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上疏言事,禮序尊卑
- 靈堂質問朱元璋,請陛下稱太孫
- 竹子葉熊貓
- 2149字
- 2024-11-01 22:23:23
心緒安定下來,朱允炆便拉著朱允熥,談論些家常事情。
兄弟二人有說有笑,分外和諧,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樣。
不多時,便到時間,兩人一起走進殿內。
今日又是劉三吾為主講。
劉三吾:“兩位殿下,昨日布置下來的課業,可完成了?”
朱允炆:“學生昨日思索許久,怎嘆才疏學淺,未能領悟其中精義,只能寫些淺見薄識,還請先生見諒。”
朱允熥說的則是簡單:“已經完成。”
“殿下不必過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劉三吾將課業收起,放入托盤內,才道:“今日繼續講《中庸》,天命謂之性。”
……
課業很快便被送至朱元璋案頭。
“禮部還不如咱這兩個孫兒,問他們看法,到現在還沒上來。”
朱元璋放下手里的奏本,“推諉折中,總想著趨炎附勢,咱看他們這官是做到頭了!”
他自顧自說完,旁邊也無人敢搭話,自覺無趣,便拿起一道課業來。
看了眼上面名字,就又放下,先拿起朱允炆那一道。
他對朱允炆頗有期待,從朱允炆往日表現,他是在喜愛不已。
仁孝恭順,多好的孩子,才智也還算出挑,做個守成之君,也算夠格。
只是大明如今情勢復雜,看似風平浪靜,實際上都是他一人在彈壓。
以前標兒憑借自己能力,能夠完美平衡好諸多派系的利益,江山交給標兒,自然是無虞。
可現在……
允炆還是太過文弱了些,又長于深宮婦人之手,仁孝有之,手段不足。
倒是朱允熥頗有幾分手段,敢想敢做,膽子大得出奇,從不循規蹈矩,倒像個兵痞。
可這到底是一點不足為道的小聰明,還是真正的外莽心細,還需要多加觀察才行。
大明江山何其重也?承受不住,那便是罪人,弱冠之年的孩子,還需要堪磨。
將這份心思收起,朱元璋帶著期許,打開朱允炆的課業。
一番通讀下來,他微微點頭。
老成持重之言,雖沒有什么新意,但中規中矩。
只是有幾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味道。
朱元璋覺著奇怪,明明還只是一個少年郎,怎么會有這般心態。
將朱允炆課業放下,朱元璋拿起朱允熥的課業,光看上面的名字,就覺得有幾分飛揚跋扈的味道了。
他微微皺眉,這小子一筆字跟誰學的,怎么這么沖?
全然沒有君子之風,反倒像是個咄咄逼人的武夫,凌厲得很。
常十萬那黑廝,死了這么多年,還能隔代傳了?
朱元璋將課業翻開,細細讀去:
“……”
“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交’五者,天下之達道!”
“今祖父皇帝陛下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杰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
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后所未有也。
懲元政廢弛,治尚嚴峻。而能禮致耆儒,考禮定樂,昭揭經義,尊崇正學,厥功甚偉也!”
“《中庸》云: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
“今天下已定,四方堪平,黎庶安定,百業興旺。是以禮樂之興,一改胡元荒嬉之象,天下莫不尊陛下所定之禮,莫不以陛下馬首是瞻。”
“序爵,所以辨貴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
誠哉!貴賤有別,長幼有序,乃正統之要征,禮樂之良風。”
“古之禮法,行為之范,乃血緣宗室嚴密等級次序之用。上至貴胄,下至庶民,皆有禮儀之規。人世紛繁,法難盡括,禮可悉納。”
“宋周敦頤曰:‘禮,理也;樂,和也。陰陽理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萬物各得其理然后和。’
《晏子春秋》有語:‘凡人之所唯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
禮雖不可見,然具法所無之道德內約與自覺,使人以道德修養而自律,固等階重秩序,行‘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故歷代君王皆行‘以禮治天下’,以正尊卑,明次序,使民知禮,而遵從之。”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今祖父皇帝陛下,天下六千萬臣民之君父,非一家一族之長也。”
“故天下臣民之事,即為陛下之事;陛下之事,即為天下臣民之事。”
“今父王殿下薨逝,子悲痛,天下悲痛,然禮樂不可不定,不可不察,此乃順天應人,調和陰陽之道。”
“生我者父母也!《中庸》云:‘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臣之生母敬懿太子妃,洪武十年生臣,不久薨逝,至今已有十五年矣。”
“臣聞臣之生母,葬于鐘山草堂忠武王墓右,實以為不可。”
“故請求祖父皇帝陛下,撥亂反正,以適禮法正統,安天下臣民之心。”
“……”
朱元璋猛地將課業合上,神色陰晴不定。
片刻,他又將朱允熥課業打開,細細讀了一遍。
許久后,他長出一口氣:“混賬小子,膽子還真肥,這是知道咱給的課業啊!”
“咱要是不順著他的意思做,反倒是咱的不對,反倒是咱無視禮法了!”
“常十萬,這混賬小子怎的跟你這么像,怎么?咱把阿常葬在你身邊,你還覺得不好?”
“這么些年過去,讓咱這好孫兒,和咱斗法來了!”
朱元璋額頭青筋跳動著,微閉著眼,定了定心神。
半晌,他睜開眼,將朱允熥課業放下。
當初將敬懿太子妃葬在鐘山草堂忠武王墓右,并迅速冊立呂氏為新太子妃,是他做的決定。
此舉倒是將文武格局穩定下來,武勛那邊鬧哄哄的聲音,也隨著太子妃的冊立,小了許多。
原以為雄英已有三歲,過了最危險的時候,定一個新的太子妃,也不妨礙。
只是不曾想到,雄英八歲早逝,亂了這棋局。
不過當時標兒還在,往后慢慢安排,也不算晚。
只是今年,標兒也先一步走了,算是將他的如意算盤崩碎。
之前他覺得允炆不錯,他加以調教,做個守成之君不成問題。
可眼下朱允熥異軍突起,絲毫不避諱自己想法,還帶著陳年舊事一同來了!
好大一個難題,此刻就擺在他的眼前。
朱元璋頗覺得頭疼,又想起禮部那幫吃干飯的,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叫禮部明日早朝前將奏疏送上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