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教師:練習與修改,是寫作能力的雙翼
寫作文是學生創造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綜合運用,所以是有一定難度的學習內容。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世界各國的學校都非常重視,例如,美國從小學開始,寫作就是學生的必修課,甚至是主干課程,到博士畢業都是如此。僅僅有限課時的寫作訓練是遠遠不夠的。要讓學生擁有卓越的寫作能力,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抓住契機,讓學生獲得各種適宜的寫作練習機會。
范文閱讀——看好文章才能寫好文章
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學生在落筆寫作之前,要經過一定的閱讀和借鑒學習。在寫作的教與學當中,閱讀和分析范文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當然,在指導學生進行范文閱讀之前,教師首先要明確什么是好文章,什么是值得學生模仿和借鑒的文章。有了明晰的標準,學生才有可能寫出好文章。
把話說完整就是高效的句段練習
我始終認為,孩子是天生愛好表達的。而根據我的教學經驗,如果學生能嫻熟地寫出好段落,那作文水平就很容易提高。這就好比已經造好了磚塊,只要確定設計圖紙,就能造出漂亮的房屋。日常一段口頭發言就能呈現段落寫作的思維。學生每一次發言,教師都應該要求其把話說完整,說一句話一定要表達出明確的意思,使他人能夠聽懂。
學生在描述一個場景、敘述一件事、闡述一個觀點時,可以按下面的結構來表達。
段落起始句:總起,點題。
“我覺得我們班的班主任脾氣特別好。”
中間:展開。
“昨天課間的時候,我們班某某同學頑皮,弄了好多粉筆灰到老師的講臺上。”(為后期老師的表現做了鋪墊)
段落結尾句:表達觀點或者情感。
“結果我們班主任來了以后,看到了那些粉筆灰,只是輕輕一笑,就自己找來抹布,把那些灰清理干凈了。從頭到尾,班主任老師都是笑瞇瞇的,他脾氣真好啊!”
段落起始句:總起,點題。
“我今天在路上,看到藥店門口排了好長的隊伍。”
中間:展開。
“隊伍從藥店門口一直排到了紅綠燈那里。排隊的都是老爺爺和老奶奶。后來我一打聽,原因是今天藥店搞周年慶,優惠力度很大。”(具體解釋隊伍有多長,排長隊的原委)
段落結尾句:表達觀點,抒發情感。
“我實在是佩服爺爺奶奶們的這股子勁頭啊!”
走出舒適區,作文越改越有成就感
不少文學家和教育家認為,好作文是改出來的。葉圣陶先生就十分重視子女修改作文。
通常情況下,學生的第一稿一定會有一些瑕疵,這些瑕疵恰恰暴露出寫作技巧上的不足。修改這些瑕疵,就可以彌補不足,提升能力。所以改作文是必需的。
但學生往往比較討厭修改作文。確實,修改重抄著實讓人厭煩,大人都不樂意,更別說孩子了。而且,究竟該怎么修改呢?敝帚自珍是人人皆有的心理,自己寫的作文怎么看都是順眼的,孩子也是如此,所以很少看到主動修改作文的孩子,尤其是那種原本就把寫作當作難事的孩子。
一方面是不樂意改,另一方面是不改不行。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發揮作用了。除了催促,還可以采用一些靈活的方式來促使孩子動筆。家長和孩子討論溝通,引導他們思考,不愿意動筆就動口。只要孩子思考了,琢磨了,在腦子里組織語言了,也是有效果的。有時候家長可以把孩子的作文輸入電腦,然后陪著他在電腦上修改。電腦修改很便捷,靈活地復制、粘貼、增刪,經過一次次修改,讓孩子體會到自己文章的表達效果越來越好,寫作自然更有動力。
堅持修改,當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時,尤其是這些進步被老師、同學看到,被大家肯定時,學生害怕修改作文的心理就會被克服,學習熱情就會高昂起來,寫作文的興趣也就會越來越濃厚了。等到學生長大,他能從自己的經歷中悟出:年少時所做的努力,在成長的某一刻已經獲得了閃亮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