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飲食抗癌智慧:生了膽道癌,怎么吃
- 何裕民主審 孫麗紅 王秀主編
- 968字
- 2024-09-27 17:50:21
肥胖:膽囊癌的患病風險升高
肥胖是一種由遺傳、環境等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主要是因為攝入的能量超過消耗的能量,導致體內脂肪的過度堆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判斷肥胖主要有三個指標: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腰圍、體脂率。
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顯示,目前我國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已經超過一半(50.7%),6歲以下和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0.4%和19.0%;18歲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4.3%和16.4%。也就是說,中國肥胖人數已高居世界第一,在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里,超重或肥胖的成年居民人數約為5億人——甚至超過了整個美國人口!
“全球肥胖”現象也已經引起世界各國醫學家的高度重視,眾所周知,肥胖患者更易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癥等疾病。BMI在35千克/米2以上的肥胖人群平均壽命要比正常體重的人少8年,健康壽命少19年。2019年全國歸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病死亡人數為54.95萬,歸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病年齡標化死亡率為38.64/10萬,11.98%的心血管病死亡歸因于高BMI。
研究表明,BMI的異常與多種惡性腫瘤的發生與發展相關,包括膽囊癌、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腎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根據美國癌癥研究協會的《2014年癌癥進展報告》顯示,高BMI患者癌癥發病率達25%,僅次于煙草。肥胖還會影響腫瘤的生長,與淋巴結轉移也有一定的關系!
有研究顯示,與正常體重人群相比,超重人群膽囊癌的患病風險升高20%,肥胖人群膽囊癌的患病風險升高60%。一項薈萃分析發現,與正常體重人群相比,超重(BMI25~29.9千克/米2)人群發生膽囊癌的相對風險為1.10,而肥胖(BMI≥30千克/米2)人群發生膽囊癌的相對風險為1.69。
研究認為,脂肪組織通過多種激素和脂肪因子構成器官間交互網絡的中心節點,參與癌細胞遷移和侵襲,細胞增殖和凋亡,血管生成、代謝和炎癥,并影響腫瘤的微環境。而且,肥胖可干擾脂質和內源性激素代謝,影響膽囊運動,通過促進膽結石的形成和升高血糖水平來增加膽囊癌、膽管癌的患病率!且高BMI被認為是接受腹部手術的患者手術結局不良的危險因素,也對膽囊癌、膽管癌患者術后預后不利!
BMI與膽囊癌的發生風險相關,BMI每增加5千克/米2,患膽囊癌的風險增加25%,而控制體重可能有助于降低膽囊癌的發生風險,因此對于有家族史的肥胖患者,一定要注意減重減脂!BMI增高會影響膽囊癌患者的預后及生存時間,并增加腫瘤轉移風險,臨床中應重視肥胖對膽囊癌疾病診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