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為何不殺?步子太大容易扯蛋
- 大明:職業隨機刷新,從屠夫開始
- 四書之
- 2269字
- 2024-10-21 23:55:32
“原來他就是朱屠。”
朱標喃喃道,自從藍玉北伐歸來后。
便經常會談到,他遇到一個會算命的屠夫。
在所有人都相信,這次北伐不會失利的時候,唯獨這個屠夫看出來。
此次北伐必敗。
而事實也證明,他說對了。
徐達中路軍慘敗,李文忠東路軍大敗。
兩個身經百戰的人,都吃了第一次敗仗。
朱標喃喃聲雖然小,不過也依舊傳入了朱元璋的耳中。
他倒是對朱屠這個名字沒有太深的印象。
在得知了朱屠的身份后,朱元璋便帶著朱標離開了周琦府邸。
等距離周琦府邸有些距離的時候。
才開口詢問道。
“標兒,你認識這個朱屠?”
他也感覺在哪里聽過這個名字,不過并沒有太大的印象。
他一天要處理幾百件陳奏,短時間自然是想不起朱屠這個名字在哪里出現過。
朱標緩緩開口回應道。
“父皇,您難道忘記了魏國公的那份陳奏書嗎?”
魏國公?徐達?陳奏書。
經過朱標這么一說,倒是有些印象了。
徐達的陳奏書是在去年上奏的,里面大致記載的就是此次敗北的主要原因和總結。
只不過時間過的有些長,剛剛一時間沒想起來。
“你是說,這個朱屠就是當初說咱會敗的人?”
第二次北伐。
主將雖然是徐達,可其實主要策劃者,是他這個皇帝。
這也是他的習慣。
雖然不親臨戰場,但幾乎大明朝所有大仗,都是他親自策劃和決策。
徐達李文忠只是執行者。
可以說,這次北伐的失利,并不是徐達李文忠的責任。
而是他這個主要策劃者的責任。
當然,藍玉也有責任,不過并不主要。
在徐達的陳奏書中,總結歸納了所有戰敗的因素。
其中包括了藍玉輕敵冒進。
可藍玉的輕敵冒進,卻是這些因素中,影響最小的。
與其說是輕敵冒進,倒不如說敗了才是輕敵冒進。
要是贏了,那就是出奇制勝。
真正大敗的原因是:水土不服,馬匹劣質,不熟悉地形,輜重補給線太長等因素。
這些才是會慘敗的主要因素。
這些因素會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擴大問題。
等這些問題全面爆發的時候。
到時候就不是慘敗那么簡單。
而是全軍覆滅。
自己沒有考慮到這些因素,就想要盡快滅掉元庭,導致損失慘重。
因此,這件事他不是很愿意提及。
當然,還有一個主要因素。
那就是沒有意識到驕兵必敗,內心過于膨脹。
那個時候,唯一意識到這個問題的人,好像就是這個朱屠。
“原來他就是朱屠。”
其實倒也不是對這個人沒有印象。
而是有一個人的鋒芒掩蓋了朱屠的亮度。
那就是在中路軍徐達落敗后,將王保保斬殺的屠夫。
能夠在王保保的地盤上,將王保保殺死,還能全身而退。
這個人,絕非凡類。
尤其是聽說,這個屠夫不僅殺了王保保。
死在這個屠夫手中的元人,沒有破萬,也有小幾千。
或許有夸大的成分,但能從徐達湯和嘴里說出來。
想必也不會夸大太多。
老天爺帶走了一個常十萬,又給自己送來一個屠十萬。
只可惜。
到現在他都還不知道,這個屠夫到底是誰。
唯一的消息還是元庭皇帝的通緝令。
這個人,在殺死王保保后,就徹底消失在了他們的視線中。
至今一點消息都沒有。
“走吧,咱們去看看這個朱屠挖的怎么樣了。”
朱標此時欲言又止。
看著朱標臉上顯而易見的怒意。
朱元璋卻只是掃了一眼,便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于是便淡淡開口道。
“對咱的做法很不理解,對嗎?”
朱標微微頷首點了點頭。
“我不明白。”
“他們憑什么如此壓榨百姓,而父皇您卻視而不見。”
“難不成,我們真的要回去拿錢買地?”
“您是皇帝,為什么不能給百姓做一回主?”
朱元璋是大明朝的皇帝,萬人之上。
面對勛貴這種壓榨百姓的亂象,明明可以一句話就處置的事情。
卻視而不見,甚至一句責備的話都沒有。
他很不理解。
從小他就熟讀圣賢書,老師們也常常教導自己。
要心懷天下蒼生,要做一個仁慈之君。
像漢文帝那樣。
哪怕是自己父親,也這樣教導自己,要向漢文帝,唐太宗看齊。
可現在呢?
周琦手中萬畝的土地,不知道是禍害了多少百姓搜刮而來。
這種禍國殃民的事情,身為一國之君,怎能視而不見。
朱元璋心中很清楚朱標的想法。
“標兒,你要明白一件事。”
“身為一國之君,你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深思熟慮,考慮好這么做的后果。”
“考慮好這么做,會帶來的怎么樣的變化。”
“咱是可以當場殺了周琦,可其他勛貴都這么做。”
“咱也要殺光他們嗎?”
“現在國家需要他們,所以咱只能縱容,容忍他們。”
“這件事牽扯的并非土地兼并的勛貴,更牽扯到腐敗的官員,稅收制度,造成的動蕩等等,”
殺周琦很容易,殺那些兼并土地還有徇私枉法的勛貴親戚也很容易。
可這件事并不是朱標想的那么簡單。
殺人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周琦牽扯的問題,不僅僅是淮西勛貴仗勢欺人的問題,更是朝廷內部腐敗的問題。
若是沒有官員縱容,又豈會讓其如此猖狂。
這件事牽扯到整個淮西勛貴勢力,同時還牽扯到整個腐敗官員,還有沿用的制度。
這些都非一時能夠解決的問題。
需要徐徐圖之。
“標兒,你可想過這些問題?”
“天下尚未安定,你可明白?”
朱標卻依舊不惑。
“可父皇,難道就讓他們這么欺壓百姓,而無所做為嗎?”
朱元璋很清楚,年輕人都喜歡能夠最快得到反饋的方法。
但這種方法并不是最好用的。
秦朝和隋朝兩個追求效率的王朝,都滅的太早。
一個想要強行實施郡縣制,步子賣太大,扯到蛋了。
一個想要強行實施科舉制,迫切想要中央集權,削弱士族權力,也扯到蛋了。
反倒是沉穩的漢朝唐朝,卻長存百年之久。
漢朝初期,分封郡縣并行,并未急于一時,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
唐朝初期,以敲打士族為主,削為輔,一點一點的剝離士族們的權力。
不管成功與否,最起碼沒有像秦隋兩朝二世而亡,這就足夠了。
因此,如今的大明朝大部分制度,依舊沿用的元朝制度。
他不敢把步子邁的太大,也不敢追求效率和速度,而是求穩。
不過很顯然,標兒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不過倒也不著急。
朱標今年才十八歲,年輕有沖勁才是正常的。
“標兒,這件事你就不用管了,咱自會處置。”
“咱還是先去看看朱屠干的怎么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