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人山人海盛況,李志決定參加詩會
- 替身皇帝:我從傀儡到蓋世人皇
- 小魷魚兒
- 2019字
- 2024-10-10 17:12:26
只因他這次參加詩會的目的不僅要用文才壓服一眾才子,還要用攢了整整三年的銀子親自為百里婷贖身!
片刻的功夫,不少文人已經聚集到了如意七寶樓。
因為舉辦花魁大賽,如意七寶樓當然不希望什么人都能隨意參加,因此想要進入其內參加詩會,還特意設立了需要門票的規矩。
可這依舊無法阻止很多窮書生的熱情,甚至不惜將自己的所有盤纏全部花光,也要參加詩會。
目的自然不言而喻,只為了見到百里婷一面。
就在這時,李志等一行人也來到了如意七寶樓門口,得知需要門票后,李志也沒有言語,示意黃惇出錢在付過門票后,一行人就走了進去。
進入如意七寶樓后,可看到里面的景象,李志的眉頭不由得微微皺起。
只見現在七寶如意樓完全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就連大門的入口都已經被圍的水泄不通。
見到這一幕,李志不由得開始深思起來,現在這里人這么多,而李志等人所處的位置在人群最后面,那他怎么有機會吸引那些富商、以及達官貴人和世家子弟的注意。
看著李志都皺成川字的眉頭,陳淺淺心思一動便知道他心中在擔憂什么,于是抬手指著二樓樓梯的方向對著他說道。
“陛……王少爺,這如意七寶樓中也有包廂,只要我們再加銀子就能進去!”
“說起來,這包廂制定與您那拍賣會的入會門檻倒有異曲同工之妙。”
聽到這話,李志也是有些意外,下意識脫口而出。
“嗯!?這包廂需要多少銀子?”
“包廂的價格是三百兩白銀。”
聽到這話,李志下意識愣住了。
要知道,在如今的大漢王朝,一個普通的三品以下官員想要依靠俸祿湊齊這三百兩銀子,那就需要一年的時間,還是在不吃不喝完全沒有任何其他消費的情況下。
想到這里,李志突然想起是不是應該提高一下麾下官員的俸祿。
畢竟在李志的前世有史可鑒,那個時代的明清兩朝貪官污吏極多,甚至整個大明朝能稱作清官的只有一人便是海瑞。
在當時朝廷俸祿設置的極低,換算到李志后世也不過一千兩百塊錢,而官員所配置的官服、官轎、迎來送往等等都包含在內。
甚至當時每名官員在地方上任時還要搭配一名師爺,他的工錢也是從官員這一千二百塊錢的俸祿中出。
由此官員被逼的不貪不行,那唯一的清官海瑞一年才能吃一頓肉便是在其母親過生日之時。
而想要官員真正為百姓做事,還需要先將他們照顧好,畢竟再好的官員也是要吃飯的。
官字上下兩張口,喂飽了上面那張,才能讓他們有精力為下面百姓干活,喂飽下面百姓那張口。
想到這,李志將提高官員俸祿的事情放在心里,只是暫時還要以七寶如意樓內推廣他的拍賣行計劃,只能等到回宮之后再做商議。
見到李志一副在沉思的模樣,陳淺淺還以為李志是對這包廂的價格不滿,因為對這方面還是她還是有些了解,趕緊向李志解釋道。
“王公子,其實您也不能怪這如意七寶樓的包廂定價太過昂貴,實在是這如意七寶樓的頭牌花魁百里婷太受人歡迎。”
“要知道七寶如意樓一共不過設置了十幾個包廂,那些富商、以及達官貴人和世家子弟為了能夠引起百里婷的注意,因此都紛紛展示自己的財力。”
“甚至每年這十幾個包廂根本都不夠他們分的,常常出現為了一個包廂下屬的小廝大打出手的情況。”
聽到陳淺淺的話,李志心知她誤會了自己所思考的事情,但是他也沒有再多做解釋,只是輕輕地點了點頭算是對陳倩倩說的這種情況表示理解。
李志朝著黃惇點頭示意一番,在其付完銀子后,就和陳淺淺一起去了這七寶如意樓天字號包廂。
進了包廂一看,這所謂的天字號包廂內不過兩三把椅子和一張桌子,桌上放了些糕點,裝飾的只能說中規中矩。
因為包廂內太小,他只帶著黃惇和陳淺淺進入其中,命令剩下的護衛留在門外待命。
看著房間內的布局,李志眉頭緊皺,暗暗心想到時候在拍賣行布置包廂的時候一定要裝飾的雍容華麗一些,不然對進入包廂的客人來說實在是花的太不值得。
與此同時,樓下的大廳此時已經快站滿了人,可大門口依舊還是不少人想要進來,只為一睹百里婷的容顏。
見到下面大廳內人山人海的場面,其火爆程度絲毫不遜色于那日長隆鹽行開業時的盛況,甚至比那天來的人更多。
如此盛況,讓李志的心中的好奇心更甚,原本只是想來借機宣傳一番拍賣行的計劃,現在也不免開始對那百里婷的長相好奇起來。
今日大廳內的眾人他瞧了瞧,雖然不認識那些富商和世家貴族子弟,可他卻瞧見不少朝中為官的大臣,這些人可全都是奔著百里婷而來,足以見其魅力之大。
正當李志數著樓下大廳內究竟來了多少朝堂之中的大臣時,一旁的陳淺淺突然有些擔憂的對他說道。
“陛下,你說的今日這個情況咱們能順利的推廣拍賣行嗎?”
現在整個包廂內只有黃惇和陳淺淺以及李志三人,而這包廂內隔音極好,甚至連外面的喧鬧聲都幾乎要完全隔絕,因此陳淺淺便稱呼李志為陛下,也不怕被七寶如意樓內的其他人聽到。
李志聞言眼中亮光一閃而過,對著陳淺淺說道。
“朕心中已有計劃,你不必擔憂,這七寶如意樓選花魁說白了還是要舉辦一場詩會,到時候只要能拔得頭籌,自然能引得其他人注意。”
李志心中極為自信,他所處的這個大漢朝完全沒有前世那些詩詞歌賦,而他隨便拿出前世的一些詩詞歌賦便能碾壓在場之人。
別說是來的這些所謂的才子,就算是整個大漢加起來只怕也比不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