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劉念的這個論斷,頓時全場都是一片嘩然。
要知道九十年代,蘇二七戰斗機在中國軍方和航空工業的絕大多數人眼中,就是神機一樣的存在。
可以說從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國航空人都是在追尋蘇聯航空工業的腳步。
蘇聯飛機設計師特別追求戰斗機的機動性,這一點中國飛機設計師和飛行員也是相當的認同。
要不然的話,怎么會有洪都廠研制殲十二這款號稱空中李向陽的戰斗機呢?
蘇二七戰斗機可以說是蘇氏戰斗機當中,最頂尖最強的,尤其是它的氣動設計,堪稱完美。
可是劉念卻說它有問題,甚至是滾轉率可能不如殲八戰斗機。
大家都知道殲八戰斗機的機動性怎么樣,那畢竟是截擊機的設計。
因此哪怕后還改進的殲八二型戰斗機在機動性方面也沒有多大的改善,被送到大漂亮改造的時候,大漂亮試飛員稱它是一架有人開的火箭。
倒是谷總師,聽到劉念這句話,有點小小的安慰啊。
畢竟殲八戰斗機,可是谷總師設計的,是他的心血。
現在有人說,殲八戰斗機在某些方面,機動性比蘇二七戰斗機還要好,他怎么能不安慰呢。
其實谷總師,也是一直在研究三代機氣動布局的,甚至是高機動隱身戰斗機預研小組,都有他的名字。
所以他是有那么一點相信,劉念的判斷沒有錯的。
林志航有些不信道:“劉念同志,我們空軍的試飛員,對蘇二七戰斗機進行過試飛,他們并沒有覺得有你說的這些問題。你這樣判斷,是基于什么原因?”
劉念笑道:“那今天我就班門弄斧,大膽的說一說了,說得不對,請各位領導指正。”
林志航點了點頭,示意劉念可以說。
劉念這就開始分析蘇二七戰斗機的氣動布局和結構設計了。
蘇二七戰斗機由于機翼升力大,而且是后掠翼布局,機翼細長,所以把機頭設計得很高,這看起來很有特點。
在亞音速下,確實機動性很好,甚至可以表演眼鏡蛇機動,把機頭立起來而不會失速。
但是這眼鏡蛇機動,是有限定條件的,只能在時速四百公里到五百公里左右能做。
這樣的話實戰就沒有什么用了,只能夠在航展上表演,拿來唬人,又或者是打廣告,吸引客戶,這一招是很有用的。
但到了空戰中,這個機動動作,就完全是給對手送人頭了。
因為做完這個動作,蘇二七戰斗機就失去了能量機動能力,這時候很容易成為敵人的靶子。
還別說,劉念分析得頭頭是道,這下把領導專家們都給說得有點動搖本心了,他們開始相信劉念的理論了。
要知道劉念前世的時候,可是在洛馬公司工作那么多年,掌握了那么多先進飛機的技術和性能,跟很多飛行員,試飛員都是朋友。
所以說到那些戰術機動來,劉念也是信手拈來,這就讓人感覺到,他甚至是比谷總師還要厲害,比林志航這樣的老飛行員還要懂怎么空中格斗。
確實劉念不是胡說的,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有依據的。
有些可是大漂亮空軍戰斗機飛行員,在實戰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這比飛機設計師,紙上談兵要強得多了。
劉念最后說道:“蘇二七戰斗機在跨聲速范圍的缺陷,在于這時候機頭的激波消失,飛機升力中心前移,再加上邊條渦流增強,進一步誘發機頭上揚,不僅容易失控,而且如果是在低空,那么它的機體承受不了壓力,空中解體概率極大。”
這時候整個現場都非常的安靜,突然谷總師站了起來,一邊鼓掌一邊笑道:“我完全贊同劉念同志說的,這的確是一個問題,不過我們引進以后,也完全可以對它進行改進嘛,就像當初我們引進米格二十一戰斗機,米格十九戰斗機,就對它們進行了很大的改進,我認為是相當成功的。現在引進蘇二七,我們也可以做到。”
谷總師這么說也是有根據的,他參加過殲七戰斗機的研制工作,后來更是主持殲八戰斗機的研制,也可以說殲八戰斗機,就是殲七戰斗機的放大版,雙發版了。
這個改進確實是很大,而且也是比較成功的。
雖然說殲八戰斗機的機動性,不如殲七戰斗機,但是它的航程更遠,升限更高,速度更快,能夠搭載機載雷達,截擊能力更強大。
就截擊機設計來說,殲八戰斗機是成功的。
當然它不是一款成功的戰斗機,設計之初就不是這樣考慮的。
只是后來空軍有了需要,才開始改進殲八二戰斗機,可是它的初始設計就是截擊機,因此怎么改也不可能達到戰斗機的機動性能水平。
林志航笑道:“谷總師,這可是你說的啊,到時候你們沈飛,要是搞不好,可不能怪我們空軍發飆哦。”
谷總師笑道:“要說以前啊,我還真沒有信心,但是現在,咱們撿到寶了,就不怕搞不定了。劉念同志,我相信你一定愿意,參加我們的新項目吧?”
大家都知道,谷總師可是跟空軍經常吵的,畢竟嘛飛機設計師,和試飛員以及客戶空軍肯定是有很多矛盾的。
特別是中國空軍,在過去那是經常的改變,提出各種要求,有些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飛機設計師當然要提出來了,雙方必然就會爭吵,這是很正常的。
見谷總師,要想挖寶,那洪都廠領導們就不高興了。
特別是把劉念挖來的總工程師張偉,立刻就站起來道:“谷總,你這樣做就不好了吧,劉念可是咱們洪都的人,你當著我們的面想要挖他走,這是不把我們放在眼里么?”
谷總師連忙道:“老張,你別誤會呀,我這可不是要當你面挖你的墻角呀,我這是為了咱們整個航空工業的全局考慮,如果劉念同志,只是在你們洪都就太浪費人才了呀,必須要讓他發揮更大的作用,我的意思是請他參與咱們的重大科研項目,又不是調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