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灑在營地上,驅散了夜晚的寒意。李凡從睡夢中醒來,睜開眼睛,望著帳篷頂上的帆布,思緒漸漸清晰。昨晚與韓信結為異姓兄弟的情景歷歷在目,他感到自己在這個陌生的時代,終于有了一個真正的依靠。
他起身整理衣衫,走出帳篷,迎面而來的是新鮮的空氣和士兵們晨練的喊聲。韓信已經站在訓練場邊,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士兵們。見到李凡,他微笑著揮了揮手:“李兄,早上好。”
李凡快步走過去,笑道:“韓兄,起得真早。”
韓信點頭:“軍中事務繁多,不得不早起。昨晚睡得可好?”
李凡回答:“很好,心情暢快,睡得格外香甜。”
韓信拍拍他的肩膀:“那就好。對了,今日有空嗎?我想與你一起探討一下當今的天下大勢。”
李凡正有此意,便欣然答應:“正合我意。我也想了解一下這個時代的情況。”
兩人來到營帳內,韓信展開了一幅巨大的地圖,地圖上山川河流、城池關隘一一標注,顯得極為詳細。李凡望著這幅手繪的地圖,心中不禁贊嘆古人的智慧與工藝。
“李兄,你可知如今是何年何月?”韓信問道。
李凡搖了搖頭:“坦白說,我對這個時代的具體年份并不清楚,只知道大約是戰國末年。”
韓信微微一笑:“如今是秦王政二十三年,天下紛爭已久,各國之間戰火不斷。”
“秦王政二十三年?”李凡心中一驚,若他記得不錯,這位秦王政便是后來的秦始皇,而二十三年正是秦國加緊統一六國的關鍵時期。
韓信指著地圖說道:“李兄請看,這里是秦國,地處關中之地,四周易守難攻,物產豐饒。近些年來,秦王嬴政勵精圖治,任用李斯、王翦等賢才,國力日益強盛。”
他又指向地圖東部:“而我們楚國,雖然地大物博,但內部權貴紛爭,朝廷腐敗,民不聊生。其他諸如趙、魏、燕、齊、韓等國,也各有各的困難。”
李凡仔細聆聽,心中暗自思量。歷史上,秦國正是在這個時期逐一滅掉六國,最終完成統一大業。難道自己正處在這個歷史的轉折點上?
韓信繼續說道:“如今,秦國已經滅掉了韓國和趙國,正準備對燕國和魏國下手。我們楚國雖然暫時還能抵擋,但若不盡快采取行動,恐怕也難逃被吞并的命運。”
李凡問道:“那各國之間就沒有聯合起來,共同抵御秦國的進攻嗎?”
韓信嘆了口氣:“唉,各國君主皆心懷鬼胎,彼此猜忌。之前也曾有過合縱連橫的嘗試,但都因為內部分歧而失敗。”
李凡點頭表示理解:“的確,若不能真正團結一致,只會被秦國各個擊破。”
韓信目光炯炯地看著李凡:“李兄,你對當今天下有何看法?”
李凡沉吟片刻,說道:“秦國之所以能迅速崛起,離不開其內部的改革和強有力的統治。而各國之所以節節敗退,主要是因為內部腐敗,民心渙散。我認為,要想改變現狀,必須從內部入手,改革政治,安撫民心,增強國力。”
韓信贊同地點頭:“李兄所言極是。但改革談何容易,朝廷上下盤根錯節,貴族們只顧自己的利益,哪里會考慮百姓的疾苦?”
李凡微微一笑:“所以,我們需要從基層做起。先在軍隊中樹立榜樣,逐步影響更多的人。”
韓信眼中閃過一絲希望:“李兄的意思是,從軍隊改革入手,逐漸擴大影響?”
“正是如此。”李凡堅定地說,“軍隊是國家的基石,若能打造出一支紀律嚴明、戰斗力強的軍隊,不僅能抵御外敵,還能震懾內部的反對勢力。”
韓信深以為然:“有道理。可惜我只是一個偏將,手中兵力有限,恐怕難以實現大的改革。”
李凡鼓勵道:“韓兄,不要妄自菲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們堅定信念,逐步推進,一定能有所作為。”
韓信感激地看著他:“李兄,你總是能給我帶來信心。”
兩人相視一笑,心中都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接下來的幾天里,李凡在韓信的引薦下,認識了許多楚國的將領和謀士。他發現,雖然楚國內部存在許多問題,但仍有不少有志之士,愿意為國家的前途而奮斗。
一天,韓信邀請李凡參加了一次軍事會議。會議上,眾將領討論如何應對秦國的進攻。有人主張固守待援,有人提議主動出擊,各抒己見,爭論不休。
李凡靜靜地聽著,心中卻有了自己的想法。當眾人意見難以統一時,韓信起身說道:“各位,不妨聽聽我兄弟李凡的意見。”
眾人將目光投向李凡,帶著些許好奇和審視。畢竟,李凡是個新面孔,且身份不明。
李凡從容不迫地站起身,微微一禮:“各位將軍,在下李凡,初來乍到,斗膽發表一些拙見。”
一名老將軍冷哼一聲:“小子,你有什么高見,說來聽聽。”
李凡并不介意,指著地圖說道:“秦國之所以戰無不勝,不僅在于其強大的軍力,更在于其靈活的戰略和戰術。他們善于集中優勢兵力,迅速擊潰對手。而我們若一味固守,恐怕只會被各個擊破。”
另一名將軍問道:“那依你之見,應該如何應對?”
李凡微微一笑:“我認為,我們應該采取游擊戰的策略,避其鋒芒,襲其薄弱之處,消耗敵軍的戰斗力。同時,利用地形優勢,設下埋伏,給敵軍以沉重打擊。”
眾人聽后,紛紛議論起來。有人表示贊同,有人則持懷疑態度。
那名老將軍不屑地說:“哼,紙上談兵!秦軍訓練有素,我們怎能與之抗衡?”
李凡坦然回答:“將軍所言極是。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更不能以硬碰硬,而是要以巧取勝。”
韓信在一旁補充道:“李兄弟的建議值得考慮。我們可以先在小范圍內試行,若有效果,再逐步推廣。”
會議最終決定,采用李凡的建議,在邊境地區進行試點。
會后,韓信對李凡說道:“李兄,你的見解讓我佩服。只是,軍中有些人頑固不化,可能會對你有所不滿,你要多加小心。”
李凡笑了笑:“無妨,事實勝于雄辯。只要我們取得了成果,自然能讓他們信服。”
果然,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楚軍在邊境的小規模戰斗中取得了幾次勝利,成功地遏制了秦軍的進攻勢頭。士兵們士氣大振,對李凡的戰術佩服不已。
那位曾經質疑他的老將軍,也不得不承認:“小子,你確實有兩下子。”
李凡謙虛地說:“將軍過獎了。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與此同時,李凡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戰國末年的局勢。他發現,除了秦國的威脅,楚國內部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貴族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傾軋,朝廷腐敗,民間怨聲載道。
一天晚上,李凡與韓信在營地外散步。月光如水,灑在兩人身上,顯得格外清冷。
“韓兄,你有沒有想過,若楚國繼續這樣下去,終究難逃滅亡的命運?”李凡問道。
韓信沉默片刻,嘆道:“我何嘗不知?只是以我一己之力,難以扭轉乾坤。”
李凡目光堅定:“若我們能聚集更多的有志之士,共同努力,或許能改變現狀。”
韓信轉過頭,看著他:“李兄,你的意思是……”
李凡點頭:“是的,我們可以組建一支真正為百姓、為國家的力量,從內部進行改革,逐步影響整個楚國。”
韓信眼中閃過一絲光芒:“這的確是個辦法。但風險巨大,一旦被朝廷察覺,后果不堪設想。”
李凡微微一笑:“風險與機遇并存。若我們成功了,不僅能挽救楚國,還能為天下蒼生謀福祉。”
韓信深吸一口氣,鄭重地說道:“好!我愿意與你一起,為了這個目標而奮斗!”
兩人再次握手,心中充滿了決心和希望。
接下來的日子里,李凡和韓信秘密聯系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將領和謀士,逐步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團體。他們在軍中推廣新的訓練方法,提拔有才華的年輕人,同時暗中收集朝廷內部的腐敗證據。
然而,他們的行動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楚國的貴族們察覺到了軍中風氣的變化,開始懷疑有人在背后策劃什么。
一日,韓信收到了一封密信,信中警告他謹言慎行,否則會招來殺身之禍。
韓信將信交給李凡,兩人商議對策。
李凡說道:“看來,我們的行動已經引起了上層的警覺。我們必須更加小心。”
韓信點頭:“是的。但我們不能因此停下腳步。”
李凡思索片刻:“不如我們暫時放慢步伐,避免引起過多的關注。同時,繼續加強與士兵們的聯系,鞏固我們的基礎。”
韓信同意了他的建議。
然而,風暴似乎已經悄然來臨。他們能否躲過這次危機,繼續推進他們的計劃?一切都充滿了未知。
夜深人靜,李凡坐在營帳中,望著桌上的地圖,心中思緒萬千。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經深深地卷入了這個時代的漩渦中。回不去了,但他也不后悔。
“既來之,則安之。”他輕聲自語。
他下定決心,無論前方有多少困難,他都會堅持下去,為了心中的理想,為了那些信任他的人。
外面的月光灑在大地上,顯得格外寧靜。然而,在這寧靜的背后,卻是暗流涌動,風云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