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一科變六科
- 大明:老朱窮養我?我直接造反
- 楚國第一人
- 2172字
- 2024-09-26 18:15:18
第九章一科變六科
就在李善長和胡惟庸這對師徒兼壟斷大明王朝大部分文臣權力的兩人,正暗自幸福,各種偷樂的時候。
朱元璋這邊,卻是一眼看穿二人心里那點小九九。
倒也沒有過分苛責,而是一邊咳嗽一聲,驚醒二人,一邊借此機會,融合昨天晚上朱英的提議和他本人的想法。
“想不到,李卿家和胡卿家平時沒少爭論,唯獨這件事……居然答應得這般爽快?”
朱元璋故意拿出平時的霸氣和冷酷語氣,再也沒有剛剛找二人商量那種平和,而是不怒自威。
下一瞬間,正偷樂的李善長和胡惟庸立馬感覺不妙,雖然不知道哪里做的不對,卻也立即跪下。
各種歌功頌德!
“皇上英明!”
“臣之所以答應如此爽快,乃是八股取士的確存在一定的弊端,只不過,此前臣并沒有想到猶如皇上您所說的那么準確,因而不敢妄言。”
“如今,皇上既然有心改變一二,何不趁著這個機會一起說出來,臣但凡能夠輔佐皇上修正一二,一定全力,不敢懈怠。”
要不說這個李善長是個老油條呢。
作為最早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老臣之一,也是整個洪武年間,極少數可以抗衡劉伯溫的存在,這廝人老心不老,變臉比川劇還快。
雖然只是隱隱聽出來朱元璋有些懷疑二人私下勾結的意思,但卻沒有半點遲疑,果斷奏請。
這話說的真的太有情商了。
一方面,解釋他不是偷懶,而是看出但并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的方法,不敢沖動魯莽,不敢隨便建議。
另一方面,卻也再次強調他對大明王朝,對朱元璋的忠心。
果然。
聽到這話的朱元璋臉色緩和幾分,再又看向另一邊的胡惟庸!
“皇上圣明!”
“臣其實去年也感覺我們大明的八股取士有些問題,無奈,臣愚鈍,既沒有皇上您的圣明燭照,也沒有李相的聰慧,因此不敢隨便上書。”
“萬幸,有了今日皇上您的提醒,臣這才敢稍微說出一二,不敢說絕對正確,最起碼能用則用,不能用,皇上您就當臣放了一個臭屁。”
比起李善長來說,胡惟庸的狡猾更多幾分,而且,因為他不是跟著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所以更加卑躬屈膝。
當然,作為眼前這三人里面身份地位最弱的一個,胡惟庸除了恭維朱元璋之外,卻也趁此機會討好李善長。
這馬屁拍得那叫一個滴水不漏。
不出意外。
聽完這話之后的朱元璋,頓時更覺得自己英明神武,萬世無敵,而這種難得被兩個最聰明的文臣集體恭維的時刻,也算是借了皇長孫朱英的光。
他老臉不紅。
只是心中對朱英更加器重!
“這些儒家出身的文臣,平日里最愛陰陽怪氣朕從小讀書不多,這次,總算借著英兒的機會,讓他們主動承認一回,哈哈哈哈哈,這滋味,果然不錯!”
簡單自負笑了幾下后,朱元璋可沒有因為這點小事情就真的飄了,而是立馬回到正題。
一邊提及朱英說過,“唯才是舉”和“海納百川”,并再次想起漢武帝雖然獨尊儒術,卻也外儒內法,以及唐太宗為了人才不惜去掉所有枷鎖的做法。
一邊,則是借用自己的嘴巴,說出朱英最核心的規則改革。
“既然兩位丞相都贊同改變一二,也好,那就按照朕這個意思來辦。”
“基礎方面,還是堅持八股取士,以儒家最核心的四書五經為根本,不可隨便動搖。”
“不過,在此之外,為了讓非儒家的人才也能為朝廷所用,同時讓儒家人才里面背書不夠厲害,但策略想法不錯之人也可以考上,朕決定,增加一些靈活機變的考題。”
“比如,結合北元滅亡的慘痛教訓,讓他們除了死讀書,死引用孔圣人的經典言論之外,也要做出相應分析。”
“再比如,針對我大明朝這幾十年來各地弊病,他們也可闡述一二嘛。”
“一句話,只會死讀書的人不算人才,必須多少懂點實務,否則,哪怕考了狀元也是白癡。”
“朕的大概意思就是這樣,具體怎么做,你等二人乃是左右丞相,也是當代頂級大儒,自然明白。”
隨著朱元璋這話一說,對面的李善長和胡惟庸頓時心中一震,除了更加敬畏這位洪武大帝之外,也是更加明白。
敢情朱元璋這個小改革不只是為了平衡朝局,更重要的目的,卻是意識到過于八股取士難免導致庸才上位,蠢材上位,因而很需要實干家考中。
兩人心中大感佩服,不再多說別的,這就恭恭敬敬領命而去。
來到皇宮之外。
既是師徒也是朱元璋左右手的李善長和胡惟庸,互相看了一眼,既有苦笑,也有對朱元璋的無限崇拜和無限畏懼!
“皇上英明啊,這件事本相還以為他要過幾年才發現呢,卻不想……”
“恩師您也不賴,這次皇上圣明,提前發現問題,及時改正,雖然不只是對我們淮西派有利,對天下人才都有利,但總而言之還是信任你我,不必過多焦慮,我們好好辦事就是。”
“嗯,惟庸你說的很對,皇上越老越精明,是你我之福,也罷,你我師徒這次就改好這件事吧!”
……
御書房這邊。
等李善長和胡惟庸走出皇宮之后,朱元璋再次拿出一個時辰的時間,批改其他各地的奏章。
看到某些地方上次科舉上來的進士官員,果然不懂實務,瞎搞一通,引發百姓痛罵,其他官吏埋怨。
頓時更加覺得這次的事情做得太對了。
而這一切都是朱英的功勞!
“吩咐御膳房那邊,上點好吃的,朕這幾日都在茅草屋那邊吃的粗茶淡飯,雖然不嫌棄,也能吃,但許久不見葷菜,還是有些憋壞了啊。”
朱元璋一聲令下,果斷讓御膳房那邊盡快做來一些葷菜,讓他大快朵頤,倍感舒爽。
只是,吃著這些山珍海味的時候,朱元璋卻是不免想起那個乖孫的苦日子。
他和馬秀英可以兩邊跑解解饞。
可憐朱英還要等十一年之久,才能知道真實身份回到皇宮。
“也許,是不是可以想個法子,給英兒增加一些葷菜,讓他也……不不不,這樣不好,這樣怕不是也沖撞了劉伯溫此前所說的事?”
“真是為難啊。”
“一方面,朕可憐這個孫兒吃不到幾道肉菜,另一方面,卻也不敢真的壞了天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