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曹叡大興土木,群臣反對
- 三國:曹家浪子,龍佑華夏
- 參天小白菜
- 2172字
- 2024-12-13 21:31:39
洛陽皇宮,金碧輝煌,氣勢恢宏,是魏國的權力中心,亦是皇帝曹叡日常起居之處。今日,陽光透過云層,灑在宮殿的琉璃瓦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仿佛預示著皇宮內即將發生的重要議事。
“諸位愛卿,今年真是一個祥和之年,朕心甚樂。”曹叡端坐于龍椅之上,面帶微笑,目光掃過朝堂上的每一位大臣,語氣中透露出難以掩飾的喜悅。
大臣們心中自然明了,這份喜悅源自魏國近期的穩定與繁榮,以及對外戰爭的連連勝利。他們紛紛起身,恭敬地回應:“陛下威加四海,八方無不臣服,恭賀陛下。”
曹叡的笑容更加燦爛,他輕輕抬手,示意眾臣平身,隨后緩緩開口:“既然四海皆已升平,朕欲修繕一下洛陽皇宮,以彰顯我大魏之威嚴。”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立刻彌漫起一股微妙的氣氛。許多朝臣面面相覷,神色復雜。他們深知,修繕皇宮意味著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對于剛剛經歷過戰亂、亟需休養生息的魏國來說,無疑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司空陳群,這位魏國重臣,第一個挺身而出,他面色凝重,語氣堅定:“陛下,我大魏今喪亂之后,人民至少,比起漢文帝、景帝之時,和一大郡相差無幾。加之東有東吳、西有蜀漢,北有胡人虎視眈眈,四海皆非安定,戰事四起。將士常年征戰,勞苦頗多。加之大魏境內流民無數,百姓生活困苦。倘若此時再大興土木,一旦出現大旱和水災,大魏將置于何地?這正是西蜀、東吳、鮮卑所希望看到的。故臣懇請陛下居安思危,為我大魏做更長遠的打算。”
陳群的話,如同一記重錘,敲打在每一位大臣的心上。他們紛紛點頭,表示贊同。然而,曹叡卻并未立即回應,他的目光在陳群身上停留片刻,隨后掃視全場,似乎在尋找支持的聲音。
然而,少府楊阜卻再次站了出來,他的語氣更加直接,甚至有些尖銳:“陛下奉武皇帝之大業,守文皇帝臨終囑托,桓、靈不廢高祖之法度,文景之恭儉。太祖雖有神武,艱辛打下大魏基業,而陛下如今怎么能夠大興土木呢?始皇帝修建阿房宮,然二世而亡。陛下應遵從堯舜禹、湯、文為法則,夏桀、殷紂、楚靈、秦王為誡。否則,必有顛覆危亡之禍。”
楊阜的話,如同一把利劍,直指曹叡的內心。曹叡的面色瞬間變得陰沉,他怒視著楊阜,聲音低沉而有力:“一派胡言!來人,少府口無遮攔,拖下去杖責一百。”
司空陳群和太傅高堂隆見狀,連忙出列為楊阜求情:“陛下,楊大人忠言逆耳,望陛下三思啊!”
然而,曹叡卻不為所動,他大手一揮,冷聲道:“拖下去,朕乏了!”
眾臣面面相覷,心中五味雜陳。他們知道,今日的朝議,已經觸怒了皇帝,再勸也是徒勞。于是,他們紛紛退下,只留下曹叡一人,獨自坐在龍椅上,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著什么。
然而,曹叡并未打算放棄大修宮殿的計劃。在他看來,修繕皇宮不僅是為了彰顯魏國的威嚴,更是為了讓自己享受帝王應有的尊榮。他相信,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是符合魏國利益的。
大年過后,曹叡不顧群臣的反對,一意孤行,下達了大修皇宮的命令。他派遣官員前往洛陽周邊地區,征辟大量徭役,以投入這場浩大的工程中。
消息傳出后,朝野上下一片嘩然。許多大臣紛紛上書勸諫,希望曹叡能夠收回成命。然而,曹叡卻置若罔聞,他堅信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散騎常侍蔣濟見狀,心中憂慮不已。他深知,大修宮殿將給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甚至可能引發社會動蕩。于是,他毅然決定上疏勸諫。
在御書房內,曹叡緩緩打開蔣濟的奏疏,仔細閱讀起來。蔣濟在奏疏中寫道:“陛下若是專心攻打東吳、蜀漢亦或者是北方鮮卑,臣定當全力支持。然而,陛下如今卻是要大興土木,這關乎百姓的生計。臣斗膽忘問陛下,大征徭役,山間之地,沃野之田,誰來種植?糧食,人之性命之本,無人耕種,豈不是會死更多人?臣聞古人以水喻民:‘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今事役勞苦、男女離曠。愿陛下留意舟水之喻。今賊寇未殄,猛將擁兵。不務以除患,若子孫不競,社稷之憂也。”
讀完奏疏,曹叡的臉色變得鐵青。他將奏疏狠狠地扔到地上,怒聲道:“這幫朝臣,真是豈有此理!朕乃天子,修繕皇宮乃是為了彰顯我大魏之威嚴,他們卻在這里阻撓朕!”
侍中孫資見狀,連忙上前寬慰:“陛下息怒,這幫朝臣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現在我大魏已基本穩定,東吳孫權已經被太子殿下牽掣住,西蜀諸葛亮一死,就憑那劉阿斗能有何作為?陛下大可放心享受帝王之樂。”
光祿大夫劉放也趕緊附和:“陛下乃是真龍天子,陛下在位才幾年,四海之內無不臣服。三國一統是遲早的事,陛下何必為這些小事煩惱?”
曹叡聽后,心情這才舒坦了許多。他點頭贊同道:“兩位愛卿言之有理。朕乃天子,修宮殿、納后宮美姬于宮,這才是帝王之舉。諸葛亮雖然厲害,但他已經日落西山了。朕現在就是要享受一番!”
然而,盡管曹叡已經下定決心要大修宮殿,但朝中的反對聲音并未平息。許多大臣紛紛上書勸諫,希望曹叡能夠回心轉意。然而,曹叡卻始終堅持自己的決定。
在他看來,征辟徭役修建宮殿是利在千秋之計的舉措。這不僅能夠展示魏國的國力,呈現大魏雄風,更能夠鞏固自己的皇權地位。他相信,只要自己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說服那些頑固的大臣們。
然而,曹叡并未意識到的是,他的這一決定已經悄然埋下了隱患。大修宮殿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給魏國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許多百姓因此流離失所,生活困苦。而朝中的反對聲音也越來越強烈。
然而,這一切都未能阻止曹叡的決心。他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是符合魏國利益的。他將繼續推進大修宮殿的計劃,直到這座宏偉的宮殿屹立在洛陽城中央,成為魏國新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