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博士宮爭鋒
- 誰讓他在大秦當官的!!
- 一笑澄明
- 2103字
- 2025-01-11 23:41:00
為啥孔子周游列國。
唯獨避開了秦。
秦是西戎之地的國家,推行禮,是很難的。
然而,孔鮒知道,天下已經統一,自己這些人必須依靠廟堂,才能發展學說。
“禮式!”
“與秦制有什么不同呢?”
“秦制,德威至上,而我的治式,德化至上。”
“怎么用它來治國?”
“天子君王每年按禮進行祭祀,拜宗廟、風、雷、雨、名山大川,祈求庇佑,以此來獲得民心,這便是禮式治理天下的方法之一。”
孔鮒跽坐著,至始至終都沒有動一下,始終看著陳遠青。
現在輪到他了。
“你為何不呈遞?”
“如果連我也無法通過,陛下又如何會采納呢?”
“才能高于他們的人才能做出決斷,才能不如他們的人,是不能作出判斷的。”
孔鮒拿過矮案上的竹簡,來博士宮自然有自己的心思,當即讓陳遠青寫下一條禮制,他也寫下一條禮制。
焚書令,始皇帝下令焚燒書經,違抗是忤逆殺頭的重罪,但孔鮒還是違抗了,把經書砌進墻里,率領孔家子弟舉族搬遷,可見他性情之剛硬。
這樣的人勢必是會堅持自己想法的。
陳遠青想了想,揮動筆墨寫下一條。
孔鮒將竹簡卷起來,遞給旁邊的謁者。
“呈遞給陛下吧!“
離開了博士宮之前,經過四位先生時,質問道:
“四位先生怎么也跟著一起胡鬧呢?!”
東園公唐秉很氣憤,想越眾而出,知道陳遠青是有才學的,對孔鮒來博士宮感到憤懣。
卻聽到淳于越拉著他衣袖勸說道:“四位先生潛心做學問,怎么為這樣的事情煩擾呢?”
只對著說淳于越說了一句:
“多謝淳于兄提醒!”
回到陳家的住宅,一道魁梧的身影站在院門前,左右在張望,似乎在等人,是張蒼。
“孔鮒那個小人!”
大人是德行高尚的美稱,
和它相反的是小人,
這是罵的很重的話了。
張蒼眨眨眼睛:“先生啊,秦制遵循嶄新的學說,而咱們的禮式事必師古,從周政那里脫胎而來,是不會被陛下采納的。”
見陳遠青沒說話,張蒼疑惑問道:
“還是說……陛下會采納?”
與此同時,
在咸陽城另一處府邸,這里是始皇帝安排給孔鮒的住宅,叔孫通和孔鮒在席子上相對跽坐。
“老師認為秦制怎么樣呢?”
“秦政,誕生于春秋時,自是以來,諸子百家就對它議論紛紛,必然要拿秦政與周制比較。”
“秦政多與周政不同,又汲取六國的長處。”
“老師為何提起秦政呢?”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這是誰的學說,陛下并不在乎,陛下在乎的不過是否實用而已!”
“那我們該怎么做呢?”
“廟堂還有用到我們的地方,陛下封我為文通君,不是這樣的緣故嗎?”
“弟子不明白?”
“嗯,想理解是很難的!”
“老師能告訴我嗎?”
“禮序。”
“禮序?”
“通啊,為大秦建立一套禮儀制度,就是我們要做的事,然這是很難的!”
此時的章臺宮。
偌大的宮殿,擺放的青銅器具不多,兩旁高大塞滿滿經卷的書架,中央一張青銅方正矮案。
宮殿里很安靜。
跽坐在下面的是蒙毅,案上擺滿竹簡,批閱過的和未批閱的各自堆砌在一旁。
“臣有一件事,想要稟奏!”
“文通君和陳遠青有諍,并呈遞了兩道簡牘。”
始皇帝看著蒙毅,緩緩抬起頭,寬大的手從袖口中伸出,緩緩將竹簡打開,看完之后只說了一句:“嗯,可以推行。”
“唯。”
蒙毅小心翼翼將兩份竹簡卷起來。
博士宮外,一個諸生脫了鞋,每個步伐都很輕,躡手躡腳來到陳遠青耳畔邊稟報:
“稟告仆射。”
“兩封竹簡,已被謁者送到丞相府。”
皇帝頒行的詔、告、命、令等政令,先傳達到丞相,再下達秩二千石的朝官和郡守。
這說明被采納了。
第一卷是陳遠青的奏疏,寫的是一條禮制,家中父母亡故,朝中侯爵、卿、士大夫需辭官回家守孝三年。
這是用卿大夫的孝,來帶動庶民的孝。
秦以法為基。
為什么會采納?
要知道,儒家禮治的內在之義,是尊卑。君尊臣卑、父尊子卑、長尊幼卑。有尊卑才有等級,有等級才不使禮崩樂壞。
尊卑前提是守禮,百行孝為先,會被采納并不意外。
文通君孔鮒寫的另一卷。
是臣子朝見君王的禮儀,
從朝皆自十月朔,新增加月朝日朝,博采各國朝儀,日旦而朝,受理公卿奏事,處理日常政務。
在戰國之前,秦國是沒有月朔日朝,諸侯群臣朝十月朔,這也是一種等級,會被采納也不意外。
四皓本來是潛心研究學問,無心參與博士宮的事,聽到稟報后,憤懣的氣才終于消了一些。
“真正專研學問的人,怎么會談戀權勢呢,真正順助國家的人,怎么會排除異己呢?”
陳遠青說道:“四位先生,怎么能這樣評價文通君呢?”
此時博士宮,廊道中。
孔鮒和叔孫通二人,肩并著肩,沿著沒有盡頭的廊道走著。
“陛下采納了老師和陳遠青的奏。”
孔鮒自負,并沒有看陳遠青寫的奏,只是感覺意外,“陛下怎么會采納呢?我去找陛下。”
叔孫通連忙拉住,
“老師,不可!以學術作為借口摒除異己,賢士會非議您,
況且您剛入廟堂,何必惹陛下不喜呢?
老師的治式,也被陛下采納,
這總歸是好的!”
自己這位老師,學問很淵博,就是太剛烈。
從秦朝離開后,孔鮒參加陳勝起義軍反秦。憑孔家嫡長身份不論誰做皇帝,都能恩賜封地,衣食無憂,在嵩山聽說陳勝起兵后,毅然加入,后來在許縣戰敗時,依舊不向章邯投降,最終戰死,可見有多硬。
“老師,我認為應該先去長公子的住所!”
孔鮒不滿地輕哼一聲。
二人拐過廊道。
碰見去御史大夫府交文書回來的陳遠青。
“拜見文通君。”陳遠青說道。
聽說扶蘇公子在琢磨陳遠青的學說,孔鮒突然轉過身來,說道:“你與我一起,去長公子的宮殿吧?”
把我當成少正卯了?
陳遠青愣神片刻,說道:“文通君的請求,我怎么敢推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