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這個要求不過分吧
- 逃離大英帝國
- 三分輕狂
- 2008字
- 2024-10-21 08:00:00
“唐寧!”
喬治四世語氣威嚴,目光銳利的盯著唐寧。
“既然你如此慷慨,愿意將制茶的配方工藝傾囊相授給格雷伯爵,那么,想必你也不會拒絕與他攜手合作,一同研制出更多品質上乘的茶品吧?”
唐寧微微頷首,嘴角勾起一抹淡笑,語調沉穩而堅定,回應道:“格雷伯爵是我的朋友,我信得過他。”
喬治四世滿意的點點頭,嘴角泛起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那你就留在英國吧,你的技藝和智慧對大英帝國而言,都是無價之寶。”
喬治四世的話語看似禮貌,實則暗藏玄機。
唐寧心中一凜,聽他這意思,是不打算讓自己離開英國了。
他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保持平靜。
他明白,這是變相的將他軟禁在英國了。
他思忖片刻,決定先順水推舟,于是故作輕松的笑了笑,說道:“攝政王盛情難卻,我自然愿意留在這美麗的國度,為大英帝國貢獻綿薄之力,不過……”
他故意拖長了尾音,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我也有一個小小的要求,不知能否應允?”
喬治四世挑了挑眉,問道:“什么要求?”
唐寧沉吟片刻,緩緩說道:“為了生存,我希望能在這片土地上,能有一份自己的事業。”
立身安命,這個要求并不過分。
“事業?”喬治四世微微皺眉,似乎有些意外,他追問道:“你想要什么事業?”
唐寧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將目光轉向一直沉默不語的喬治三世。
“陛下,剛才您問我想要什么賞賜,我已經想好了。”
看了半天戲的喬治三世,此時見唐寧將話題引到自己身上,便放下手中的茶杯,笑呵呵的問道:“哦,那說說,你想要什么賞賜呢?”
“我想建一個學校。”唐寧語氣堅定,目光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希望陛下能賜予一塊地皮,以及一些經營所需的費用。”
建學校?
喬治三世渾濁的老眼頓時閃過一絲驚訝。
在他漫長的統治生涯中,見慣了人們為了名利、財富而爭得頭破血流,卻從未見過有人向自己索要這樣一份賞賜。
“建學校,那是好事啊。”喬治三世撫著胡須,贊許的點點頭,“你要教些什么?”
“教中國文化。”唐寧語氣中帶著一絲自豪。
先前索菲婭找自己學習中文,倒是讓唐寧發現了個立足的機會。
這件事讓唐寧意識到,在異國他鄉,傳播中國文化或許是一條可行的道路。
既然他們想方設法地將他留在這,那他何不將計就計,利用這個機會,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呢?
既然你們不打算讓我離開英國,那我就只好因地制宜。
與其繼續在茶葉生意上與他們周旋,惹來無窮無盡的麻煩,倒不如換個思路,另辟蹊徑。
茶葉,你們可以想方設法的竊取。
但文化,你總沒法拿走了吧!
喬治三世蒼老的面容上帶著一絲疲態,但語氣中依然透著一國之君的威嚴。
他將目光轉向了自己的兒子。
喬治四世這位未來的英國君主,此時正若有所思的發著呆。
“他提出的請求,并不過分,你覺得呢?”喬治三世的聲音低沉而和藹,帶著幾分詢問的語氣。
雖然貴為國王,但喬治三世卻并沒有表現出高高在上的姿態,反而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在詢問晚輩的意見。
他之所以還要征詢自己兒子的意見,是因為,此時的喬治三世,已經不再是那個掌控著整個大英帝國的君主。
他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精神也時常陷入恍惚,已經逐漸失去了實權。
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兒子,也就是現在的攝政王,喬治四世。
英國主要的政務事宜,還是由攝政王管理。
喬治四世回過神來。
聽到父王的問話,他微微頷首,不緊不慢的答道:“是的,父親,我認為唐寧先生的要求合情合理,他的廚藝精湛,為我們帶來了如此美味的享受,理應得到嘉獎。”
喬治四世盡量展現出未來君主應有的風范。
喬治三世爽朗的笑了起來,渾濁的雙眼中閃過一絲回憶的光芒,“想當年,我像他這么大的時候……”
“您當年可是征服了大半個歐洲呢!”
喬治四世熟練的接過父王的話茬,臉上帶著恰到好處的敬佩和調侃,“而我,只能守著這個日漸衰敗的帝國,和一群頑固的老家伙們周旋。”
“哈哈,你啊!”
喬治三世笑罵了一句,隨即又嘆了口氣,“我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政務都壓在你身上,真是辛苦你了。”
“這是我作為兒子應盡的責任。”
喬治四世神情變得嚴肅起來,“您放心,我會盡我所能,守護好大英帝國的榮耀。”
“好,好!”
喬治三世欣慰的拍了拍兒子的手背,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既然你也認為合理,那么,唐寧的這個賞賜,我答應了。”
他將目光轉向唐寧,語氣和藹的說道:“唐寧先生,你要的賞賜,我答應了。”
“陛下,您真是太慷慨了!”
唐寧大喜,連忙躬身行禮:“多謝陛下!多謝攝政王殿下。”
“一塊地皮和一筆錢而已,算不了什么。”喬治三世擺了擺手,示意唐寧不必多禮。
就這樣,一場宴會,被邀請來做個菜的唐寧,得到了一塊地皮和一筆錢。
在大英帝國的首都傳播中華文明,讓更多人了解博大精深的東方文化。
這是一件意義深遠的大事。
唐寧握緊了拳頭,眼神中充滿了興奮和期待。
回去之后,喬治三世很快就讓人送來了地契和一大筆錢。
資金和地皮到位,唐寧立刻著手建立學校的事宜,沒有絲毫懈怠,恨不得立刻就辦一所學校。
一切進行得很順利。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一間古色古香的孔子學院終于出現在倫敦街頭。
門前懸掛著“仁義禮智信”的牌匾,在異國他鄉顯得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