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如意七寶樓即將選取花魁
- 替身皇帝:我從傀儡到蓋世人皇
- 小魷魚兒
- 2016字
- 2024-10-10 17:12:26
“陛下,經過最近幾日的銷售,我們已經徹底打通了京都城的銷售,每日來購買細鹽的百姓只能用絡繹不絕來形容。”
“單單只是這幾日,刨去人工等雜七雜八的費用后我們便已經賺得了近萬兩銀子,目前已經擴建了十座提煉細鹽的工坊,所有的工人三班倒,可依舊供不應求。”
在御書房聽著專門進宮向陳淺淺匯報的李志微微點了頭。
這等火爆的場景其實早就在李志的預料之中,因此此時的他并沒有任何欣喜的表情,甚至覺得這錢實在太少了。
如今大漢用錢的地方實在太多,這販鹽所得到的錢財相對來說實在是杯水車薪。
而且隨著工坊的不斷擴建,縱使有黃惇派東廠不停探查,提煉細鹽的方法遲早會流傳出去。
到時候盡管李志可以下令只準長隆商會一家售賣細鹽,可泱泱大漢何其之大,總歸會有監管不到的地方。
李志現如今能做的就是將這個時間不斷增長,保證自己可以獲得足夠的利潤,更何況自己手中掌握的東西實在太多。
除了食鹽以外,還有各種新奇的花樣,這是一項細水長流的事情,李志并不心急。
對于他來說,眼下食鹽的販賣已經處于一個穩定的狀態,如今京都那些大人物都已經認可了長隆商行出品的食鹽,已經是時候將拍賣會的事情提上日程。
看著李志在聽到收益后卻依舊一副面無表情,沒有露出任何欣喜的樣子,陳淺淺的一顆心開始惴惴不安起來。
她生怕因為售賣細鹽帶來的利潤太小令李志不滿意,而受到李志的責罰。
“陛下我知道目前我做的還不夠好,您放心我回去之后會立刻再進行提煉細鹽工坊的建造,爭取讓利潤在擴大一些。”
陳淺淺的聲音打斷了李志的是思考,他沉默片刻后對著陳淺淺說道。
“的確是要加緊提煉細鹽工坊的建立,你有任何需求都可以告訴黃惇,朕會讓他全力配合你。”
“不過這事等你回去細細考量一番后再議,如今朕還有一件事情要問你,如今京都的這些富商、以及那些達官貴人和世家子弟,一般最喜歡聚集在哪里?”
陳淺淺心思細膩,聽到李志的問話便知道他想要推進拍賣行的事情,她低頭沉吟了一番后,忽然眼睛一亮說道。
“如今京都的這些富商、以及那些達官貴人和世家子弟平日里除了三兩好友會有聚會之外,幾乎很少有什么地方會將他們全部聚在一起。”
“不過民女剛剛突然想起來如今京都即將發生一件大事,到時候這些富商、以及那些達官貴人和世家子弟應該都會聚在這里,那就是如意七寶樓即將選花魁!"
“如意七寶樓?花魁?”
看見李志滿臉疑惑,陳淺淺知道李志身為大漢皇帝日理萬機,自然對這民間之事了解的并不多,于是就開始為其解釋道。
“這如意七寶樓目前可以說是京都城內最大的一處青樓,這些富商、以及那些達官貴人和世家子弟對那里可以說是流連忘返。”
“而之所以如意七寶樓能成為京都城內最大的青樓將其他家全都比下去,就是因為這如意七寶樓每年都會選舉花魁。”
“而現在他們的頭牌花魁,名叫百里婷,已經連續蟬聯三年的花魁,不出所料的話,今年只怕又是此人會贏得花魁的稱號。”
“根據坊間打的傳言此人長得可以稱得上一句傾國傾城、國色天香也不為過,甚至被這些富商、以及那些達官貴人和世家子弟一致捧稱為現如今的京都第一美人!”
“而她平日里極少露面,只會宴請一些名流仕子交流琴藝和書畫,非才華橫溢平日甚是難得一見,曾有人豪擲千金只為與她品茶論道都被她拒之門外。”
“因此每年選舉花魁之時,這些富商、以及那些達官貴人和世家子弟都會前往如意七寶樓中只為一睹芳顏,甚至不少外地的富商,都會不遠千里慕名而來!”
聽完陳淺淺的解釋后,李志心中明了,畢竟常言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
不過這對于李志想要開展他的拍賣會計劃倒是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
就在這時,陳淺淺再次開口對著李志開口說道。
“這如意七寶樓選舉花魁的日子就在三日之后,聽說到時候在那里還會舉行一場詩會,拔得頭籌者可以獲得與那百里婷夜賞花燈的機會。”
“當到時候這些富商、以及那些達官貴人和世家子弟應該都會參加,畢竟這種活動對于他們來說也是可以一親芳澤的好機會!”
聽完陳淺淺的話,李志微微點了點頭,心中也已經是有了主意,到時候他要親自去參加這七寶如意樓的選花魁。
一來拍賣會的計劃對他來說至關重要,他不允許中間出現任何紕漏,必須親自到場才能放心。
二來陳淺淺剛剛的那番話徹底勾起了李志的好奇心,他也想瞧瞧這名動京都的花魁究竟長得如何禍國殃民。
……
與此同時,京都的一處深宅大院內。
幾名身著華服的商人聚集在一起,只是他們此刻個個面容焦急,在房間內不時來回踱步。
“徐昌魏當初你信誓旦旦的告訴我們五大鹽行聯手抵制長隆鹽行,我們聽從你的建議,大肆收購長隆鹽行的細鹽,可如今都已經過去七天了,那長隆鹽行依舊生意源源不斷,你說現在到底怎么辦?!”
“沒錯,若非當初你信誓旦旦向咱們哥幾個保證,說在咱們大肆收購后長隆鹽行只怕連三天都撐不下去,我們豈會聯手花費這么多錢去購買這些細鹽來囤積。”
“如今都過去快十天了,光是買細鹽就花費十幾萬兩銀子,我們再有錢也經不起這樣的花銷啊。”
“現在京都里的百姓都認準長隆鹽行,我們根本沒有任何生意,若是以同樣的價格在京都出售只怕到時候我們會虧得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