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硝實其很簡單,大可分為原枓選取、浸泡、過濾、熬制、結晶,五個工序。
原材料的選取上,初時只能選老墻根、廁所等地方的泥土來混合草木灰,這些地方的泥土經過長期時的自然作用含有較高含量的硝。后期便這些提煉過的硝磚,混合上草木灰、糞便等制成人工硝土,人工硝土比起原始的自然硝土出硝率要高上不少。
而浸泡、過濾李超都放在了大木桶完成了,這些木桶的底部都置有濾布,等浸泡的時間足夠了,撥下桶底的塞口,便能得到較為漈清的硝水,經過熬制蒸發水份就得到了毛硝。
將毛硝再溶于水過淥去雜質,再次加蛋清或皮膠熬制能更好的去除雜質,待將水份蒸發到一定程度時,硝水達到一定濃度,硝酸鉀會逐漸結晶析出,再進行進一步的干燥處理便得到了白硝,到了這一步純度也就夠用了,用來配制黑火藥是足夠了,要想再進一步的提純可以將白硝再溶于蒸溜水中,直到飽和后,放置等它自然冷卻結晶就好。
“陳七娘子,你就放心吧!工序我都記下了,也與姐妹們都交待過,都是些簡單的活計,沒得問題的!”一位黑廋的村婦拍著胸向陳七娘保證。
李超對這位農婦也有些印象,據說曾在洗滌坊做過工,一張嘴更是能說會道,屬于是和誰都能嘮上幾句的主,陳七娘便讓他成了這制硝場女工的工頭。
挑水硝的,點火熬制的,人數雖不少,鬧哄哄的,但卻亂中有序,有條不紊的進行,李超便轉到了另一邊提煉硫磺的男工那。
提煉硫磺也一起放在了這邊,反正地方夠大!
原先陳七娘在李超向她提起需硝石硫磺的事時,她也有讓人,買回來了一些,都是一些天然硫磺,但純度上實其也夠用,但數量太少,而且此時不知是不是提煉技術的問題,這東西還不便宜。
李超便起了從黃鐵礦中提煉硫磺的主意,反正黃鐵礦原先柯叔他們開礦時開出來了不少,現在正好用上,這東西有時也會和鐵礦伴生,原先他們開采鐵礦時,和鐵礦一塊開出來了,還得花功夫去挑選出來,不然這東西和鐵礦一起進了爐子會影響鐵的品質。
從黃鐵礦中提煉硫磺也很簡單,搞個簡易的爐子,直接放進去燒,然后用一個漏斗的東西接上管子,將燒出的煙引入裝有冷水的水桶中冷卻就行,雖說會含有一些雜質,不過還是那句話夠用就行。
李超一路看過來,干活的人都有老實按他的要求用布條遮了口鼻,能不老實,黃鐵礦燒了會產生氧化硫,有毒,味也大,光那味就不是一般人能受的了的,不過這放在室外中毒的風險便小了很多。
李超轉了轉,指導了一會,便又回去尋陳七娘,她是此時正給來參加生產合作社的各家進行登記,這工作可不輕松,各家有多少口人其中有幾口勞力,孩童幾個,田地又有多少,都得記清了。
李超朝周遭略一看,這人還不少,本來李超想的能組織起落草隊伍中的各家就可以了,但管飯的消息放了出去,這黨上一百多戶便來了大半。
陳七娘花了不少的功夫才登記完,最后便由李超來宣讀生產社的規章,總結下來有幾點:
一、勞動期間管飯,食堂的地點便就定在了礦料場這里,
二、收成后各家有地需要繳一定糧食到社里,依據家中參與生產的勞力和田產來決定,如家中有兩個勞力,田地不超過二十畝的需要繳半成,超過二十畝的超出部分則要繳一成半。繳多少還會根據收成來定,收成好便滿繳,收成不好時就少繳,災年時不繳,社里還要進行扶助。
三、參了社的,如家中有適齡孩童的可以免費進入生產社辦的學堂讀書,上學期間管飯。
四、家里沒田的,參加生產活動,社里會給其發放糧食作為工錢。
這幾點是李超昨晚琢磨出來的,這算是吃公家飯的制度了,但又還不是完全的公家飯制度,按這制度土地應該都歸生產社才對,可現在他還不敢這么干,時機還不到,現在對于農民來說,土地就是他一家人的命。
集體飯的制度缺陷也很大,但卻是李超能想到的最適合當下,隋未除了大量的土地兼并讓農民失了地活不下去外,還有另一個大問題,繁重的搖役、兵役、戰爭消耗了太多的人口,而且消耗掉的大多還是壯勞力,這造成了,有田不得耕,有田耕不過來的處境,而集體生產能很好的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現在李超制定的制度也還很粗糙,但現在重要的是先立起來,待以后再視情況進行調整,有一個道理他明白,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沒有任何制度是可以一成不變的去一直沿用的,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做調整和改變才能適應新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力變化。
在講明了了各項規章,問明有沒有人要退出確定人數后,李超便又組織著各家分成幾個生產隊,制硝和提煉硫磺的便算是兩個生產隊,他們本也就是從各戶中招的,李超也不想麻煩,將兩者的合到了一塊,制硝和提煉硫磺便算是生產社的一項生產任務。
此時有的夏糧也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但數量還不算多,還用不了那么多的人手,還要再過幾日能收割的數量才會逐漸的增多,到時再增加人力進行收割。
余下的人手李超便組織起來,上山砍柴去,這制硝和提煉硫磺和之后的木炭都少不得木柴。
陏著一項的生產任務安排下去,砍柴的、收割的、留下做飯和看孩子的,場上的人也逐漸的減少,這個剛剛成立的‘生產合作社’很是生澀的開始運轉,它還需要李超不斷的去修整、打磨、潤滑,但現在它終究是轉起來了,無論是快還是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