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內,李成昊處理完案頭的瑣碎事務后,悠然靜坐于案前,目光穿透窗欞,凝視著窗外連綿不絕的雨幕。細雨如織,輕敲窗欞,發出清脆悅耳的滴答聲,為他營造出一片靜謐而深邃的沉思空間。
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親體驗,體驗了四種不同的相處模式。
李成昊不禁迷茫了…………
姬萬柔的仙緲絕姿,軒轅鳳蓮的嬌艷嫵媚,端木紫萱的清純唯美,姜雪君的高貴圣潔。
四女分不出好壞,可以說是各有千秋,難分高低。四女都是父皇和母后在世時,給他挑選的相親對象。
“陛下,四位小姐,你都見過了?可還滿意?”此人乃是皇宮的事務總管,李清平。
李清平的聲音打破了御書房內的寧靜,他躬身立于一旁,眼神中帶著幾分探究與關切。
“滿意,都滿意!”李成昊隨口回了一句。
“那陛下……可要老奴準備聘禮送去?”李清平微微一笑,接著問道。
李成昊手指輕敲,沉思了許久,才緩緩回答道:“聘禮,你安排人送去吧!”
“那陛下,四位小姐的名分要如何安排?”李清平拋出了令人頭疼的問題:“哪位小姐為帝后,哪位小姐為皇妃?陛下,要先迎娶哪位小姐先呢?”
李成昊思慮許久,開口道:姬萬柔為東后,姜雪君為南后,軒轅鳳蓮為北后,端木紫萱為西后,四女都封為皇后,皆為皇后,朕之正妻。四人位品等階皆是相等,無高低之分,統管后宮六院!挑選良辰吉日,同一天,迎娶四女入宮。”
李清平聞言,臉上閃過一絲驚訝,但很快便恢復了平靜,躬身應道:“陛下英明,老奴這就去安排,確保一切事宜妥當無誤。”
第二天清晨,四支滿載金銀珠寶和奇珍異寶,結喜戴紅的隊伍,敲鑼打鼓地從皇宮正門出去。
陣仗之大,凡是帝都百姓,無不駐足觀望。
“天哪,是誰家的姑娘被天子看上了!”
“天華,終于要有皇后了!”
“你說,哪一家的女子會被陛下封為皇后。”
京都無數百姓看著這四支隊伍,興奮至極的議論著。
而少帝結親的消息,也不脛而走,以極其可怕的消息傳遍了帝都,甚至在整個天華皇朝乃至整個云羅大陸。
…………
姬家
姬蒼宇率著全府的人,早早地在府外等候。
“姬家主,恭喜啊……”負責結親的人喜笑顏開地上前拱手。
“各位辛苦了!”姬夫人熱情地招呼著。
看到一箱一箱的聘禮被抬進府里,笑容極為燦爛。
因為她能看出來,這聘禮的豐厚程度,就是按照皇后的待遇給的。
聘禮:一門帝級上品功法、一柄帝級上品長刀,一塊帝級上品防御盾牌,除此之外,還有一億上品靈石,還有許多奇珍異寶。
姬萬柔站在府內的高閣之上,透過窗欞,望著那浩浩蕩蕩、滿載聘禮的隊伍緩緩駛入府中,眸中含著幸福,臉上則是一片嫣紅。
………………
姜家府邸內,也是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姜雪君身著淡雅卻不失高貴的服飾,立于府中庭院之中,目光中既有期待也有幾分羞澀。她身旁,姜家上下皆是一臉喜色,忙碌而有序地接待著皇宮派來的使者。
“姜家主,恭喜恭喜啊,陛下對姜小姐可是極為看重,這聘禮便是最好的證明。”使者的話語中帶著滿滿的恭賀之意,手中的禮單更是詳盡地列出了聘禮的每一件物品——除了與姬家相仿的帝級功法、武器、防御法寶以及海量的靈石與珍寶外,還有不少稀世罕見的奇珍異寶。
姜雪君的父親姜云帆,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軍,此時也難掩激動之情,他緊緊握住使者的手,連聲道謝:“多謝陛下厚愛,雪君能得陛下青睞,是我們姜家的福氣。”
…………
軒轅世家
軒轅世家軒轅玄策同家眷迎候前來結親的隊伍。
“軒轅家主,您以后可就是國丈了啊!”領隊人打趣道。
“哪里哪里!”軒轅玄策笑得合不攏嘴,心中卻是感慨萬千。他深知軒轅鳳蓮的才情與美貌,能得天子青睞,實乃家族之幸。聘禮之中,除了帝級功法、兵器和法寶外,還有許多沒見過的奇珍異寶呢!
軒轅鳳蓮坐在閨房內,軒轅鳳蓮身著華麗而不失莊重的長裙,發髻上點綴著幾支精致的珠翠,映襯得她更加嬌艷動人。她輕撫著手中那枚象征著皇室身份的玉佩,眼中閃爍著莫名的情愫。
………………
端木世家
端木家主端木星羽與一家老小也是翹首以盼地看著隊伍臨近。
“端木家主,恭喜啊!”領頭人笑臉迎來。
“哈哈哈……諸位都辛苦了!”端木星羽笑著迎著隊伍。
聘禮的奢華程度讓端木世家上下驚嘆不已,一箱箱珍貴的寶物被小心翼翼地抬入府中,每一件都散發著不凡的氣息。
端木紫萱身著一襲淡紫色的長裙,裙擺輕輕搖曳,如同初綻的紫羅蘭,清新脫俗。她站在樓閣之上,雙手輕輕交疊于腹前,目光溫柔而深邃地望著那漸漸靠近的聘禮隊伍,心中既有對未知的忐忑,也有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
………………
大朝會
大殿之內,氣氛驟然緊張,群臣的目光紛紛聚焦在禮部尚書張敬賢那堅定而嚴肅的面容上。他手持笏板,緩緩開口,聲音清晰有力,回蕩在空曠的殿堂之中。
“陛下,自古以來,皇后之位乃國母之選,關乎社稷安穩,百姓福祉。一國不可無后,但亦不可同時有四位皇后。此舉有違祖制,恐引起朝野動蕩,民心不穩。望陛下三思而后行,擇一賢良淑德之女,立為正宮,以安天下之心。”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議論紛紛,有的大臣點頭贊同,認為張敬賢言之有理;也有大臣面露難色,似乎在權衡利弊,不愿輕易表態。
李成昊端坐于龍椅之上,目光深邃,掃視著下方的群臣,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自己的決定非同小可,不僅關乎個人情感,更關系到整個皇朝的穩定與未來。
“朕意已決,愛卿不必多言。”
李成昊的話語擲地有聲,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決。他深知自己的決定將引發多少爭議與質疑,但他更相信自己的判斷與選擇。
張敬賢聞言,面色微變,但仍堅持己見:“陛下圣明,然祖制不可違,先例不可開。臣斗膽進言,望陛下以大局為重,收回成命。”
“五千年前,當年太祖也是立四女為后,四女相敬如賓,后宮安穩,也無問題。怎么過了五千年,到了朕這里就不行了呢?”李成昊開口說到。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鴉雀無聲,所有大臣都驚訝地望向李成昊,仿佛被這個突如其來的歷史典故所震撼。張敬賢也愣了一下,他沒想到李成昊會搬出如此久遠的先例來反駁自己。
“陛下所言極是,太祖之事,確有先例可循。”片刻后,一位年長的老臣緩緩開口,打破了沉默,“然時過境遷,世事多變,當年之情形與今日不可同日而語。陛下圣明,當知權衡利弊,以穩國本為重。”
李成昊微微一笑,目光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堅定:“諸位愛卿,朕非不知其中利害。然四女皆為父皇母后所擇,才德兼備,各有千秋。朕心已決,不愿辜負任何一人。再者,朕相信,只要后宮之中,諸后相互尊重,和睦共處,定能共筑天華之繁榮,共享太平之盛世。”
“陛下言之有理,然臣等仍憂慮重重。”另一位大臣站了出來,語氣中帶著幾分憂慮,“后宮之中,佳麗眾多,本就易生是非。若同時冊封四位皇后,其間的權力平衡、地位之爭,恐怕難以避免,恐將影響宮闈安寧,乃至朝綱穩定。”
又有一位大臣站了出來,諫言道:“三千年前,昌陽國國君立三女為后,但不久后,后宮紛爭四起,朝野震動,國家幾乎陷入動蕩之中。陛下此舉,雖出于深情厚意,卻也為日后的治理埋下了隱患。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同時只立其中一位女子為后,其他三位為皇貴妃。”
李成昊聞言,眉頭微蹙,他深知這些大臣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但心中的那份堅持卻未曾有絲毫動搖。他緩緩站起身,龍袍隨風輕揚,目光如炬,掃視著整個大殿,最終落在張敬賢等幾位極力反對的大臣身上。
“愛卿們所言,朕皆已銘記于心。但朕意已決,不會改變。若沒其他事,就退朝吧!”
李成昊見數位大臣反對此事,但他也有他的堅持,無奈之下,于是就轉身離去了。
………………
與此同時,帝都之中,四家小姐的聘禮之事,早已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聽說了嗎?陛下同時立了四位皇后!”
“是啊,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四位皇后,這后宮之中,豈不是要亂成一鍋粥了?”
民眾的議論紛紛,如同一股暗流,在帝都的每一個角落悄然涌動,卻也無法撼動李成昊的決心。他深知,自己的這一決定,不僅是對四位女子的深情承諾,更是對傳統觀念的一次大膽挑戰。
不過天華五位元老大臣,并沒有出來反對。他們可是老狐貍了,時間一久,要么陛下看到后宮生亂,必定會收回成命。要么后宮如陛下所想,十分安穩,也就不必反對了。
而且,陛下才剛剛下聘禮。何必這么著急諫言,離陛下大婚之日還有半年,來日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