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毒死洪武帝
- 大明:開局彈劾老朱退位禪讓
- 人本是神
- 4091字
- 2024-11-03 00:05:00
朱長卿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頭,這話說的都是實情,但來時路上還是交代他好幾遍,因為必須得讓二叔把真實情況說出來,要不然他也有嫌疑參與謀害太子。
老朱問道:“你既然知道藥方里有烏頭為何不早說?”
朱武運(yùn)道:“罪臣并不知道太子被人謀害,又怎敢說太子死于烏頭。那烏頭劑量就如我侄兒所說,甚是微妙,多一點少一點根本看不出來。即便一副藥多一點也吃不死人,需要長久超劑量入藥才行?!?
隨后,朱武運(yùn)老老實實把自己接觸到的所有關(guān)于烏頭藥方的細(xì)節(jié)說了出來。
能執(zhí)行這個藥方的整個太醫(yī)監(jiān)只有兩個人,無非院使和院判。
歷朝歷代皇帝為什么動不動就威脅殺御醫(yī),所有皇宮中針對皇帝、太子和皇后、妃子的謀殺幾乎都離不開御醫(yī)的配合。
說完,朱武運(yùn)大汗淋漓,仿佛要虛脫一樣趴在地上。
這是決定他們家族命運(yùn)的時候,他不管什么從未來過來的永樂帝建文帝,只知道皇上一天不給太子翻案,不把朱允炆一黨斬首,他這個小小的家族就不可能安生,隨時有滅族的危險。
就在他渾渾噩噩要昏厥過去的時候。
朱長卿說道:
“更重要的還是洪武二十八年,朱允炆娶了光祿少卿馬全之女馬氏。
“這會造成一個可怕的局面,未來皇后馬氏和皇太后呂氏都是文官的人。但同時說明一個嚴(yán)峻的問題,那就是洪武帝這個時候已經(jīng)有些妥協(xié)了,竟然同意朱允炆娶文官之女為正妻。
“后宮歷來是謀害皇帝的發(fā)動機(jī),馬氏和呂氏就是埋在陛下身邊的兩顆炸彈?!?
“洪武三十一年四月,晉王朱棡不明不白的薨逝,洪武朝最年長的三個皇子全都英年早逝。
“就算是個傻子也能感覺到不對勁,何況是斗爭了一輩子的洪武帝,但是這時候的情況就非常尷尬,身邊的大臣早就看他不順眼,兒媳婦和孫媳婦是別人派來的臥底,就一個孫子是親人,還時刻準(zhǔn)備接班。
“這時候洪武帝又想傳位給燕王,那不出事才怪。
“閏五月的十日,鮮少得病的洪武帝突然就不行了。
“國榷記載:皇太孫侍湯藥甚謹(jǐn),雖穢褻,必躬以進(jìn)。
“這無形中塑造了朱允炆孝子賢孫的形象,但是欲蓋彌彰的痕跡太明顯,直接就暴露了兩個問題。
“首先可以知道洪武帝吃的藥都是朱允炆親手喂的。第二個問題就是穢褻,從癥狀看叫上吐下瀉,這自然不是心腦血管疾病,唯一的可能就是食物中毒。
“這毒是誰下的,只能是太醫(yī)院、文官集團(tuán)、呂氏母子聯(lián)手。
“其實這個時候洪武帝已經(jīng)是他們砧板上的魚肉,隨便拿捏,正常情況或許還能讓洪武帝多活幾天,但是因為洪武帝察覺到不對勁,執(zhí)意讓太監(jiān)帶兵符去召朱棣入京,嚇得他們不得不下手。
“洪武帝暴斃,燕王必定有所懷疑,他攻打進(jìn)入南京的當(dāng)天,皇宮暴起大火,朱允炆與其妻馬皇后葬身火海。
“太后呂氏被燕王安排去給朱標(biāo)守陵,很快也死在了一場火災(zāi)中。
“皇陵能著火,明顯是刻意為之。
“因為燕王要給他大哥和老爹報仇?!?
聽著自己的駕崩過程,老朱的臉色青一陣白一陣,復(fù)雜之情溢于言表。
憤怒的是自己培養(yǎng)了一個白眼狼。
自責(zé)的是自己晚年竟如此昏聵,他不是沒有懷疑過朱標(biāo)一家三口的死因,倘若自己能再殺伐果斷一些,也許能避免很多災(zāi)難。
所幸天佑大明,讓兒孫從未來過來處理此案,更有一個悍不畏死的朱長卿在堅持告狀。
至少給了他一個真相,寬慰朱標(biāo)在天之靈,至少他洪武三十一年不會駕崩了。
但是也有疑問,朱由檢跟朱長卿說的完全不一樣。
“我崇禎孫兒說朱允炆自己放火,逃出宮去,下落不明?!?
“陛下多慮了,朱允炆沒有任何活著的可能,一絲一毫都沒有。崇禎帝是不是還說你給朱允炆留下一個錦囊妙計,讓他出家當(dāng)和尚去?”
“那沒有?!崩现鞊u頭。
“關(guān)于朱允炆之死,磚家經(jīng)常把相左的意見定義成陰謀論,這是磚家們認(rèn)知偏狹的一種體現(xiàn),遑論指責(zé)別人陰謀論本身就是他們陰謀的一種,明史很多胡謅的地方他們不說,有人指出來他們卻說陰謀論,用經(jīng)濟(jì)、人性和利益的角度看歷史,本來就不是陰謀論,而是正確的歷史觀。朱允炆的下落問題,史書說燒死在宮中,但是磚家津津有味的說建文帝很有可能逃出宮去當(dāng)和尚了,這時候他們不說自己是陰謀論了,反正話語權(quán)在他們,想怎么說都行。那你怎么不說朱允炆被孫悟空接走了,我覺得比他當(dāng)和尚更合理。
“朱允炆是皇帝,目標(biāo)極大,他想逃出宮堪比大白天見鬼,皇宮大火就是燕王放的,他不想背負(fù)弒君的罵名故意編個理由罷了?!?
“爹,朱允炆是我燒死的?!庇罉返壑鲃映姓J(rèn),這個他心里埋藏多年的秘密其實并不是什么心理負(fù)擔(dān),相反他如果讓朱允炆活著那才是負(fù)擔(dān)。
“殺得好?!?
老朱輕輕說了一句。
然后臉色就開始變了,變成那副殺伐果斷的鐵血面孔。
建文帝聽了一身大汗,虛脫的癱軟在地,神情悲戚的道:
“皇爺爺,您要相信孫兒對您的一片仰慕赤誠之心,孫兒都是一時糊涂聽信了母后的話才做出這些事的。
“情勢所迫,不如此也無可奈何,孫兒都是為了大明江山啊。
“母后說了,若不給您下藥,您把皇位傳給朱棣,到時天下必將大亂!
“應(yīng)天府從上至下數(shù)千官員,沒有人同意朱棣繼位,他們都是孫兒的人,朱棣的江山能坐穩(wěn)嗎?到時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是您想看到的嗎?”
永樂帝大聲冷笑:
“好侄兒,你到死都想不到文官的脊梁有多軟!老子第一天進(jìn)南京城,文官排著隊路邊跪迎!”
建文帝氣得掩面痛哭:
“你已坐穩(wěn)江山二十年,看來此話是真的了!這幫文官誤了朕!”
老朱驀然站起,喝道:
“蔣瓛!將朱允炆押入大牢!”
蔣瓛一個箭步飛奔過去,看著老朱猶豫不決:
“陛下,咱們眼前的皇長孫還是少年,也要抓嗎?”
朱元璋疾言厲色:
“抓的就是他!還有他母妃,兩個都抓!”
永樂帝道:“爹,這也不用審了,直接砍了就是。”
老朱道:“現(xiàn)在還不能殺,咱要把他們這一伙人全部揪出來!不然標(biāo)兒豈不是死不瞑目?!?
朱允炆叫道:“皇爺爺,孫兒是無辜的,孫兒什么都不知道!太子妃和皇兄是我害的嗎?父王更不是我害的,至于皇爺爺駕崩那也是未來的事,孫兒何罪之有?”
老朱道:“是不是無辜你說了不算,太子薨逝咱不相信你是干凈的!帶他下去!”
看著朱允炆被錦衣衛(wèi)帶走,永樂帝指著建文帝罵道:
“這么多年我總算平冤昭雪了,明明是你謀害我爹矯詔篡位,我正義之師,卻被你說成造反!你可真是無恥啊大侄子!你害死我爹,害死我大哥,葬身火海實在便宜你了!”
建文帝憤恨的瞪了永樂帝一眼,嚎啕痛哭,早知就不來洪武朝了。
少年朱允炆也大喊冤屈。
朱元璋臉色鐵青,不予理會。
此時此刻他心都爛了。
現(xiàn)在的痛苦對普通百姓可能難以想象,但是同樣干皇帝工作的崇禎,當(dāng)然知曉其中的厲害。
別說自己兒媳婦和孫子,就是同床共枕的妃子,那也得小心提防。
因為但凡能進(jìn)后宮的都不是普通的女人,背后不管文武都代表著一方勢力。
就算是個普通女人,進(jìn)了后宮也就不普通了,或多或少在宮內(nèi)宮外培植自己的勢力或者被人招攬。
很多朝代為什么不廢殉葬,就是害怕后宮這些犬牙交錯的勢力干擾新的君主朝政,以防出現(xiàn)主幼母壯的局面。
接下來的一個時辰,皇宮里人仰馬翻。
在朱樉這個宗人令的帶領(lǐng)下,上千錦衣衛(wèi)進(jìn)宮,把持住各個通道。
目標(biāo)東宮。
上到太子妃,下到宮女太監(jiān),全部被捉拿收監(jiān)。
沒有任何手續(xù),沒有任何質(zhì)詢,直接下獄。
呂氏面對一群如狼似虎的錦衣衛(wèi),臉色煞白:“我要見皇上!”
千戶宋忠拱手道:“太子妃,卑職奉命行事,還請配合?!?
千戶張炳道:“你跟她廢話什么,她還算什么太子妃!犯下這等滔天罪行,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
宋忠面有難色,還是禮敬有加。
到這個時候,他能盡到的情分也只有給呂氏最后一絲尊嚴(yán)了。
畢竟平時呂氏和朱允炆對他不錯,朱允炆也一再說以后要重用宋忠。
朱允炆沒有食言,成為皇太孫后宋忠就當(dāng)上了錦衣衛(wèi)指揮使,建文元年更是成為邊軍總督。他也是第一波去收拾燕王的,然后燕王就反了。
東宮數(shù)百人被押上馬車,浩浩蕩蕩押往刑部大牢。
皇族犯法按老朱規(guī)定要送去宗人府,比如朱樉在西安府有了過錯,回京就在宗人府接受改造。
但大明的宗人府說到底也是宗族性質(zhì),以教育為主,不會真的刑罰。
呂氏和朱允炆都是死罪,自然不會送去那里。
至于太醫(yī)監(jiān),更是一個不剩,全部帶走審查。
與此同時,朱棣親率二十衛(wèi)重新布防京城,以防有變。
外面忙亂,宮里也不太平。
最忐忑的就是齊泰、黃子澄。
飛來橫禍,二人惶恐不安。
他們同為東宮侍讀,都是朱允炆的從龍之臣,在建文朝委以重任。
說起來都是光宗耀祖的事,只是未來卻如此不堪,只過了四年好日子就被燕王推翻了。斯時而今,更是天崩地裂,不知所措。
“將齊泰、黃子澄押入大牢,一同審理。”
老朱的一句話如同末日審判,嚇得兩人趕緊磕頭:“陛下,未來之罪豈能與今等同視之?”
老朱一臉威嚴(yán)瞪著他們:“未來禍亂朝綱暫且不說,你二人是否參與謀害太子?”
齊泰磕頭如搗蒜:“卑職對朝廷忠心耿耿對懿文太子崇敬有加,豈能做那傷天害理的事?!?
老朱道:“你們輔佐建文帝,若是臨終不屈,咱倒還可以有幾分欣賞?!?
永樂帝道:“爹,與你猜測的正好相反,這兩個狗東西把朝廷禍害的千瘡百孔,最后棄朱允炆于不顧,以募兵之名逃離京城?!?
老朱一聽無比厭惡,連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連連揮手:“帶下去。”
齊泰和黃子澄哭喪著臉哀嚎求饒。
至于方孝孺,如今正在漢中教書,已經(jīng)派人去漢中緝拿,罪名還有待商榷。
百官噤若寒蟬,待在奉天殿一動也不敢動。
龍椅上的老朱渾身發(fā)抖,目光在他們臉上逡巡:“太子妃、皇長孫謀逆,單單他們母子絕對沒這個膽量,朝堂之上,干凈的又有幾個?”
說罷,老朱狠狠抖了一下,從頭到腳冰涼刺骨,心情十分沉重。
百官轟然跪地,吏部尚書詹徽說道:“臣等事法以恭,請陛下嚴(yán)查,清者自清,朱長卿口口聲聲所說的文官集團(tuán),豈能一棍子打死?所謂的文官集團(tuán)到底是指哪一派哪一黨,況且陛下嚴(yán)刑峻法,朝堂之上并無黨派,故此言有失偏駁?!?
兵部尚書唐鐸道:“并無黨派?詹大人此言才是有失偏駁,文官集團(tuán)固然不是指所有人,但是很多人脫不了干系?!?
詹徽勃然變色:“唐大人!你處處針對老夫,平時也就罷了,現(xiàn)在還想往老夫頭上扣屎盆子!”
詹徽的父親詹同跟呂本是好友,呂本在元朝為官的時候,詹同在陳友諒手下任翰林學(xué)士兼御史。
后來兩人同入洪武朝為官,多有照拂。
詹同死的早,詹徽后來仕途也不太順,要不是呂本提拔他也不會有今天。
現(xiàn)在朱允炆被定罪,詹徽自然害怕。
任何不利言論都可能讓自己滅族,所以對唐鐸疾言厲色。
“朕,從朝堂到地方,要一個一個的查!絕不姑息、不放過任何奸佞!太子案正式重啟調(diào)查!”
老朱只有在最正式的場合,諸如祭天拜祖,或者在最憤怒的時候才會自稱朕。
說這話的時候手和臉都在發(fā)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