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前言

阿德勒(Alfred Adler)出生于奧地利維也納郊區的一個商人家庭。他的家境優渥,家人愛好廣泛,但是他卻認為自己的童年并不快樂。究其原因,是因為他的哥哥太優秀了,他實在無法超越。他哥哥活潑好動,惹人疼愛,而他卻覺得自己又矮又丑,行動不便,因此感到很自卑。雖然如此,他卻是個友善而又隨和的孩子,同時,他又十分堅強。哥哥是母親的驕傲,但是父親卻比較寵愛他。他的父親時常鼓勵他:“阿德勒,你不能害怕任何事情。”父親的話深深影響了他,阿德勒憑借堅強的信念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他的許多心理學觀點都可以從其童年的記憶中找到蛛絲馬跡,比方說,克服對死亡的恐懼等。

阿德勒從小因患脊柱炎而身體孱弱、行動遲緩。在他三歲時,弟弟在他身邊去世,他童年時又被車撞過兩次,這使他對死亡充滿恐懼。他四歲才會走路,五歲時又得了嚴重的肺炎,痊愈后他決定當一名醫生。上學時,他數學成績極差。幸虧受到了父親的不斷鼓勵,最后,他成了班上數學成績最好的學生,這一經歷與他后來的從醫之路及其獨特的心理學思想息息相關。

中學畢業后,阿德勒如愿以償,進入了維也納醫學院。他在那里系統學習了心理學和哲學知識,并受到了嚴格的醫學訓練。后來,他進入了維也納大學,并于1895年獲得了醫藥博士學位。兩年后,他和來自俄國的留學生蒂諾菲佳娃娜(Raissa Tinofejewna)結了婚。他的妻子是個飛揚跋扈、特立獨行的女性,阿德勒卻相對保守。可見他們的生活一開始并不十分和諧,因此阿德勒在他的回憶錄里提到男女平等這件事時,總會強調“說比做容易得多”。可以說,他對此是深有感觸的。不過,最終兩人還是白頭偕老了。

阿德勒待人和善,不拘小節,和三教九流的人都能談得來。因此,他朋友眾多、見多識廣。他曾經熟讀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一書,認為它對于了解人性貢獻巨大。他曾一度在維也納一本著名的刊物上寫文章為弗洛伊德的觀點辯護,因此弗洛伊德寫信給他,邀請他加入自己主持的討論會。有人認為阿德勒是弗洛伊德的學生,其實不然,他們是平分秋色,并駕齊驅的。雖然他的觀點和弗洛伊德不同,但是他仍然在1902年加入了精神分析協會。此后,他成為該協會的領導人之一,飽受弗洛伊德的贊譽。在弗洛伊德之后,他成為維也納心理分析學會的主席,以及心理分析學刊的編輯。

1907年,阿德勒發表了有關由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補償的論文,因此名聲大噪。一方面,他認為由身體缺陷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自卑,不僅能摧毀一個人,還能使人自甘墮落或引發精神疾病;另一方面,它還能使人發憤圖強,積極進取,以彌補自己的缺點。例如,古希臘的德摩斯梯尼(Demosthenes)曾患有口吃,經過數年苦練竟成了一位著名的演說家;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奮斗事跡更是家喻戶曉。有時候,一方面的缺陷也會使人在另一方面得到長足的發展。例如,尼采身體瘦弱,于是他棄武從文,寫下了不朽的權力哲學。諸如此類的例子,在歷史上或文學上不勝枚舉。

弗洛伊德早期主張發展失調會引發缺憾,而人體具有補償的功能。受此影響,阿德勒提出了男性傾慕(masculine protest)的概念。他認為不論男女都有一種強烈的愿望,希望自己變得強大。

此后,阿德勒發現,不管有無器官缺陷,兒童的自卑感是普遍存在的。因為他們身體弱小,必須依賴大人才能生活,其一舉一動都要受大人的控制。當兒童利用自卑感作為借口逃避任務時,他們便會出現神經方面的問題。如果這種自卑感在日后的生活中得以延續,便會形成“自卑情結”。因此,自卑感并不是一種變態心理,而是個人在追求優越時的一種正常表現。

后來,在和弗洛伊德決裂之后,阿德勒便退出了心理分析學會,與他人共同創辦了“個體心理學”協會。阿德勒此時摒棄了弗氏泛性論的觀點,他認為這是對性的迷信。阿德勒以社會化的方式來解釋男性傾慕。他并不否認潛意識動機的存在,但是他比弗洛伊德更重視自我調節的功能。他認為人類對未來的期待會促使他們做出各種行為。雖然這種目標是虛假的,卻能使人類為之努力,而且樂此不疲。這種目標常常是潛意識的。阿德勒把這種虛假的目標稱為“自我理想”,個人能借此獲得優越感,并維護自尊。他也不否認夢的重要性,不過他卻認為夢是個人解決問題的一種努力,而不是像弗洛伊德那樣,凡事都用性沖動來解釋。例如,對于戀母情結,他就認為這是被寵壞的孩子對母親的依賴而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阿德勒曾在奧地利軍隊當過軍醫。此后,他曾在維也納的教育機構從事兒童輔導工作。他發現自己的觀點不僅適合于父母和子女的關系,還可以涵蓋師生關系。他對教師影響深遠,許多個體心理學家都是教師出身,并且將其觀點用在了教育上。

1920年左右,阿德勒已經聲名遠播,他周游各國,到處講學。1926年,他到達美國,受到了熱烈歡迎。1927年,他受聘為長島醫學院教授。同年,他出版了《自卑與超越》,全書共十二章。原書名為《生活對你的意義》(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1934年,阿德勒決定定居美國。次年,他創辦了國際個體心理學刊。1937年,阿德勒受聘赴兩個城市演講。他由于過度勞累而心臟病突發,逝于蘇格蘭亞伯丁市的街道上。

阿德勒以“自卑情結”為中心思想,創立了“個體心理學”。他認為人類的行為都是出于自卑感以及對自卑的克服與超越。阿德勒一生著述頗豐,本書可以說是阿德勒最成熟的作品。在該書里,作者以輕松樸實的筆調,生動地描寫了自卑的種種表現及其影響,以及應該如何克服它,并將其轉變為對優越感的追求和實現目標的動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华市| 澳门| 武平县| 涟水县| 克什克腾旗| 皮山县| 同德县| 肃北| 故城县| 雷波县| 东乌珠穆沁旗| 承德县| 汽车| 灵台县| 堆龙德庆县| 白玉县| 兴安县| 黄龙县| 手游| 宿迁市| 闽清县| 泸定县| 怀安县| 土默特右旗| 西畴县| 淳化县| 呼伦贝尔市| 公主岭市| 阳曲县| 正定县| 灵石县| 河曲县| 会东县| 宁陵县| 武清区| 长寿区| 阿图什市| 泉州市| 县级市| 吉首市| 醴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