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仁先對魏儼道:“魏老,我先講講?有什么遺漏的您補充?”
對方年紀比他大,天賦可能沒他好,但境界畢竟比自己高,宋子仁面子還是給足了。
魏儼笑呵呵道:“沒事,宋兄弟你隨意。”
這兩個一個叫魏老,一個叫宋兄弟,各論各的,互給面子。
宋子仁沉吟了一會兒,他還第一次給人講課,以前也沒收過徒弟或教導過后輩...
或者說以他的修為,自己就是個后輩..
半晌后整理了一下腹油水...啊不是...是墨水,回憶起自己師傅的教導,沉吟道:
“人能行于世間,身體是本錢,血肉筋骨乃人之基,五臟六腑乃人之根,有人天生神力,有人健步如飛,還有人生來就耳目聰明,玄界十紀以來能人輩出,逐漸將這些人體玄妙歸納注疏,摸索出行而有效的后天彌補法子,這就是鍛體法的來源。”
“而由于剛踏入修行道路,無有玄妙靈法,亦用不得法器傍身,所以大部分鍛體法,都會和一些武者對敵手段有意融合,如拳法、劍法、刀法、步法,修行的同時,也讓剛入修行路的小輩能有點防身手段,順帶磨練意志。”
“但鍛體法和普通武夫打熬力氣可不同,后者是對自身的磨礪,前者則是對自身的補足,所以大部分鍛體法都分兩個部分,練法和食法。”
“練法引氣血搬運,輔佐食法的消化,食法則蘊四肢百骸,強化練法的效用,兩者缺一不可,一般的鍛體法尋常食物就能補益,最差的甚至多吃肉就成,但高級鍛體法基本都需要藥液輔助,否則再練也不過是個尋常武夫,徒有一身假肉。”
“就像打鐵一樣,光敲錘子沒用,得加好料,融于一體才行。”
這時,一直沒說話的魏儼補充道:“鍛體境雖然是一境的名稱,但不代表只在一境修習,實際上四境以前均要兼顧,才能擁有一個好道基,甚至許多人一生都在鍛體,開發人體精妙。”
“鍛體、蘊神、啟靈前三境息息相關,互為根基,若是有人急功近利,只想修靈法卻忽視鍛體,怕是前腳擋后腳,欲速則不達,哪怕啟靈成功,也成就有限。”
宋子仁有些尷尬...他就是如此...
早年天賦尚可,但人懶不愿意動,一境之后幾乎再也沒怎么鍛體過,能盤腿打坐、嗑著瓜子就提升境界,何必天天苦練,一身臭汗?
結果三境之后根基不穩,多年無所寸進,直接被攆下山來...
不過自己做不到,不代表不能教導后輩...所謂前輩不就是如此么...
“嗯...魏老說的對,你們一定要記在心上!”
李成仙聽完一番話后,對“鍛體境”有了更多的了解,果然修行這東西,不能抱著書籍硬啃。
正所謂“書中意、書外覺”,宋子仁雖然境界不高,但這番白話講解對他很重要,許多都是那金線書里沒有的東西。”
李成仙道:“《龍虎鍛體訣》我前兩日偶有翻看,似乎走的是融合拳法的路子?”
宋子仁點頭道:
“沒錯,將拳法融入在內,輔以藥液,鍛就龍筋虎骨,具體效用我只見過一次,威郎的三叔練的就是這個,一拳打出大筋如龍,拳風如虎嘯,好生威風,這法子剛猛無匹,更適合男子修煉,至于你這個三妹,反正你自己拿主意。”
李成仙腦子里不由模擬出李三妹“威風剛猛”,一拳碎石的模樣...
是有些怪怪的...
但思路打開的話,也不是不能接受...甚至還覺得挺特別的...
宋子仁搜刮了半天,感覺能想到的都說了,于是補了一句:
“當然,我只是個三境修士,甚至鍛體也不甚擅長,也許有說的不對的地方,你若是保險起見,可以等日后回到流云城再開始鍛體,威郎自會給你找良師。”
李成仙拱了拱手:“多謝宋大哥,不過路上先練一練,找找感覺,也好過到時候什么都不懂。”
宋子仁:“是這個道理,那你們就回去吧。”
李成仙一愣:“這就完了?”
“完了呀,我只是引導,又不是教授,《龍虎鍛體訣》我又沒練過,別說練過,看都沒看過。”
呃~好像是這個道理....
宋子仁將李成仙和李三妹推出房間:“我沒練過,所以不知道你會有哪些問題,等你遇見了隨時來找我,我再想辦法解答,得了回去吧,我和魏老喝點茶,等著吃午飯。”
嘭的一聲,門關了。
兩人在門口大眼瞪小眼。
這也太敷衍了....
其實不是敷衍,宋子仁也從沒有小看過李成仙。
從那日祠堂看到滿地翼噬尸體時,他就知道自己沒資格小看對方,甚至帶著一點“對方未來必會遠勝自己”的尊敬。
這幾日看出楊威對李成仙的“不同尋常”后,他也熄了將人拐回師門“九羅山”的意思。
九羅山配,但他不配。
但這也導致了,宋子仁有些不敢隨意指點李成仙修行,擔心誤人子弟,甚至不愿意擺出太多“前輩姿態”,免得以后貽笑大方。
聽了一堂課,李成仙對鍛體境依舊有種見山不識山的感覺,只能選擇先回去帶著新體悟,從頭至尾研習一下《龍虎鍛體訣》。
還以為有人教呢,結果這不還是自習么...上網課都沒這么草率,相當于只講了個大綱...
讓李三妹和自己一起練的想法也暫時息了,總要自己先琢磨明白才行。
李三妹也不閑著,回房間后要了幾件李成仙的衣裳,拿去挑水浣洗去了,丫頭說客棧洗衣一件要三文錢,不如她自己勤快點。
關上房門,李成仙再次打開那寶匣,取出金線書,從總序開始細讀。
看口吻不像是開創者寫的,更像是楊家修習的前輩所書。
“鍛體一境,修行之基,根基不牢,風來樹倒。”
“此鍛體法重勢而不重型,重融匯而不重仿意,鍛體乃補足自身,人各有棱角,故不需求同,養龍筋虎骨,不如修龍威虎膽,大開大合亦是法度,勇猛方能精進...”
“他日對敵,法器盡毀、靈術封禁,尚可施展拳腳,龍威虎膽不需靈力,絕境之中亦可揮拳,方算煉出三分真意,亦對日后破境悟道有所助益。”
僅僅是序言,就給人一種剛猛無匹的感覺...
金線書上圖文并茂,共有九個拳勢,每個拳勢都配有線描小人圖,小人身上還有發力示意。
但真正占據金線書更多篇幅的還是文字內容,將近四分之三。
氣血搬運,發力技巧,修行感悟,以及最最重要的,如何配合藥液,運行“食法”。
怪不得楊威給了這法子,卻沒給李成仙找個稱職的老師,一來這《龍虎鍛體訣》內容已經足夠詳盡。
二來楊家估計也沒有太多人修行此法的,至少李成仙沒有從楊威身上看出一絲一毫痕跡。
根據楊威自己所說,他的鍛體法是楊家家傳《朝歌訣》,也是朱雀宮傳下來的頂級鍛體法,走的是與劍法融合。
李成仙就這么一直翻看,他并不著急上手擺弄打拳,而是試圖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不斷提醒自己,這不是武俠世界,別老盯著拳勢步法去看,而是要嘗試窺得修行的道理和意境。
不知不覺,一天時間就這么過去了。
李成仙除了晚上出來吃了兩口飯,幾乎全在屋子里待著,楊威也沒回來過。
直到夜深人靜。
樓下,又傳來了那微小,卻清晰的“噠噠”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