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看上了國家的光刻機
- 港島之王:娛樂開局招莉智為秘書
- 北箋笙
- 3464字
- 2024-11-17 06:10:00
也不知為何,李廷遠就是對李嘉城那家伙不爽,再加上一幫大佬,對去大陸投資不是太積極。
他當即打斷了李嘉城的詢問,掃視了一圈大佬:“我相信,未來國內(nèi)必定是一方熱土。
而且搞科技事業(yè),其實也沒那么難,只要肯砸錢就行。
既然祖國需要,我愿意做個表率,我會投資2億米元,在大陸創(chuàng)建一個科技企業(yè)。”
這個時候的5塊多港幣,才能兌換1米元,所以,2億米元,就相當于11億港幣了。
李廷遠等于是砸出了十分之一的身家。
當然,也不是白砸的。
這么做既能讓大陸官方好感,而且,他也確實要進軍大陸。
不過,具體的投資什么科技項目,那就必須要去大陸考察考察再說。
一幫人聽他說這話,都是有些詫異的看著他。
2億米元可不是小數(shù)目,就算是他們這些大佬,想一次性拿出2億米元出來投資,那也需要準備好長的時間。
而李廷遠一個毛頭小子,居然張口就來。
他是隨口說說,還是真有那么多的錢?
莫說那些港島資本家不相信,就連何副部,以及深城的三領導李相良,都難以置信。
李廷遠見現(xiàn)場就像被按了暫停鍵般,不禁笑了。
他知道那些人在懷疑,不相信自己有那么多的錢。
但他也不打算解釋。
何副部見又冷場了,不禁滿心苦澀,這個招商會開的,真特么的憋屈!
他暗暗嘆息一聲,不得不出來救場,雖不相信李廷遠真能投資2億米元,但卻也對李廷遠的拋磚引玉很感謝。
為了表現(xiàn)出該有的熱情,他快速調(diào)整情緒,一副火熱的樣子:
“我代表國家和人民對您的投資,表示歡迎,并將給予你最大的扶持。
不管有什么要求,都可以和我說,我們一定大力配合。”
雖然今天這個招商會,辦得有些虎頭蛇尾。
但,李廷遠這一項虛假‘投資’,就足以挽回一些顏面了。
那可是2億米元啊。
整個華國,去年一年的外匯儲備,也不過20億米元。
李廷遠只得配合著表演了一下。
很快,宴會就在詭異的氣氛中,到了尾聲。
其他人都離開后,何副部特意將李廷遠留下,一臉嚴肅:“小李同志,你確定去祖國投資2億米元?”
這個問題他必須要搞清楚,要不然,回去沒有辦法交代。
李廷遠無奈苦笑:“何副部是不是覺得我是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啊?”
他臉色很快就認真了起來:“我就算再膽大包天,辦事不牢,也不敢和祖國人民開玩笑,也不敢在何副部面前,說那些子虛烏有的事情。”
何副部盡管還有些難以置信,李廷遠能掏出2億米元的投資。
但見他一臉認真的樣子,也不得不信:“那你打算投資什么產(chǎn)業(yè)?”
李廷遠還真沒有想好,要投資什么項目。
因為他現(xiàn)在手上根本沒有任何技術。
就在他絞盡腦汁,想著該投資什么科技項目時,突然想到了后世看過的,一篇關于大陸光刻機的文章。
祖國是真的造不出光刻機?
祖國的芯片光刻工藝研究起步,雖比米國稍晚,但跟倭國差不多同時起步,比棒子國、寶島都要早10年。
中科院60年代,就研制出65型接觸式光刻機。
而那時光刻機巨頭阿斯邁,還沒誕生,直到70年代,才有了雛形。
70年代,中科院開始研制計算機輔助光刻掩模工藝。
70年代末,清大研制成功了第四代光刻機,精度達到3微米,接近國際主流水平。
江城無線電元件三廠,在光刻機的科研上,也有了20多年的技術積累。
然而,進入80年后,就形成了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思想潮流。
光刻機項目和一系列軍用、民用高精尖技術項目,由于沒有了研發(fā)資金,紛紛下馬。
這就導致了后來的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下場。
正所謂: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李廷遠想到了這里,目光灼灼的看向何副部:“我可以接手祖國的光刻機技術和項目,繼續(xù)研究嗎?”
何副部是工商部門的副部長,對光刻機項目自然是非常了解,不禁疑惑:
“光刻機項目已經(jīng)下馬,相關技術已經(jīng)封存。”何副部疑惑:“你確定要投資光刻機項目?”
“我愿意以5000萬米元的價格,接手科學院、清大、江城無線電元件廠的所有光刻機項目、技術,以及科研人員。
再投資2億米元,在祖國投資建設一家科技企業(yè),研究光刻機的同時,生產(chǎn)芯片。”
李廷遠說完,就有些期待的看著何副部。
這個時候還沒有進行國企改革,他還真有些摸不準,能不能將光刻機這一攤子接下來。
如果能接下來的話,以后這個項目簡直就是一個聚寶盆。
何副部陷入了沉思,片刻后才神色嚴肅道:“這事我暫時不能給你答復。”
“沒事,我等候何部長的消息。”李廷遠理解的笑了笑,才帶著莉智離開。
何副部剛才見他對光刻機項目如此上心,就徹底相信,他至少有2億5千萬米元的投資了。
他罕見的要為李廷遠送行,李廷遠還真有些受寵若驚,百般推辭。
何副部依舊要堅持送他到門口,他也就只能客隨主便了。
當一行人來到大堂的時候,見劉建國和一個西裝革履的中年,正坐在右邊靠玻璃幕墻邊的沙發(fā)上談話。
李建國語氣透著懇求:“方經(jīng)理,我們雖定了500人的宴席,但上桌的菜肴只有87人的。
我也不要求你按照87人的飯菜結(jié)賬,只要求減半……”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方經(jīng)理不耐煩的打斷了:“不可能,必須按照500人的宴席買單。”
李建國心里雖非常憤怒和不喜,依舊耐著性子,陪著笑臉:
“我們雖預定了500人的飯菜,可是你們只上了87人的,其他的飯菜也沒有做……”
方經(jīng)理再次不耐煩的打斷了他的話:“雖沒有上桌,但是,我們準備了500人的宴席食材。這些食材過夜了就不新鮮,我們酒店就不會再用了。”
李建國覺得他說的也有道理,不禁滿心苦澀。要不是想為國家節(jié)省一點外幣,他何苦舔著臉在這里討價還價?
怎么說自己也是駐港辦的一個主任啊,這要是下放,怎么也得是個縣長吧?
何副部見堂堂一個港島辦主任,居然為了一些碎銀子,和一個商人討價還價,不禁眉頭微皺。
倒不是覺得劉建國丟人現(xiàn)眼。
而是心生酸楚。
國家難啊,一張外幣,恨不得能掰成八張使用。
劉建國也是知道國家的難處,所以,才不得不放下尊嚴,和一個商人講價。
李廷遠也聽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見李建國用熱臉貼別人的冷屁股,就是為了省點外幣,心里不禁有些發(fā)酸。
他了解,國家現(xiàn)在是真的困難。許多落后的生產(chǎn)技術,都需要用米元購買設備升級。
而祖國能賺米元的出口,卻少的可憐。
要不然,劉建國這樣的官老爺,也不會為了幾兩碎銀子,在這里伏低做小。
李廷遠雖然知道方經(jīng)理的要求沒有錯,此時卻無名火起,大步走了過去,冷著臉盯著方經(jīng)理:
“今天的費用一共是多少?”
方經(jīng)理豈能不認識李廷遠,他可一點都不敢怠慢,連忙滿臉陪笑著站起來:
“太子,您怎么過問起這事了?”
何副部畢竟是高官,是真不能摻和那些事情,所以就站在原地,冷眼旁觀。
劉建國也沒有想到,李廷遠會為了他出頭,當他準備婉拒時。
眼睛的余光,看到何副部在大堂前臺附近時,立刻頭皮發(fā)麻,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他覺得自己這是給祖國丟臉了,而且丟到了港島。心里已經(jīng)將自己打入了十八層地獄,覺得回去后,何副部一定會處分自己。
李廷遠沒有注意到劉建國的神色,依舊冷眼看著方經(jīng)理:“說吧,招商團所有的費用是多少?”
方經(jīng)理有些鄙夷不屑的撇了劉建國一眼:“一共才4萬9千,還不到5萬,就這,他們還想講價。”
方經(jīng)理是地地道道的港島人,所以,渾身都是優(yōu)越感,發(fā)自內(nèi)心的看不起大陸人。
他越是這個態(tài)度,越是讓李廷遠不滿。
沒有辦法,他穿越前,就是個地地道道的祖國人,有著強烈的民族尊嚴。
他沒有再理會方經(jīng)理,而是看向身邊的莉智:“去將招商團的賬單結(jié)了,另外,以后我旗下的所有產(chǎn)業(yè),以及我個人的所有宴會和活動,都不許在美麗華舉行。”
“好的,老板。”莉智答應一聲,就去前臺結(jié)賬。
方經(jīng)理愣在了當場,還不知道是怎么得罪李廷遠,李廷遠又是為什么要幫招商團買單。
劉建國反應過來后,連忙阻止:“不行,怎么能讓你結(jié)賬呢?”
方經(jīng)理也是聰明人,立即意識到,是自己剛才對待劉建國的行為,得罪了李廷遠。
他本想挽救一下,可見李廷遠看都不看他一眼,只能在旁邊站著,等待機會。
而李廷遠卻拍拍劉建國的肩膀:“什么都別說了,我知道祖國不容易,你們也不容易。”
劉建國聽到這話,即便是養(yǎng)氣功夫已經(jīng)到家了,還是直接就破防,眼睛和心里頓時酸溜溜的,說話也有些沙啞:
“是啊,我們不容易,祖國更不容易。”
“那就什么都不用說了,就當我這個東道主,請了你們一回吧。”李廷遠拍拍他的肩膀:“苦日子很快就到頭了。”
劉建國非常堅定的點點頭:“我相信祖國會越來越好的。”
李廷遠笑了笑,又走到何副部身邊:“任何時候,都不缺狗眼看人低的蠢貨。”
“也不缺你這樣的少年英豪啊。”何副部非常欣賞的看著李廷遠,越看越順眼,覺得這個小伙子是真不錯。
不但會做人來事,八竅玲瓏,而且不忘根本,有一顆赤子之心。
這讓他不禁想起了在紫荊山衛(wèi)隊的女兒何曉蕾,一直眼高于頂,仿佛天底下,沒有一個青年能入她的法眼一般。
至今都沒有男朋友。
不知李廷遠這個小家伙,如此優(yōu)秀,能不能入得了她的眼。
若是真有一個這樣的女婿,倒也是樁美事。
至少能將小家伙栓在祖國,為祖國的建設多做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