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內閣制,加上三權投票制
- 大明:老朱窮養我?我直接造反
- 楚國第一人
- 2084字
- 2024-09-30 17:06:21
第十六章內閣制,加上三權投票制
“英兒,你真是天資聰慧,早熟老成啊,居然連這些國家大事都知道一二,那你說說看,這廢除宰相之后,到底有什么壞處?”
“總不至于真的導致天下大亂吧?”
“還有就是,人家皇帝家里好多文臣武將,難道他們不知道這些?”
回神過來的朱元璋,終于不再將朱英只看做一個九歲小孩子,而是真的拿他當未來接班人看待。
因此,說出這話的時候,他眼里精光閃爍。
卻是真的有心聽聽看朱英的想法。
那一刻,朱英不只是他的皇長孫,而是真有當年考驗太子朱標的風范,自然也讓旁邊馬秀英有所動容。
作為跟了朱元璋數十年的女人,馬秀英自然最清楚朱元璋的想法,知道他每次這種眼神的時候,都是談論國家大事,不可打擾。
“你們爺孫倆慢慢聊,我去找點白開水,這大晚上聊天很容易口渴,可不能壞了身體。”
馬秀英借故離開。
這邊,朱英也從朱元璋的眼神里面看出幾分不一樣的情緒。
他有些疑惑。
自家這個爺爺不過是一個平頭老百姓,哪來的心思,居然聽他聊這些?
不過他沒有多心去想。
而是只當自己爺爺比較八卦,就愛聽這些有的沒的。
“也好,反正這些話真要是當著那個洪武大帝,我還不好說呢,當著自己的爺爺的面,就當找人傾訴。”
“說好了,爺爺夸我。”
“說不好了,爺爺不會對我怎么樣。”
如此一想后,朱英便是不再藏著掖著,而是只當爺爺是他傾訴的對象,這就一口氣從后世的眼光和經驗,繼續說完廢除宰相的壞處。
大體來說一共有三大方面的壞處。
第一方面,那就是容易導致皇權膨脹,影響君王,臣子,地方官員,百姓這一條鏈上的四個環節的平衡。
說的更加通俗易懂一些,那就是,自古以來任何王朝任何時代,都少不了以上四個生態位。
哪一個都不可以太偏,也不可以太弱。
不說別的。
就說假如當今皇帝朱元璋廢除了宰相,看似集中皇權,杜絕文臣造反,再以文臣壓制武將,避免武將割據。
仿佛一代穩定,代代穩定。
真就是千秋不滅了!
然而事實往往不是如此。
一個國家四個環節的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君王代表的皇權,需要最大程度抓住百姓的人心,并隨時隨地警惕臣子代表的中央利益集團和地方官員代表的地方利益集團,損害自身,也損害國家。
而臣子代表的中央利益集團,上要應對君王,不敢招惹皇權卻也不希望被皇權壓制太狠,影響自己發揮,下要籠絡地方官員代表的地方利益集團,免得他們貪腐太過,影響穩定。
至于后面兩個,因為算是這個鏈條上比較薄弱的環節,因此主導權更少,但也不是完全可以忽視的。
整個朝廷,人數最多也是最善于勾結起來的可不是君王,也不是臣子,偏偏就是地方官員。
他們好的時候可以推動國家發展,壞的時候可能侵蝕國家經脈。
因此非常需要慎重!
而最底層的百姓權力最小,話語權最少,但卻掌握最多數的人數和最直接的情緒反應。
感受到君王,臣子,地方官員的好的時候自然忠心,可以拼死拼命,可以包容一切,但反之……
那就是農民起義,改朝換代,天崩地裂,難以挽回!
因此,朱英的敘述里面,四者缺一不可而且偏科任何一個太重都不好!
偏科百姓太多?
那就等于藏著百姓之后的人可以為所欲為。
偏科地方官員太多?
那就等于默許他們貪贓枉法,欺負百姓,或許能忽悠百姓一時,但遲早穿幫!
偏科臣子太多?
那就等于皇權旁落,地方官員惱火,以及百姓吃苦,三者合力,就很容易出現明朝后來那種黨爭殺臣子的局面!
至于偏科君王?
那就更加要不得。
畢竟,不是每個君王都是朱元璋,朱棣這么英明神武,稍微遇到一點昏君暴君,整個國家都得完蛋!
“第二方面,此前孫兒提過,大明王朝的八股取士問題不小,已經讓文臣和武將離心,也讓儒家過多介入朝政。”
“如果再有皇權大漲,相權跌落太多,說輕了文官們怠政,說重了文武聯合造反都是可能的。”
“而這第三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當今皇帝朱元璋只看到臣子權力過大的壞處,卻看不到整個生態位的鏈條。”
“牽一發而動全身啊!”
說到這時,朱英完全沒有注意到他這番話給舊桌子對面坐著的朱元璋帶來多大的沖擊。
稍微喝了幾口馬秀英送來的白開水之后。
這就做了一個總結!
“總之,宰相之外不能隨便廢除,即便要,那也得找一個合適的制度,替代一二,避免整個生態位鏈條的崩潰!”
轟隆!
這話剛說完,朱元璋這邊立時真心一震,大為觸動。
甚至此前想要廢除宰相,一勞永逸解決文臣麻煩的想法,也因此動搖了,并真的被說服幾分。
可不就是嘛。
后世子孫肯定沒有他這么厲害,這么做,就等于讓他們負責全部政務。
弄好了是好事。
弄不好那就……
“可是,爺爺聽說當今兩個宰相權力太大,不只是皇帝不滿,其他官員也不滿,你小子莫非有神峨眉法子,額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朱元璋再次發問。
這邊,朱英想了一下后,突然笑了。
“這還不簡單,相權太大的根源是權責不統一,缺乏監督和制衡,換了孫兒我遇到那個朱元璋啊,肯定建議采取大家投票制。”
“或者準確來說,應該叫做內閣制,加上三權投票制。”
“如此,既確保朝廷高層互相監督,互相制衡,并且分擔該分擔的政務,不讓皇帝太辛苦,也可以讓皇帝俯瞰全局,明君好辦事,哪怕是昏君……也不容易出錯!”
“內閣制加上三權投票制?這法子,聽起來居然還挺厲害,看來,朕的這個好孫子,真是天賦出眾,天生帝王啊!”
聽完朱英所說,朱元璋滿意非常,腦子里已經提前勾勒一種比較和諧的畫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