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太平

  • 漢末芳華
  • 盛景弈
  • 4149字
  • 2024-09-29 23:58:38

熹平三年的冬天,距離盧植回幽州涿縣顯然是還有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溫隱商自然不會固留在家中享樂。

哭竹生筍事件還在宣傳階段,他次日便參與了溫家開倉放糧,救濟百姓的公益事業之中。

在溫隱商看來,大雪救災,不僅僅可以積累名望,俘獲人心,也是實打實的救命無數,挽民于水火,縱然有限,還是那劉皇叔的那句話“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

......

其實薊縣行善的也不只是溫家一家,但溫家是最早且持續時間最久的。

現在溫隱商的孝名傳播,估計還會有不少人覺得孝順之人的糧食更香。

薊縣的冬日,大雪紛飛,如鵝毛般紛紛揚揚地灑落,仿佛要將整個世界掩埋在一片銀白之中。

寒風凜冽,呼嘯著穿過大街小巷,發出嗚嗚的悲鳴,似在訴說著這亂世的哀愁。

站在府宅的高樓之上,望著被大雪覆蓋的城池,溫隱商心中其實是滿是沉重。

街道上,積雪已經沒過了行人的腳踝,步履維艱的百姓們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遠處,不時傳來陣陣哀號,那是饑餓與寒冷交織下的絕望之聲。

而這還是大漢還在還有權威的時候。

到了漢朝名存實亡,軍閥割據的時候,又要是一個怎么樣的人間地獄?

溫隱商轉身下樓,來到府中的大堂。早已等候在此的管家和一眾仆人見他到來,紛紛行禮。溫隱商擺了擺手,示意眾人起身。

“管家,目前府中還有多少糧食和衣物?”當著眾人的面,溫隱商故意問道。

管家微微躬身,恭敬地回答道:“回大公子,府中糧食尚有千余石,衣物也有數百套。但這大雪不知何時才能停下,若要救濟全城百姓,怕是遠遠不夠?!?

溫隱商微微皺眉,片刻后,他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然。

“不夠,那就想辦法去湊。派人去周邊的州縣收購糧食和衣物,不惜一切代價。還有,將府中的糧倉和庫房打開,先救濟那些最困難的百姓?!睖仉[商下令道。

管家猶豫了一下:

“大公子,如此一來,府中的積蓄怕是會消耗殆盡。而且,如今這情況,路途艱險,收購糧食和衣物未必能順利?!?

溫隱商看著管家,又看看其他人,沉聲道:“我意已決,不必多言。在這亂世之中,若不能為百姓做點什么,我們即便擁有再多的財富又有何用?”

管家無奈,只得領命而去。溫隱商也帶著一眾仆人,推著裝滿糧食和衣物的馬車,向城中的難民聚集處走去。

街道上,寒風刺骨,溫隱商卻渾然不覺。

在旁人看來,此時的溫隱商目光之中表達的意思是他現在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盡快將這些物資送到百姓手中。

當他們來到難民聚集處時,溫隱商是真的有所感嘆。

“漢季逢冬雪,紛揚覆八荒。

城垣皆素裹,閭巷盡凄涼。

餓殍橫荒野,寒鴉泣冷霜。

蒼生多苦難,何處覓春光。”

街頭巷尾,流民遍地。

衣衫襤褸之人,瑟瑟縮縮于破屋殘垣之下,試圖躲避那刺骨寒風。蓬頭垢面之婦,懷抱著孱弱幼兒,幼兒面色青白,哭聲微弱,看上去隨時會斷絕氣息。

老叟傴僂而行,腳步蹣跚,在雪中留下淺淺痕跡,卻不知何處是歸處。

有一家數口,圍坐于一處廢棄屋角,以破布裹身,然依舊抵擋不住嚴寒。

父親面容愁苦,雙眼空洞,望著漫天大雪,心中滿是絕望。

母親緊緊摟著孩子,淚水早已干涸,只余滿臉滄桑。孩子們凍得嘴唇發紫,手腳僵硬,卻不敢發出過多聲響,生怕耗費那僅存的一絲力氣。

遠處,一瘸一拐走來一老者,手持木棍,身形佝僂。他的衣衫早已破爛不堪,在風中搖曳。雪花落在他的白發上……

流民們艱難地行走著,每一步都似用盡全身力氣。有餓極之人,在雪地中尋找著任何可以果腹之物,哪怕是一點殘渣剩飯。

然,在這大雪災年,何處又有食物可尋?

公元 183年,漢靈帝劉宏在位第十六個年頭。

是年,夏逢大旱,秋至,京城河水驛現異狀,五原山岸崩頹,東海、瑯琊之地,井中冰厚達尺余。一時間,旱澇兵災齊至,帝國百姓之生活愈發艱難困苦。

然在此前十五載,這般災象頻頻發生。

公元 170年正月,河南、河內饑荒肆虐,夫婦相食之慘狀竟現。公元 171年二月,地震突發,海水溢,河水清,五月河東地裂,雨雹交加,山水暴涌。公元 173年正月,大疫橫行。公元 174年秋,洛水泛濫成災。公元 175年六月,三輔之地慘遭重災。公元 177年夏四月,大旱降臨,七月,京師地震。公元 178年二月、四月,兩度地震來襲。公元 179年秋,大疫又起,三月,京兆地震。公元 180年秋,酒泉地震。公元 181年六月,炎炎夏日,冰雹大如雞子。

依天人感應之說,天降災疫,必責帝王。故而在過去十五載,皇帝曾三度改元,分別為建寧、熹平、光和,皆取吉字,乞求上蒼垂憐。為顯仁政,他多次遣宮中宦官攜醫藥尋訪救治,先后大赦天下多達十四次。奈何事與愿違,國事依舊頹唐,甚至每況愈下。

一方面,北部邊境連年告急。自皇帝登基以來,盤踞北地之鮮卑人屢屢侵擾,先后組織十四次冬季南下劫掠。涼州、幽州、并州之邊防軍,早已不復明帝朝北伐匈奴、恢復西域之風采,公元 177年出征,更是大敗而歸。

另一方面,境內亦不得安寧。江夏、益州、巴郡等地蠻部時常暴動反叛,地方政府疲于應對。中央雖欲撥款,然連年天災,百姓窮困潦倒,無財可征?;实壑坏孟略t令郡國遇災者減免田租,可無錢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政府運作需錢,邊疆防務要錢,就連皇帝陛下辛苦治國理政后,欲造幾處放松心情之園子,亦需錢財。

可這錢從何處來?

世家大族于關東,無論家中多么豪富,權錢交易何等猖獗,表面皆一副誦讀經書、崇尚堯舜之模樣。

關西將門,能扛住鮮卑人便已是萬幸,莫再奢求。思來想去,皇帝終得一妙計——賣官。公元 178年,皇帝劉宏開啟賣官之舉,起初僅賣羽林、虎賁等低階職位,后竟賣縣令、郡守之職。

只要膽子大,無所不賣。

欲當關內侯?五百萬錢即可。

若肯出價,位列公卿亦非妄想。

看著皇家園林庫房堆滿錢幣,皇帝總算稍感安心。

至于買官之人如何撈回本錢,那便是另一番故事了。

如今皇帝錢包鼓了,心心念念之園林便可建造。

按漢代皇帝之習慣,造園享樂實屬常事。西漢武帝劉徹曾建上林苑、兔園,大氣恢宏。

東漢明帝造廣成苑、狄泉園,氣派非凡。

而劉宏之前的桓帝更是出了名的園林修建愛好者,他在雒陽城西修建顯陽苑,大量拆毀百姓民居,致民怨沸騰。如今劉宏在位,自然不會小氣,公元 180年,皇帝下詔在雒陽周邊修建三座園林,西院、畢圭苑,還有靈琨苑,其中畢圭苑最大,周長三千三百步,約合三千八百米,總面積上百萬平方米。

崇尚清廉之士往往認為,此等奢靡營造,致使百姓流離失所,哀哭之聲可聞。

皇帝不忍聞此聲,遂將他們趕走,世界重歸清凈。

當公元 184年那場起義消息傳來時,皇帝或許會站在新建之皇家園林里仰望上天,滿心困惑,寡人如此勤政,究竟錯在何處?

有人或問,皇帝胡作非為,難道無人能管?答案自然是否定。東漢時皇權遠不及后世強大,掣肘之一便是外戚。

與西漢皇后起于寒微、外戚靠戰功博功名不同,東漢之外戚皆出身名門。

明帝馬皇后乃伏波將軍馬援之女,章帝竇皇后是大司空竇融曾孫之女,和帝兩位皇后分別來自太傅鄧禹之家、陰氏家族。安帝閻皇后是尚書閻章之孫女,順帝梁皇后則是大將軍梁商之女。

皇后出身仿佛風向標,反映出門閥之崛起。最初皇帝選貴女為后,無非借聯姻籠絡門閥,鞏固皇權。

奈何東漢皇帝壽命不長,此后竟無一人活到四十歲。章帝三十一歲,和帝二十七歲,安帝三十二歲,順帝三十歲。若覺不夠短,還有九歲的質帝、三歲的沖帝和兩歲的殤帝,他們或死于謀殺,或早夭病亡。

皇帝頻繁去世,權力易落于外戚之手。

竇氏、鄧氏、梁氏等你方唱罷我登場,反噬皇權。

年幼皇帝不甘,失敗者死得更快,如質帝劉纘被跋扈將軍梁冀用毒餅害死。成功者先隱忍,暗中召集宦官,斗倒外戚,再選門閥之女為后,循環往復。

有人又問,為何非要籠絡門閥?不理他們不行嗎?還真不行。

一些豪門大族在鄉里廣收賓客、部曲,家族田莊皆肥沃之地,還能憑威勢壟斷郡縣。另一些起于官場,世代為官,有權有勢。二者結合,便產生眾多名門。如潁川郭氏,即郭嘉之祖先,世代傳法律,出七位廷尉,多名刺史、侍御史。

又如泰山羊氏,三國后期羊祜之家,連續七代人擔任二千石官職。

更別提弘農楊氏、汝南袁氏這樣四世三公之龐然大物。在門閥看來,治理地方需靠他們,要點利潤、名望、地位不過分吧?雙方就這般詭異合作著。

公元 168年,孝桓皇帝駕崩,劉宏被擁立為帝。外戚竇武欲趁新君登基、自己有定策之功,鏟除宦官勢力,卻走漏風聲。

宦官們為保政治生命,發動政變,將竇武滅族。

此后,皇帝更信任宦官,而非世人、門閥、外戚。

皇后也換成出身屠戶之家的何氏。

以張讓、趙忠為首的宦官為哄皇帝開心,慫恿其玩樂。

只要皇帝不管朝政,天下大事便由宦官掌控。沒錢了,就懇請陛下讓他們去各地征收錢款,適逢大疫,宦官借醫藥尋訪之名撈錢,實在收不到錢,就賣官。如此還能提拔新人,打破門閥對官場之壟斷。有錢了就修園林,養寵物。

劉宏很是開心,稱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

宦官有了孩子,死了爹的皇帝有了父母,看似和諧,實則荒誕。

宦官斷人財路,門閥、士人自然不滿。尚書彈劾宦官,全遭下獄迫害。公元 176年,永昌太守曹鸞、尚書請求為遭迫害之人平反,結果自己也被皇帝下獄拷打致死。

當公元 184年起義消息傳來,久被壓制之士大夫們終于爆發,奏請斬宦官,將其首級懸于南郊,以泄民憤。結果上書之人也被抓起來處死。

宦官、門閥皆認為是對方之錯導致民變,自己何錯之有?

溫隱商十分好奇,統治集團和政治精英們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忽略了什么嗎?

若說秦朝和西漢之滅亡源于改革速度過快,強勢皇帝離去帶來權力真空,那保守之東漢為何衰微?若皇帝、門閥、宦官皆不覺得自己有錯,那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溫隱商的答案是四個字——

基層治理。

當天災降臨,豪族坐擁資源,依附于其的平民尚可勉強依靠,但豪族田莊之外的百姓呢?

那些買官之人轄下的平民呢?

那些被宦官榨取掏空的黎庶呢?

那些因皇帝造園林而流離失所的可憐人呢?

他們可曾出現在皇帝、門閥、宦官的眼中、心頭?

他們的命就不是命嗎?

中國古代之農民性格淳樸,只要日子過得下去,便不會生事。

但他們一邊看著旱災、澇災、病災、蝗災、瘟災接連不斷,異族年年侵擾,自己漂泊無依、走投無路,甚至夫婦相食;另一邊,自承天命的皇帝吃喝玩樂,飽讀詩書的門閥良田千頃,手攬大權的宦官搜刮百姓。

至此,東漢帝國之基層治理徹底失范失序。

大量絕望的饑民在走投無路之際,若有人說加入便有飯吃、能治病,他們會不會信?若有人告訴他們只有造反才有出路,他們會不會跟隨?

這便是為何當農歷甲子年張角兄弟頭戴黃巾揭竿而起時,會有那么多人跟隨他們喊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這十六字口號。

這也是溫隱商為什么要投資太平道的原因。

當然。

溫家業不只是投資了太平道這么一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山县| 漳浦县| 农安县| 册亨县| 庆城县| 福州市| 高密市| 循化| 麻江县| 喀什市| 醴陵市| 屏东市| 津南区| 册亨县| 方正县| 巨鹿县| 香港 | 奈曼旗| 乾安县| 长治县| 平安县| 许昌市| 呼玛县| 任丘市| 紫云| 天气| 丰县| 厦门市| 邹城市| 盘锦市| 襄垣县| 湖南省| 安西县| 邵武市| 河曲县| 遵化市| 永兴县| 金堂县| 康乐县| 久治县| 鹰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