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驪苑,李成仙腦子里滿是那蓑衣刀客的驚艷一刀。
這是他出李家村以來,見過最強的一擊了,果然刀劍之道,銳意直取,氣勢非凡。
修士并非一定要使兵器,境界提升比爭強好勝更重要。
但你不能不用,就像你不想打人,可你更不想被打。
而世間修士若共一石,那恐怕八斗都是使刀劍的,關于刀劍的修行法門也最多,甚至若論比斗殺招,刀劍也遠比修其他法門的修士戰力強。
傳聞萬里之外,有一宗門名為“青蓮劍宗”,劍修之銳聞名天下,乃是十大仙門中第一梯隊的強悍宗門,甚至還要強過朱雀宮許多。
不過在云州,李成仙還沒遇見過此類人物,腰間挎把劍,可不意味著就是劍修了。
李成仙不由想到,自己以后也會用劍么,就和那八斗修士一樣?還是說一直用弓?
不...現在想這些太遠了,對大多數人來說,“用什么”是根據“修什么”來定的。
而修什么,是根據機緣來定的...
說不得日后得了更高深的法門,三境以后自己使得是一對擂鼓甕金錘,打架的時候哐哐砸地呢...
李成仙想著心事回到小院,看到魏儼正在教李三妹“冷鍛”。
他也看不出門道,兩人就這么安靜的打坐,索性不打擾,找了個角落,翻看著《亂筋錯脈》。
清修苦學,早點達到三境,才能好好把玩即將入手的“芒刺”。
不知多久后,魏儼突然睜開眼睛,看向李三妹,驚訝道:“這么快?你已經入境了?”
看書的李成仙差點從石凳上翻下來,驚訝道:“什么?這就入境了?”
這才修了幾天?算上小潭村也才五天吧?
李三妹卻毫無反應,似乎沉浸在某種特殊的玄奧狀態中。
體內偶爾會出現“噠噠”的聲響,似乎骨骼筋肉在震動。
魏儼起身轉了一圈:“怪哉怪哉,是這小丫頭太適合了,還是我這自創法門太過逆天?不應該啊~”
李成仙心道前幾日不是還說是“東拼西湊”么?今日就成了自創逆天法門了?
不過他總算知道之前的噠噠聲哪里來的了。
“魏老,您當初多久入境?”
魏儼古怪道:“我最初修的又不是這個,《冷鍛》我捉摸了許多年,也不作數....”
“不過你三日入境,她五日入境,著實有點嚇人了,你們李家村祖上出過修士大能?天賦都這么好么?”
李成仙搖搖頭:“我也不清楚,沒聽說過。”
村長即便講起李家村先祖,也不曾說有過修士,而且即便有,這都多少年了。
全村都是扛鋤頭地里刨食的,有什么緊要?
但這終究是好事!
自己三日入境,小黑瓶才是真正的功臣,否則還不知道要耗多久呢,李三妹這才是實打實的天賦。
即便比不上傳說中天之驕子的一日入境,也是最好的那一批的。
李成仙道:“不管如何,還要謝過魏老慷慨,傳下這鍛體法。”
魏儼擺擺手:“沒事沒事,說了和小丫頭投緣,況且不是還收你銀子么?”
說到這個,李成仙掏出一個錢袋,里面是沉甸甸的百兩雀銀,交到了魏儼手上:“這是之前說好的銀錢,請笑納。”
百兩足有十斤重,很是壓手。
魏儼也沒推辭,笑道:“這么快就有錢了?”
李成仙干笑道:“有些機緣。”
孟老漢補了他八十兩,再加上他自己的...
一番操作之下,債是清了,但他的存款縮水到了只有區區四兩...
簡直聞者傷心見者流淚...
這日子真是越過越回去了,出村時還有十兩呢...
之后魏儼繼續為李三妹護法,李成仙插不上手,索性開始打拳。
只是今日施展時,腦海中總冒出來那蓑衣客的驚艷一刀。
不知不覺中,本就越來越走樣的拳勢,漸漸有了一分劈砍銳意....
魏儼雖然閉著眼,但嘴角微不可查的笑了笑...
拳乃胸中器,弓乃腰后膽。
刀乃心中銳,劍乃神內直。
李成仙合該有更多,缺一不可。
他恐怕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一境鍛體中是什么水平。
在李成仙的認知中,自己不過才練了幾天功夫,連測都懶得測。
但...朝頓悟,夕可聞道,他的進度,其實遠比所有人以為的快。
沒過多久,有婢女送來夕食,魏儼主動叫醒了懵懂的李三妹:“修行雖重要,但飯還是要吃的,吃飽了才有力氣鍛體。”
李三妹疑惑道:“魏老今天在我們院吃?”
魏儼撇撇嘴:“宋兄弟院子的伙食...太過油膩,全是大肘子五花肉,我這把年紀身體扛不住,半夜老是上廁所,在你們這蹭一頓清淡的。”
這理由非常具體,具體到不好拒絕...
李三妹讓兩人坐下,自己則勤快的擺放碗碟,她總是個閑不住的性子,也不覺得這些雜活累人,饒是婢女們勸了許多次,也喜歡自己上手。
吃到一半時,那驪苑里疑似散養的三花貓又冒了出來,嗅了嗅鼻子,喵了個咪就湊了過來,顯然是討吃的來了。
李三妹顯然已經早有準備,這三花貓不知為何老往這院子竄,而且對自己頗為親近,一言不合就翻肚皮。
小手口袋一摸,掏出一只半死不活的蟬來,直接丟給三花貓。
這一舉動嚇得身后的婢女差點叫了出來。
魏儼忍不住道:“你這是?”
李三妹:“喂貓啊,它老纏著我,我又不舍得趕它走。”
看向那口袋,顯然里面居然滿是蟬,魏儼帶了三分探究道:“可為什么是蟬?”
李三妹:“因為蟬不要錢。”
魏儼:....
這理由很具體,具體到他一時失語。
李三妹道:“白天無事就抓一些,口袋里放一陣才會死,死了花娘也不嫌棄,它不挑的。”
花娘是她起的名字。
李成仙:“你就給它一些剩飯又如何?”
“那不行!怎能浪費糧食,要是和人吃一樣的東西,我就不喂它了。”
夏末的蟬雖然沒什么活力,但個頭確實很大,花娘叼在嘴里四處跑動,嘴巴里嗡嗡作響和小馬達似的,又是引得幾個婢女尖叫。
李三妹道:“九哥今年伏陽節,咱還燒豆飯么?”
伏陽節是玄界流傳很廣的節日,意味著夏去秋來,要進入到秋收節奏了。
以前在李家村,伏陽節村里都會煮大鍋豆飯,就是成年存糧和黃豆燒在一起,黃豆做不成主糧,但比粟米先成熟,春耕時田邊沿著田埂會撒一些,等到夏末青黃不接的時候,就是重要的過渡糧了。
玄界農夫可能不知道豆類的固肥作用,但一代代傳承的習俗,也有著許多智慧。
每年李家村都會在李大石的組織下,全村擺“席”,家家戶戶都能分的一碗豆飯,李成仙成為獵戶后,還會專門去打一些大型獵物,豆飯中就還能有肉。
只是現在,李成仙離開了。
李成仙想了想道:“算了,咱倆燒飯都不太行,跟著大家一起過吧,想來落云也是要慶祝伏陽節的,不知道習俗如何。”
有了李成仙后,伏陽節成為了李家村孩子每年心心念念的節日,包括李三妹。
不知道今年,村里的孩子們,還能不能吃到一碗帶肉的豆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