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合縱連橫
- 龍戰于野之飛龍在天
- 秦嶺行者
- 2186字
- 2024-10-08 22:47:55
第4章:合縱連橫
秋風漸涼,楚軍的營地卻處處洋溢著忙碌的氣氛。士兵們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訓練,士氣高漲,經過幾次整頓和勝利,他們的戰斗力已然大大提升。然而,李凡和韓信心中清楚,這些還遠遠不夠。盡管他們的楚軍漸漸崛起,但面對項羽那如山般沉重的威脅,僅靠楚軍一己之力,難以與這位西楚霸王抗衡。
項羽的勢力龐大,縱橫捭闔,橫掃各地諸侯,打下了堅實的地盤。要想與之抗衡,必須另辟蹊徑。李凡和韓信明白,光憑軍事實力無法取勝,他們必須依靠更多的盟友,集結起各地的力量,方能撼動項羽這座大山。
這天,李凡與韓信在營中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召集了楚軍中的所有將領。地圖鋪在桌面上,標志著天下各方勢力的局勢。各地諸侯雖然名義上臣服于項羽,但實際上許多小諸侯對項羽霸道的統治心懷不滿,想要擺脫他的控制,卻苦于力量不足,不敢公然反叛。
李凡指著地圖上那些小諸侯的地盤,沉聲說道:“諸位,項羽雖強,但他并非不可戰勝。各地的小諸侯如今或臣服,或表面歸順,但其中不少對項羽心懷怨懟。正是因為他們孤立無援,才不得不屈服。但若我們能將他們聯合起來,共同對抗項羽,便能集結起一股強大的力量,撼動項羽的霸業。”
韓信點頭附和,補充道:“正如李將軍所言,合縱連橫是我們當前的最佳選擇。雖然我們楚軍實力強勁,但我們的人數仍然有限。若能與周邊的諸侯聯手,我們不僅能增強軍力,還能將項羽的勢力逐步削弱。”
在場的將領們紛紛點頭,他們明白,若是能通過聯合各方勢力來對抗項羽,勝算無疑會大大增加。然而,魏豹皺著眉頭提出了疑問:“將軍,雖說合縱連橫能增強我們的力量,但那些小諸侯真的會愿意與我們聯手嗎?他們如今看似聽命于項羽,恐怕不容易輕易反叛。”
李凡早已考慮到這個問題,淡然一笑:“魏將軍所言不無道理。不過,世間之人皆有軟肋,那些小諸侯也不例外。項羽霸道強橫,他們雖然臣服,但心中必然恐懼他的威嚴。如果我們能給他們足夠的利益與安全保障,他們必定會重新考慮與我們結盟。”
韓信點頭,贊同李凡的分析:“我們可以許以這些諸侯一定的利益,或承諾幫助他們在項羽覆滅后擴大地盤。只要他們看到我們有足夠的實力和誠意,他們必定會考慮加入。”
李凡轉頭看向地圖,目光鎖定了幾個關鍵的勢力:“首先,我們可以從楚地周邊的幾個小諸侯開始,像常山王張耳、衡山王吳芮等人,他們本就是項羽手下的附庸,但這些年屢次受制于項羽,心中不滿。我們可以從他們入手,打通我們的聯盟網絡。”
商議既定,李凡與韓信迅速展開行動,派出使者前往各地,與這些小諸侯秘密接觸,展開談判。使者們帶去了楚軍的誠意,并向各諸侯闡明了當前的局勢:項羽雖強,但他獨斷專行,最終必將失去天下民心。而楚軍則愿意與各方勢力聯手,共同對抗項羽,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天下。
幾日后,楚軍派出的使者陸續帶回了好消息。常山王張耳和衡山王吳芮對楚軍的提議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張耳曾是劉邦的盟友,后因戰敗而被迫投降項羽,但他始終不甘心臣服于這個霸道的西楚霸王。吳芮則是衡山一帶的土著首領,向來對項羽的高壓政策心存不滿,早有脫離之心。如今有了楚軍的聯盟提議,他們終于看到了擺脫項羽的希望。
很快,張耳和吳芮派出使者前來楚軍營地,與李凡和韓信正式會面。張耳的使者是一個滿臉胡須的中年男子,他拱手說道:“張王愿意與楚軍結盟,共同抗擊項羽。但張王也希望,若能推翻項羽,楚軍能允許他恢復常山王的地位,并保證常山之地的獨立自主。”
吳芮的使者則是一位年輕的將領,他的態度同樣謹慎:“吳王表示,愿意出兵相助,但也希望在擊退項羽后,能保住衡山的獨立,并得到一定的土地擴展。”
李凡對兩位使者的要求并不感到意外,這些諸侯在考慮加入聯盟的同時,也必然會為自己的利益謀劃。正是因為他們對項羽心存不滿,才會尋找新的盟友。而李凡深知,若想聯盟穩固,必須給出足夠的利益。
“常山與衡山的獨立和擴展,楚軍愿意作為盟約的一部分。”李凡微笑著說道,語氣中帶著幾分堅定,“我們聯手之后,必將共謀大業,推翻項羽的暴政。在這場大戰中,勝利屬于所有愿意奮戰的人。”
張耳和吳芮的使者見李凡態度如此堅決,心中十分滿意。雙方很快達成了初步協議,結成了抗項聯盟。李凡與韓信的楚軍得到了強大的支援,而張耳與吳芮也找到了脫離項羽統治的契機。接下來,便是如何將這些力量整合起來,共同對抗項羽。
夜晚,李凡與韓信坐在大帳內,借著燭光商議接下來的行動計劃。韓信神色沉穩,目光在地圖上來回游走,似乎在籌劃著每一步。
“李兄,如今我們已經成功拉攏了常山和衡山的勢力,接下來便是如何將這些力量最大化地利用。”韓信說道,“項羽如今正準備進攻齊地,我們可以趁他主力遠征之時,發動對他的背后勢力的打擊。”
李凡點點頭,認同韓信的判斷:“是的。項羽此次遠征齊地,必然會調動大批兵力。他后方的防御力量薄弱,正是我們出擊的好機會。”
兩人對視一眼,決定采取分進合擊的策略。楚軍將聯合常山和衡山的軍隊,對項羽后方的防線發動突襲,一旦成功,便可以重創項羽的勢力,為未來的大戰爭取更多的籌碼。
第二天清晨,楚軍的大軍與盟友的部隊匯聚在一起,聲勢浩大。常山王張耳親自率兵,吳芮也派出了他最精銳的將領共同出征。李凡和韓信率領楚軍主力,浩浩蕩蕩地向項羽的后方推進。
這一場合縱連橫的聯盟,不僅使楚軍的力量得到極大提升,也讓項羽始料未及。在戰爭的棋盤上,李凡與韓信已經走出了決定性的一步,他們的智慧與謀略,正在逐漸改寫這場亂世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