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價值投資南方航空
- 跟王亞偉學炒股
- 紀永英
- 1119字
- 2024-10-08 16:57:46
在任何一個時間點,市場中總存在一些相對被低估的股票,或者,從市場角度綜合考慮,其升值會被發掘出來,選擇這樣的股票,即使是藍籌股,王亞偉也毫不避諱。
關于選股時的“價值判斷”,王亞偉認為應該多角度化。企業的內在價值常常被掩蓋在財務表象之下,一些業績不好或者虧損的企業,從財務價值來看凡善可陳,如果從并購價值來看,則可能被嚴重低估。
作為中國三大航空公司之一的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簡稱南航),其財務狀況、股票市場表現一度與其市場地位極其不相符。2006年半年報顯示,受油價和美元貸款利率提升的影響,南航凈利潤虧損8.35億元,每股虧損0.19元。
2006年末,王亞偉以每股3元的價格大規模購入南方航空(600029),并將其抬升至當時華夏大盤精選重倉股的第二位。2007年一季度,王亞偉繼續持有南方航空,其市值占華夏大盤精選基金資產凈值高達2.45%。
當時,基于南航慘淡的經營狀況,以及在股票市場即將被推入ST的現狀,其他基金對其紛紛不看好。但是王亞偉有自己的選股思路,“ST只是財務表象,重要的是內在價值。”在王亞偉看來,“ST”這個稱號,更多是財務上的指標,從財務價值投資角度來看,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虧損,則會淪為ST。由此,這些公司也很容易被認為毫無價值,被不加辨別地賣掉,或者人們對其敬而遠之。至此,它們極有可能被低估,而投資者更容易從中發現投資的機會。
對于當時的航空業來說,國航、南航和東航三大航空巨頭加起來,足以代表整個行業,但其市值也不過600億元。反觀其他行業,僅僅一家貴州茅臺,其市值就達1000億元,遠超整個航空業。
人們不喝茅臺,還可以選擇喝其他酒,但是作為國家重點控制行業,出于為人們提供更便捷的交通工具的目的而存在,航空業不可或缺。而且,航空業還關系國家安全,政府不會任其萎靡不振。就此而言,南航、東航每一家航空公司市值超過1000億元,都是理所當然。
2007年6月,南方航空股改完成,在此期間,大盤也由3950點上漲至4253點。借著股改的東風,乘著大盤的翅膀,以及得益于整個航空業業績的提升,南方航空的股價也開始節節走高。在股價上升每股至18元時,王亞偉果斷清倉,賺取了600%的高收益。
2007年之前,南方航空股價一直萎靡不振,到2007年初,股價才開始有所抬頭,2007年6月起,借著股改的力量,股價急速攀升。而王亞偉持有南方航空的時間恰逢這段股價高速增長期。
雖然此后南方航空一路狂飆至每股26元,但在王亞偉看來,當一只股票在大家的追捧下成為熱門時,就意味著其失去了投資價值。
600%的收益,在大多數股民看來,應該算是一個十分可期的收益。不過,這并不是在南方航空每股26元的最高價時賣出所取得的回報。18元距離26元,尚有一定的增長空間,但26元的最高價距離下跌至更低的價格,卻只有一步之遙。
繼續投資,可能遭遇下跌的風險,倒不如去尋找下一個“南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