第32章 朱允熥大罵呂氏朱允炆
- 大明:開局彈劾老朱退位禪讓
- 人本是神
- 4163字
- 2024-11-09 00:05:00
皇宮西華門,中軍都督府門外。
藍玉在教朱允熥射箭。
朱允熥是郡王,不能與武將太過親近。
只有借這種練習射箭的機會才能和藍玉光明正大的在一起。
朱允熥拈弓瞄準。
藍玉在一旁作指導:“允熥,舅爺都給你打聽清楚了,朱先生只有一個妹妹,要是娶了她咱們勝算就更大了。”
朱允熥不動聲色的道:“一個罪臣之女,不配嫁進宮中。”
藍玉道:“萬一朱武運是無辜的呢?”
朱允熥道:“我不需要這種籌碼也能穩操勝券,朱長卿雖然重要,但也沒那么重要,皇爺爺規定嫡長房繼承制,朱允炆下臺,儲君必然是我的。”
藍玉道:“萬事沒有這么絕對,我們還是要確保萬無一失,千萬不能大意。”
朱允熥道:“拉攏朱長卿固然重要,但我覺得有個人同樣重要。之前皇爺爺稱贊燕王,但他一句話就打消皇爺爺的心思。”
藍玉道:“你說劉三吾那老家伙?”
朱允熥松開雙指,羽箭飛出,正中箭垛紅心:“沒錯。”
藍玉不同意:“劉三吾只是朝堂文官一個意見領袖,他怎能與朱先生相提并論?你是沒看到,他在朝堂上口若懸河,有理有據,大明未來他一清二楚,永樂帝、建文帝、崇禎帝在他面前都甘當陪襯。”
朱允熥微微一笑:“所以這樣一個人你覺得皇爺爺會留他活多久?”
藍玉道:“按陛下的脾氣,確實不會容忍權傾朝野,這種人活著對大明朝堂影響太大了。但他現今只是三品,所以咱們還是要拉攏他。他現在說句話可比劉三吾有用多了。”
朱允熥道:“舅爺,你什么都不用擔心,本王知道該怎么做。本王豈能不知朱長卿重要?不光重要,本王還打算拜他為師,等朱武運出獄后,再去找朱長卿提親。”
藍玉點頭,雙手負后,老懷欣慰,如果朱允熥能做好這一切,他藍玉就不用太出頭,讓皇上忌憚。
在這場即將開始的爭儲大戰中,他想活到最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讓皇上懷疑他將來會奪朱允熥的江山。
因為他從來沒想過當皇帝。
但是。
假如皇上開始懷疑他謀逆,置他于死地,他也不會坐以待斃。
“你回吧,本王去看一個人。”
朱允熥把目光投向武功廣場西南角的刑部大牢。
“去看可以,刑部人多口雜,當說不當說的都盡量少說。”藍玉囑咐。
“知道。”
朱允熥負手離開廣場。
依然是在楊靖陪同下,朱允熥來到了大牢中院。
遠遠地,他看到了朱允炆。
朱允炆也看到了他。
兄弟倆對視之后,一個站了起來,一個停住腳步。
朱允熥身穿郡王服,頭戴紗旒冕。
朱允炆被扒了王服,如同一只拔了毛的公雞,沒有了平日威武,狼狽不堪。
一個成了階下囚,一個成了待定的皇位繼承人。
“皇兄,我來看你了。”朱允熥上前。
“允熥!我一直在等你。”朱允炆伸出手。
“允熥郡王,不可。”楊靖搖搖頭,示意朱允熥不要跟他有肢體接觸。
朱允熥再次止步,隔著兩米距離,道:“你糊涂啊皇兄,父王把最好的都給了你,你卻做出這種事。”
朱允炆搖頭:“我沒有害父王!連你也不相信我?我根本不知道藥方里烏頭劑量超標。”
朱允熥道:“楊大人,我兄弟說兩句話,你且退下,我不跟他接觸,也不做任何出格的事。”
楊靖道:“郡王,燕王有令,有人來探視需得由下官全程陪同。”
朱允熥道:“這個命令是專門針對我的?”
楊靖不語,這還用問嗎。
“下去!”朱允熥忽然冷喝一聲。
楊靖無奈,躬身退去。
中院就剩他們兄弟倆。
朱允炆顯得異常激動:“允熥,你一定要相信我,這世上誰都可能害父王,唯獨我不會。”
朱允熥冷幽幽的看著他:“皇兄,你在害怕什么?”
朱允炆道:“我是冤枉的,你要在皇爺爺面前替我求情。”
朱允熥道:“我會的,我會求皇爺爺不要殺你。”
朱允炆松了口氣,欣慰一笑:“允熥,你聽我的,我保證能讓你當上儲君,皇爺爺表面上威風凜凜,但其實是個特別心軟的人,他最看重孝道,所以接下來你要天天去靈堂給父王誦經,每天晚上親手熬一碗臘八粥,這是皇爺爺最愛喝的。我不說你也知道,現在是爭儲的關鍵時刻,你比秦王有先天優勢,只要做好這兩件事,皇爺爺就會對你另眼相看。”
朱允熥默默聽完,冷冷笑道:“你一個階下囚有什么資格教我?聽你的?從小到大聽到這三個字我就頭皮發麻,正是因為聽你的,我念書越來越差,性格越來越孤僻,前年皇族敬天祭祀,你讓我當眾出丑,從那時起我就成了笑柄。你是皇長孫,是未來儲君,而我呢,身為父王嫡子卻只能小心翼翼,戰戰兢兢。”
朱允炆大驚失色:“你怎能這樣想,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啊。”
朱允熥勃然變色:“到現在你還裝好人!父王薨逝,你天天去靈堂祭拜,做出孝子賢孫的模樣給皇爺爺看,而我卻在寢宮睡大覺!一到中午我就困,眼皮都睜不開,誰給我下的藥!”
朱允炆眼神飄忽閃爍,連連搖頭:“你懷疑我?我不可能做這種事!允熥,我們是親兄弟啊。”
朱允熥道:“是親兄弟,所以我會求皇爺爺不殺你,以便讓你活著看到我榮登大寶。然后,我再跟你慢慢算賬,這些年你們母子是怎么欺負我的,你以為我都忘了嗎?”
朱允炆臉色變了數變,從驚訝,到冷靜,從希望,到絕望。
他知道這個弟弟不簡單,不是外人看到的那樣懦弱無能,所以這些年才要刻意打壓他的鋒芒。
但是他們終究一起長大,一起吃飯讀書,他以為會有兄弟情分,還幻想著朱允熥登基后給他自由。
現在看來真正的狼子野心在這里呢。
“好好做你的階下囚吧皇兄,你的苦日子才剛剛開始。”
朱允熥昂首挺胸,邁著氣派的四方步走了。
他知道朱允炆在看著自己,兄弟之間命運大翻轉,他要好好享受這一刻作為勝利者的榮耀。
十幾步的距離,硬是走了半天。
院落隔壁。
張黜瑟瑟發抖。
看著朱允熥朝他走來。
“郡王,奴婢糊涂!奴婢該死!求郡王放過一家妻兒老小!”
明初對太監管束較嚴,雖然沒有明令禁止娶妻,但一般的太監都不敢。
只有張黜這樣得寵的才有資格在宮外置辦家產小妾。
他有兩房小妾,還有幾個從小收養的干兒子,將來給自己養老送終用的。
“母妃把你留給我,這些年本王可曾虧待你?”朱允熥兩手按住腰帶玉柄,面無表情的看著他。
“呂氏那個毒婦屢屢相逼,奴婢迫不得已啊。”張黜涕淚俱下。
“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太子妃下葬之后,呂氏就威脅奴婢……”張黜難以啟齒。
“所以本王還在襁褓中你就背叛了母妃!”朱允熥切齒。
“奴婢愿速死,只求放過家人。”張黜嚎啕痛哭。
“謀害父王也有你的份?”朱允熥問道。
“不!奴婢一星半點也不知道!太子爺對奴婢恩重如山,奴婢就算是畜生也不敢害他。”
“你是怕凌遲才這么說的吧,放心,無論你有沒有參與,本王都會讓你凌遲而死,三千刀,一刀也不會少。”
朱允熥拂袖而去。
最后,他來到了后院關押呂氏的監牢。
“母妃,兒臣看你來了。”
隔著柵窗,朱允熥的眼眸沒有一絲感情。
呂氏坐在木板床上,還維持著平時端莊的儀態,連脊背都沒有彎。
一言不發,也不跟朱允熥對視。
“母妃真有些母儀天下的雍容,可惜,你只能下陰曹地府給那些小鬼看了!”朱允熥忽然憤怒吼道。
呂氏繃著臉,恍若未聞。
“從我記事起,宮女不好好給我喂飯,先生不好好教我讀書,連日常參禮我都見不到皇爺爺!一到大祭祀,皇族中唯有我在宮中睡覺!被天下恥笑!
“十二歲你就讓宮女勾引我,犯下了通床之亂。
“你得逞了,我知道皇爺爺早就對我失望了。
“我以為人生就這樣沉淪下去了,永遠難見天日。
“但是蒼天有眼!你做夢都想不到一個平民百姓能把東宮一網打盡吧?朱允炆成了囚徒,我成了皇長孫,你聽到了嗎,我現在是皇長孫!
“我失去的一切都要拿回來!天下是我的!曾經恥笑我的人都要匍匐在地!你呂氏家族所有功勛、所有子弟,全都要付之一炬、挫骨揚灰!我要讓你遺臭萬年!”
朱允熥疾言厲色,兩眼噴火,充滿了仇恨。
呂氏袖中雙手不停顫抖,始終不肯看朱允熥一眼。
朱允熥憤恨離去。
剛走出后院就忍不住仰天痛哭。
他從小就哭不出聲,只是咧著嘴無聲地哭。
現在同樣如此,盡管咧著大嘴悲痛至極,滿臉淚花,依然沒有聲音。
他一出生就沒了娘,父王偏愛朱允炆,皇爺爺也同樣器重,把他當成儲君培養。
而他只是個沒人關注的皇次孫。
所有的不甘都顯得軟弱無力。
尤其是在呂氏的刻意培養下,他成了皇族中玩物喪志的反面典型。
可他明明才是父王的嫡子,母妃是開國第一功勛武將開平王常遇春之女,舅爺藍玉是直搗黃龍平定北元的征北大將軍,舅舅常升現在也是開國公,在武將勛貴中如同兩座大山屹立不倒。
外戚如此顯赫,在宮中卻沒有得到屬于自己的地位。
這一場噩夢終于結束了。
他迎來的不是曙光,而是萬丈光芒傾倒在身上。
人生如夢幻,現在他是皇長孫了,日后的儲君,將來的皇上。
他的哭泣戛然而止。
該哭的是呂氏和朱允炆,他發誓今后不會再掉一滴眼淚。
接下來他還有很多事要做,彌補自己在皇爺爺心中的失望,讓他知道自己不是廢物,有能力繼承大寶。
不然皇爺爺如何放心立他為儲君。
這頂廢物的帽子不摘下來,儲君就不是自己的,秦王地位尊崇,武將歸心,很多人巴不得讓他繼位。
但是,從今天起,他要讓世人看清楚,有他在就輪不到秦王。
秦淮河畔,月下客棧。
當晚,朱長卿收到四份邀請,都是次日設宴,請他入席,分別來自秦王、藍玉、徐妙錦、刑部尚書錢唐。
秦王和藍玉他能理解。
徐妙錦他也能猜到,無非是徐輝祖設宴,自己不方便出頭,以妹妹的名義邀請他。
但刑部尚書錢唐是他沒有料到的。
錢唐這個人《明史》專門給他開了一篇傳,夸得相當高大上,有才有德有風骨,抗疏、諍諫,因反對朱元璋在皇宮里掛武后圖像,激怒了朱皇帝,被拉到門外等候處斬,《明史》說:“待罪午門外竟日。帝意解,賜之食,即命撤圖。未幾,謫壽州,卒。”
想殺沒有殺,謫到壽州當地方官,沒多久便撒手人寰。
且不說這事是不是真的,錢唐能活到八十一,也算壽終正寢了。
當然《明史》不愿意留下腐敗的文官大臣的罪惡,也是常態。
本來朱長卿對這個人沒什么了解。
但他忽然發來請帖,朱長卿就不得不關注一下了。
從履歷來看,54歲開始在朝廷當官,因為策論治平之道說得好,很快就升到刑部尚書。
當時呂本是吏部尚書。
這兩人到底有多深的交情朱長卿也不得而知。
但直覺告訴他這個人不干凈,因為凡是《明史》大力贊揚的文官,一般都有問題。
因為《明史》本身就是一部出色的玄幻小說,已經不是虛構杜撰那么簡單。
一般為前朝修史也就修個幾年,但《明史》修了九十四年。
里面處處暗藏刀鋒,極大的影響了后世官學對明朝的基本印象。
啃著這些史料長大,自然認為明朝就是這樣的。
也不會去深究里面的政治影射。
比如錢唐這件事,他因為反對老朱在宮里掛武后圖像而被賜死,完美的刻畫出一個昏庸無道的暴君。
武后和李治這兩口子都是好皇帝,加一塊的貢獻超過李世民,好皇帝在史書上通常都被黑得狗屁不是,武后也不例外,說她七十歲了還利用控鶴監為自己招面首。
那么老朱掛武后畫像就充滿了各種隱喻,每一個都會引發不好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