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是俄國偉大作家,出生于圖拉省的亞斯納亞·波利亞納。一八四四至一八四七年在喀山大學學習,一八五一年赴高加索從軍,后來參加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一八五六年退伍。此后他大部分時間在家鄉度過,主要從事創作。

托爾斯泰的經歷并不復雜,但一生著作極為豐富,為紀念他誕生一百周年而出版的《托爾斯泰全集》就多達九十卷。當我們歷數他的優秀名篇時,不能不首先提到《戰爭與和平》。這部小說究竟有些什么特點呢?

第一,它的體裁樣式在俄國文學中是一種創新,也突破了歐洲長篇小說的傳統規范。屠格涅夫當時就稱它是“一部集敘事詩、歷史小說和風習志之大成的、獨樹一幟的、多方面的作品”。在創作方法上,它綜合了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甚至古典主義諸傳統的優點。它以一八一二年俄國的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一八〇五至一八二〇年的重大事件,包括俄奧聯軍同法軍在奧斯特利茨的會戰、法軍入侵俄國、波羅底諾會戰、莫斯科大火、拿破侖軍隊潰退等,全書的線索既以對拿破侖的戰事始,亦以對拿破侖的戰事終。作者描寫了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拿破侖、庫圖佐夫以及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也寫出了人們的理想和鼓舞人心的目標,歌頌了俄國人同仇敵愾的抗敵精神和震驚世界的偉大勝利。但作品不是以帝王將相為主人公,而是以一批虛構的人物作主角,著重寫了博爾孔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和庫拉金四家大貴族在戰爭與和平環境中的思想和行動;小說以四個家族的主要成員安德烈、皮埃爾、娜塔莎、愛侖的命運為貫穿始終的情節線索,描繪了當時的社會風尚,展示了廣闊的生活畫面;從首都到外地,從城市到鄉村,從貴族的客廳到血染的戰場,作者都做了生動的描寫。所以,它是一部現實主義的、英雄史詩式的長篇小說。

第二,它成功地描寫了人民并歌頌了他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這是作品的靈魂。一八六一年俄國農奴制改革以后,面對動蕩不安的局勢,托爾斯泰在思想上緊張地探索社會的出路。他既不贊成革命民主主義者,也不茍同于自由主義的西歐派,而是寄希望于曾有過“黃金時代”的貴族,尤其是其中的革命者——“十二月黨人”。小說起初的構思就是寫“十二月黨人”。然而“十二月黨人”都是當年參加一八一二年俄國衛國戰爭的愛國的貴族志士,這樣作者自然就把眼光轉向了造就貴族階級的一代先進人物的那場戰爭。后來他談到創作意圖時更明確表示要“努力寫人民的歷史”,因為那場戰爭是人民群眾打贏的。于是,他筆下出現了許多來自人民的英雄:英勇的普通士兵、行伍出身的下級軍官、農民游擊隊。他筆下的貴族分為兩類。一類在國難當頭時能夠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這就是羅斯托夫家族、別祖霍夫家族、博爾孔斯基家族;另一類是腐敗的醉生夢死的庫拉金家族和其他宮廷顯貴。總之,凡愛國、關心民族命運的,他就給予褒揚,對賣國、置民族命運于不顧的,他就加以貶斥。這種處理方法,使作品的主題思想得到高度的統一。

第三,在人物塑造上有許多獨到之處。作品共寫了五百五十九個人物,主要形象塑造得很成功。作者把人物放到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和各種生活領域里加以描寫,通過戰爭與和平這兩種強烈對比的生活加以刻畫,這種寫法在過去是不多見的。托爾斯泰筆下的戰爭,既有非常激烈的戰斗場面,又有戰斗間歇的情景,既有前沿陣地的軍事行動,又有司令部里的運籌決斷。他讓主人公直接接觸雙方的將帥、司令,也接觸戰壕里的戰士。這樣既反映了戰爭的全貌,也使人物的性格更為完整。

作者在刻畫人物時極為重視人物的多面性和復雜性。托爾斯泰有一段名言:“人同河一樣。天下的水都是一樣的,可是每條河有時窄,流得急;有時寬,流得平穩;有時混濁,有時澄清;有時涼,有時暖。人也是一樣,人人身上都有人類品性的根苗。不過,有時這種品性流露出來,有時那種品性流露出來。人往往變得不像他自己了,其實,他仍然是原來的那個他。”以主人公之一安德烈·博爾孔斯基為例,他的性格既復雜又不斷發展。開頭他顯得矜持高傲,不同凡俗。他參軍出征的隱秘動機是追求功名,在戰斗中他確實英勇,敢于獻身。奧斯特利茨一役,使他覺察到自己有虛榮心,他受了重傷,躺在戰場上仰望宏偉的天空,省悟到個人功名的渺小;然而在他拋棄了虛榮心之后卻產生了厭世思想。回到家時,妻子已在分娩中死去,望著新出生的嬰兒,他萬念俱灰。但他自己的剛強性格,皮埃爾的友誼和規勸,加上娜塔莎的愛情,使他的心情出現了轉機。一八一二年戰爭爆發時,他為愛國熱情所驅使,再度奮起去建立功勛。不過,這次不是為了個人的榮耀,而是為祖國獻身,特別是在波羅底諾戰場上親眼看到英勇的士兵,受他們崇高精神的感染,終于接近了人民。他雖然受重傷死了,卻領悟了人生的真諦。這個人物盡管有著貴族出身和上流社會影響所形成的弱點,仍然是十九世紀初葉俄國貴族青年的一個先進典型。

另一位主人公皮埃爾也鄙棄上流社會。他一方面聰明熱情,善良老實,有時甚至帶點傻氣,另一方面又懶散、軟弱,甚至放蕩,但追求理想生活的努力卻始終不懈。

第四,作品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這部作品可以說是俄羅斯民族的絢麗的歷史畫卷,它不僅寫出了俄羅斯民族的性格和氣質,也展現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他的筆下有彼得堡貴族優雅的客廳、莫斯科嘈雜的市井、博古恰羅沃寧靜的莊園,還有春天泥濘的童山村,粗大的老橡樹,穿著漂亮印花布衫的俄國少女。農民出身的俄國士兵純樸、憨厚、詼諧樂天,游擊隊員有如古俄羅斯歌謠里的勇士。至于農村里圍獵、跳舞的場面,更洋溢著古老民族風俗的濃厚氣息。

托爾斯泰的世界觀是矛盾的,這種矛盾不可能不反映在作品里。他理解戰爭的勝利是靠人民群眾的力量,卻認為群眾是盲目的、“蜂群式”的力量,庫圖佐夫指揮戰爭的本領也是在于順乎自然,合乎天意。作者讓安德烈在臨終前接受了《福音書》的教導,寄希望于宗教救世的威力;又讓皮埃爾接受俄國士兵普拉東·卡拉達耶夫的宿命論思想的影響,相信順從天命、凈化道德、愛一切人和積極行善是改革社會的良策。作者甚至把普拉東的聽天由命、逆來順受、“勿抗惡”作為美德來欣賞。這些無疑都是作品中的消極因素。

《戰爭與和平》是托爾斯泰中年時期的作品,這部長達一百二十萬言的皇皇巨制寫于一八六三至一八六九年。它一發表就受到普遍的贊譽。屠格涅夫肯定地說:“托爾斯泰伯爵的近作《戰爭與和平》……發表以后,他在公眾的心目中便斷然占據了首屈一指的地位。”法國作家福樓拜折服于作者的神筆,驚呼:“這是莎士比亞,是莎士比亞!”小說的出現正值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空前繁榮時期,它像一顆璀璨的明星,為俄國文學增添了光彩,也為托爾斯泰贏得了世界文豪的聲譽。

李明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喀则市| 曲松县| 松阳县| 山阳县| 大宁县| 东至县| 商河县| 正阳县| 榆树市| 东山县| 福清市| 崇左市| 沙坪坝区| 海盐县| 雷山县| 克拉玛依市| 郑州市| 丹寨县| 武宣县| 固始县| 开封市| 勃利县| 尖扎县| 乐至县| 高要市| 延边| 巍山| 荥经县| 松桃| 景泰县| 揭东县| 铁岭县| 宜兰县| 庐江县| 荃湾区| 五寨县| 涪陵区| 南投市| 营口市| 玛多县| 多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