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艱難抉擇
- 逐夢深圳灣
- 逍遙的大鵬
- 3241字
- 2024-10-19 00:07:06
秋天的深圳,街道上金黃色的落葉隨風起舞,為這座忙碌的城市帶來了一抹別樣的秋意。冠杰律師事務所的黑色林肯轎車緩緩駛離了深圳機場。車內,火炬集團的總經理張磊靠在椅背上,目光透過車窗,眺望遠方的風景,似乎陷入了沉思。他的秘書鄭軒在旁邊靜靜地翻閱著記事本,為接下來的行程做著準備。
兩天前,高曉強接到趙守正的電話,得知火炬集團的重要領導即將考察南海電器廠,這讓他興奮不已——這對南海電器廠的債務重整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機遇!
“張總,鄭秘書,南海電器廠位于廣東南海市,距離深圳約90公里。從深圳機場出發,車程大約需要一個半小時。如果一路暢通,我們應該能在下午三點鐘到達。“高曉強的聲音中帶著明顯的期待。
“路程不短,高律師,謝謝你安排車輛接送。“鄭軒合上記事本,微笑著向高曉強表示感謝。
下午三點,他們準時到達了南海電器廠。廠長李海波、總工程師劉啟明,以及冠杰事務所的創始人孫冠杰,已在廠區大門口等候。
“張總,久仰久仰!您可是我們國內電池行業首屈一指的專家啊!歡迎您來南海電器廠考察。“李海波廠長熱情地迎上前,與張磊握手。
“我是廠長李海波。這位是冠杰事務所的創始人孫冠杰律師,這是我們廠的總工程師劉啟明。“
李海波一邊介紹,一邊引導大家進入廠區。
一行人來到生產車間,這里早已停工,一片寂靜。張磊邊走邊觀察廠房的結構和布局。南海電器廠建廠已有二十多年,采用的是老式混凝土結構,而火炬集團新投資的火炬工業園則清一色采用了鋼結構廠房。
張磊繼續往前,問道:“李廠長,車間的通風和照明系統還能正常使用嗎?“
“沒有問題,雖然停工了,但我們一直有檢修。“旁邊的總工劉啟明回答道。
“那每年的消防安全都有年檢嗎?“張磊繼續詢問。
“這個消防我們廠領導很重視,每年都有年檢。“劉啟明答道。
鄭軒看了看墻上的消防栓,還都完整如新。
“帶我們看看檢測車間吧,能用得上的通用設備也就是檢測設備了。“張磊說道。
檢測車間的設備看上去有八成新,“為什么你們的檢測設備維護得這么好?“鄭軒在一旁問劉啟明。
“這是因為我們技改的時候,上的一套新設備,才用了2年。“鄭軒滿意地點了點頭。
“再看看你們的污水處理系統吧。“張磊繼續說道。
大家來到污水處理機房,設備已經老化得厲害。“這種設備已接近使用壽命,再過兩年就要報廢了。環保部門沒來檢查過?“劉啟明和李海波面面相覷。
“廠里早就沒有錢更新污水處理系統,環保部門上門檢查,幾次開具整改罰單,我們因為是國企也就沒當回事。“劉啟明在一旁小聲地解釋。
隨后,他們又參觀了倉庫和研發中心。倉庫里堆著少量的成品和原材料,而研發中心只有一個工程師在值班。
“張總,這里是我們的研發中心,近年來由于缺乏資金,研發工作進展緩慢。”李海波解釋道。
張磊的眉頭皺得更緊了,他知道技術更新不僅僅是更換設備那么簡單,還需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作為支撐。他心中暗自思忖,這里能夠承擔起新能源電池的研發任務嗎?
考察結束后,一行人來到廠會議室繼續交流。會議室里,燈光昏暗,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壓抑的氣氛。張磊的目光在會議室里掃視了一圈,最后落在了李海波的臉上。
“李廠長,我看到了南海電器廠的整個情況,說實話很不樂觀,比我想象的要嚴重得多。除了少量通用設備如檢測設備、傳送帶之外,其他的生產設備幾乎無法使用,技術改造的難度比我預想的要大。如果要上馬新產品,投資非常大。我們需要重新評估這個項目。“張磊一臉嚴肅地說道。
李海波的臉上充滿失落和焦慮,“張總,我們也知道這個項目有難度,如果能與火炬集團合作,我們愿意提供一切支持,只要能救南海電器廠,什么合作條件我們都愿意談。”
張磊沉默了,他的目光透過窗戶,看著外面的廠區。他知道,這個項目對于南海電器廠來說,是一次重生的機會,但對于火炬集團來說,卻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評估風險。
為了爭取更好的合作條件,張磊并不打算急于作出決定。在項目可行性上,雖然他和趙守正看法一致,但他要牢牢控制談判的主動權。“李廠長,我看到了你們的合作誠意,但我們確實需要時間重新評估項目風險。”
李海波滿臉失望,南海電器廠的現狀已經不允許再拖下去了。廠里已經幾個月沒發工資了。
“張總,我們可以提供我們所能提供的一切,包括我們的廠房、設備,我們的工人。”李海波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請求。
張磊面無表情,會議室里一時陷入了沉默,只有墻上的時鐘在不停地走動,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
終于,張磊打破了沉默:“李廠長,坦白地說,我的團隊對于這個項目的可行性持保留意見,有許多不確定的風險,比如新產品的技術研發問題、產品市場銷售問題,土地所有權瑕疵問題等等,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評估,更多的數據來支持決策。我需要回去和我的團隊再商量一下,希望你們能夠理解。”
說完,張磊起身告辭。
回到酒店房間,鄭軒好奇地問道:“張總,我們不是希望和南海電器廠合作嗎?為什么又不談了?”
張磊微微一笑,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深謀遠慮:“欲擒故縱你懂嗎?雖然我們希望拿下這個項目,但我們必須要牢牢把握住主動權,爭取最優惠的合作條件。”
張磊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這樣,我先回BJ,你留下來和他們繼續談,合作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南海電器廠在還清債務之前,新公司采取以租賃的方式獲取廠房設備的使用權,我們投資建立全新的生產線,必須擁有新公司100%股權。第二階段,南海電器廠清償債務后,應該盡快辦理補交地價手續,合法獲得土地的使用權,再作價入股新公司,但不能超過新公司30%的股權比例,火炬集團必須要拿到70%的絕對控制權。這是我們合作的前提條件,記住了嗎。有任何問題,隨時打電話向我匯報。”
“原來是這樣!”鄭軒看著老板的臉,心里不得不佩服。
“接下來主要看你的了,你留下來,讓他們抱有希望,但是達不到我們的要求,就不要做任何承諾,明白嗎?”張磊看著窗外的夜景,心中思考著接下來的每一步棋。這場談判就像一場精心部署的棋局,每一步都必須小心翼翼。
第二天,張磊飛回BJ,而鄭軒則留在了南海電器廠繼續談判。鄭軒是個精明的談判高手,他知道如何把握節奏,如何給對方希望,同時又不輕易讓步。
接下來的幾天,鄭軒與南海電器廠的團隊進行了多輪談判。他仔細聽取了對方的訴求,同時也不斷地提出自己的條件。他的態度既不過于強硬,也不過于軟弱,總是保持著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
“鄭先生,我們已經做出了最大的讓步,你們的合作條件到底是什么?”李海波有些焦急。
鄭軒微笑著說:“李廠長,我們都是商人,在商言商。我們火炬集團愿意投資,但前提是我們必須確保投資的收益和安全。新公司70%的控制權是我們的底線,如果你們不能接受,那么我們可能需要重新考慮這次的合作。”
李海波的眉頭緊鎖,這個條件他這個廠長也作不了主,必須請示國資委領導同意。但他心里也很清楚,如果失去了這次合作機會,南海電器廠可能會面臨更加嚴峻的局面。
“鄭先生,請給我們一點時間,我們需要向上級部門請示。”李海波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
鄭軒點了點頭:“當然可以,我們也希望這次的合作能夠成功。”
談判再次陷入了僵局,鄭軒每天都會向張磊匯報進展,張磊則在電話中給予他具體指示。“這樣,目前談判陷入僵局,你先回來。給他們一點時間考慮,我們也不要太著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鄭軒回到了BJ火炬集團總部,工作一切照舊。
又過了一周,鄭軒接到李海波的電話,“我們國資委領導希望有機會去考察一下你們火炬集團的工廠,可以請張總安排嗎?”
當鄭軒向張磊轉達李海波的請求時,張磊臉上露出了會心的微笑,一切盡在掌握中。“馬上通知集團辦公室,全力做好準備,迎接南海國資委領導前來考察。”
“好的,馬上去通知。”鄭軒轉身離去。
張磊來到窗前,舒展了一下身體,目光遠眺著北京城的繁華景象。秋日的夕陽給這座古老而又現代的城市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暈。南海電器廠的談判雖然暫時擱置,但這不過是談判策略的一部分。
商場如戰場,他知道耐心和策略同樣重要,通過對談判節奏的精準控制,自己牢牢掌握著談判的主動權,接下來南海電器廠將會更迫切地希望與火炬集團合作,而他們也將因此在這場合作中獲得更有利的條件。
想到此,他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