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飯店開業籌備
- 年代:從魔都知青飯店開始
- 墨舞煙柳
- 3030字
- 2024-10-25 15:43:56
翌日清晨,陽光明媚。
魔都一條老舊街道,兩旁沿街栽種著法國梧桐樹。
王福生和劉茂林踩著單車而來,遠遠的就聽見前面店鋪里傳來一陣嘈雜的喧嘩。
一群穿著藍灰色、軍綠色服裝的知青,正吵得面紅耳赤。
“為什么分配我做包子,我只會包水餃?!?
“憑什么我打掃衛生?他們都不用干活了嗎?
“我說過了,我不想學炸油條,那么大的油鍋,看了就害怕。”
“你們通通不要吵,安靜!”
伴隨著“啪”的一聲,手掌拍在桌面上。
王福生和劉茂林正在支棱自行車,聽見掌聲,彼此相視一眼,庫庫庫地笑了起來。
那么大力拍桌面,這手估計得疼好幾天。
兩天前,街道就已經把錄取的人員劃分好,通知到位。
張耀武出面,將王福生和劉茂林劃到同一家飯店。
街道總共開了三家早餐店,兩家小飯店。
他們這家小飯店目前還沒找到炒菜師傅,暫時由白案的老窖頭和兩個徒弟帶領大家。
一進店,就看見二十幾名知青神色各異,街道干事和老窖頭臉上布滿慍怒神情。
“你們都不看時間嗎?第一天就這樣遲到,還想不想干了?”
王福生和劉茂林才一進門就被街道干事劈頭蓋腦的訓了一頓。
“我們接到通知,只說上午早點到店,沒有通知具體時間?!蓖醺I鷽]給對方面子,直接懟了!
開什么國際玩笑,一個集體的小飯店又不是全民所有制。
而且這小飯店開業,每個知青還得掏50塊錢作為啟動資金。
一個店26個知青,一下子集資一千多塊錢,合著街道一分錢不用出,還要占60%的分成,剩下的才是他們的工資、福利。
街道干事剛才鎮不住這些知青,看到王福生、劉茂林遲到,故意把氣撒在他身上,想借此來個下馬威。
哪知,王福生根本就不屌他。
其他知青,在一旁偷偷憋笑,有的實在憋不住又不好意思,只好轉身抬頭看天花板。
“你們這些知青……”
對方還沒開始貶損就被人抓住話柄,“什么我們知青?沒老子修地球,哪輪得到你翹著二郎腿,坐在辦公室里喝茶看報,逍遙自在?!?
“揍他,你丫的,大好青春耗在窮山惡水,回來了,還得受這幫鳥人腌臜氣?!?
知青中暴脾氣的不少,尤其是回來見到沒下鄉的那群人,單位里上班,小日子過得那個滋潤,早就心懷不滿。
干事嚇得兩腿發軟,他哪有什么本事,只會依仗街道的一點小權利,在那頤指氣使氣使。
“你們想干什么?好不容易回城,不趕緊學點本事,將來怎么辦?年紀輕輕的,不會就學,還挑三揀四的?!?
老窖頭看著這幫知青,年紀和自己孩子一般大,繼續勸說道:“雖說是集體,至少還有份工做,哪怕錢少點也比沒活干,餓肚子來的強!
老窖頭的觀點,王福生挺認同的。
不過,對于飯店集資的事情,他有不同看法,于是問街道干事:
“這飯店是屬于街道的還是屬于我們知青的?”
“當然是為你們知青就業才開辦的?!?
“那是誰來開辦?”
“廢話,當然是街道了!沒有街道出面,你個人能開得起來嗎?”
“既然是街道開辦,為什么我們需要交50塊錢的集資費用?既然是街道開辦,這店鋪所有的投入費用不應該是街道承擔嗎?”
其他知青這才反應過來,是喲,如果是街道開辦的,憑什么要我們交50塊錢。
“是啊,憑什么要我們掏這筆錢?”
“如果是我們掏的這筆錢,那街道什么臉,那么大來分紅?而且還是由他拿大頭,還來給我們定條件?!?
“這筆錢我們不能交,必須說清楚,如果是我們大家掏錢集資開店,那這店的利潤應該歸我們所有,街道無權分紅”
下鄉插隊,父母親領的工資都得想法子寄給子女,減輕他們在鄉下的生活壓力。
如今回城,大部分人回到家,空袋空空如也。一大把年紀,就這50塊,還得找父母伸手。
反應過來后,個個都覺得這筆錢不應該掏,就算要掏,也得說清楚產權才行。
現場氣氛驟然緊張起來,紛紛表示要去街道找領導問個明白。
街道干事這時完全嚇傻了,他隱隱覺得自己捅了個大簍子。
眼看事態一觸即發,這時陳光宗進來,“大家安靜,先聽我說幾句?!?
他送張耀武過來,在外面已經聽了些知青的議論,見干事無法平息事態,這才現身。
“你們提到這50塊的費用,街道是出于減輕財政負擔的角度考慮……”
“你確定是減輕財政負擔?而不是借機雁過拔毛?”
“如果要我們掏錢減輕財政負擔,那你們憑什么占60%的分紅?”
“店鋪租金,糧油米面、水電等費用這些成本扣完了,利潤你們拿走60%,剩下的才給我們發工資?”
“……”陳光宗一時難以應對,幸好他是領導,反應靈敏。
“這事是經過街道集體開會研究,既然知青們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回去會再次慎重的開會研究。”
“把錢還給我,”有早來的知青已經將50塊錢交給干事。
干事忐忑不安地看著陳光宗,見他點點頭,馬上開口,“退,現在退。等到時候研究好怎么收再來收。”
陳光宗將張耀武帶到老窖頭跟前,“這是店里的老師傅,面食技術一流,往后你就跟著他好好學。”
說完,趕緊溜之大吉。
干事見主任都溜走了,自己也不想繼續在這里和一幫刺頭打交道。小聲交代老窖頭一些事情后也就跟著離開。
“大家都先靜一靜,聽我這老頭子說幾句。”
“我家兩個孩子下鄉插隊,前些日子也才回來一個,還有一個已經在鄉下娶妻生子……”
老窖頭說到這,想到大兒子在落戶農村無法回城,喉管有些僵硬,略帶哽咽地繼續說到,“能回來,都不容易,你們應該珍惜,現在哪有什么工作任你們挑選?!?
“你們早回來的,還有崗位,后面回來沒法安置的時候,你們自己對比看看,有什么好埋怨的。
廚行也叫勤行,是個非常辛苦的行業,更是伺候人的工作。不僅工作辛苦,面子也得放下來。如果受不了的,可以早點調換崗位,免得到時候后悔?!?
王福生看著他額頭到眉角上,一條長長的疤痕,像蜈蚣趴在上面。
劉茂林也不認識老窖頭,悄悄問身旁的知青,“他是什么來頭?”
“你不知道?”
對方見劉茂林搖搖頭,便開口說給他聽,“以前油餅張的徒弟,一手蔥油餅饞哭魔都人,杜月笙、黃金榮他們都喜歡吃他們的油餅。”
“公私合營后成了飲食服務公司底下的一個門店師傅,額頭上的那道疤是五六年前,被一個女學生用武裝帶抽的?!?
有師承,還有名望,更有故事,看來這老窖頭可不一般。
王福生還想再聽,結果對方卻不肯再往下說了,手指悄悄朝老窖頭身后的兩人指了指。
那兩人正目光冷冽地看向這邊,估計剛才他們說的話聽見了些許。
老窖頭一番感人肺腑的話語,確實打動了在場不少知青。于是,都順服聽從他的分工安排。
王福生、劉茂林和張耀武三人剛好站在一起,被老窖頭指著打掃頂棚的蜘蛛網。
這店鋪不知封存了多久,積滿灰塵,蜘蛛網到處都是。
王福生拿了干事沒帶走的《文匯報》折了三個帽子,三人分別戴上,用掃帚清理蜘蛛網。
雖說都是下鄉的知青,有的干活利索,有的一旁磨洋工,還有個知青根本不顧揚起的塵土,罵罵咧咧,草這個草那個。
大家一聽這家伙,不想活了,竟然公眾場合底下草這草那的,紛紛嚇得避而遠之。
“真勇!”
劉茂林悄悄和王福生說到,“高中時寫一些詩歌嘲諷時弊,被關了大半年,然后送到鄉下,沒想到撿了條命回來,還這么勇猛。”
老窖頭帶著兩徒弟開始就灶臺位置、廚房設施擺放等進行規劃。
他拿手的絕活是做蔥油餅,想到一個店二十幾個知青,打算經營面食類為主,饅頭、包子、豆漿、油條、粢飯、油餅、水餃、餛飩這些。
把人員分成幾個小組,饅頭包子為一組,豆漿、油條、粢飯和油餅由他帶領十個人為一組,水餃餛飩就劃給王福生和張耀武。他聽說過比試高分三人組。
王福生一看自己一組7個人,三男四女,不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店鋪也大體分成三個區域,饅頭包子在廚房最里面,他們組九個人。王福生在中段,畢竟客人進店點餐后坐下來堂食。而老窖頭帶著一幫人守在店門口,炸油條、烙油餅……
王福生沒打算干預老窖頭的安排,盡管從他前世的專業角度來看,這個安排存在許多不合理的地方。
二十幾個人半天功夫就將店鋪打掃干凈,明天他們還得照常過來,由老窖頭教導大家做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