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哥,我又沒說什么!難道劉淮一個郡王,我堂堂皇子,還不能直呼他的名字了?你到底是誰的兄長啊。”
十七皇子也聽出了自家六哥話里的刺,心里有些不舒服,劉淮還在的時候,自己作為皇子不如他,現在他死了,連帶著他的靠山太子一并倒了,我連他名字都叫不得?
年輕氣盛的十七皇子表示不服。
老油條禮親王只是笑笑,并不接話。
上皇寵愛哪個兒子,是什么樣的。
別人不知道,他們這些年長的皇子還不知道嗎?
那可是恨不得把全天下的好東西都送到你面前來的,不消你多說,你早上多看了那東西一眼,都不用等到下午,吃午飯的時候就送到你宮里了。
十歲封太子,五歲他剛識字的時候,皇帝議政時就把他帶在身邊,十五歲就能參與國事的決策,給他娶了頂尖世家的嫡女做太子妃,還有高門貴女當側妃良娣,底下進貢上來的東西,永遠是東宮先選......
名副其實的國之副君。
都說現在的永康帝待太子劉熾甚厚,那是他們沒見過太上皇和他的太子相處的樣子。
可是,如此受寵的東宮,還是一朝被廢,都說等山陵崩,太子便能立即即位,還不會有權利的交替可能產生的動蕩。
結果呢,三十多年的太子說廢就廢,哪怕因此引得朝廷動蕩,人心不穩,上皇也沒有一絲一毫的心軟。
或許有心軟的時候,可早上起來,看著滿朝上下幫著太子求情的臣工們,上皇剛軟下去一點的心,又重新硬了回去,甚至比之前做得更決絕。
東宮太子在的時候,底下諸皇子雖然得不到父親的寵愛,日子過得卻并不算差,反倒是東宮一脈一夕之間倒臺,皇子們的日子很是難過了一陣子。
直到老爺子病重,把皇位傳給了皇七子劉沢,兄弟們才過了幾年的好日子。
現在老爺子身體又好起來了,跟皇帝七弟奪起了權。
禮親王已經不想多說什么了,只能說,自家老爺子,實在是太能折騰了點。
至于十七弟這個小傻子,跳就跳吧,但愿傻人有傻福。
但是老爺子真心實意疼愛了多年的大兒子都能說殺就殺,這么一個無腦還跳的歡的小兒子,能有多好的歸宿呢。
更別說十七弟年紀不大,惹人厭的本事卻不小,宮里的一眾皇子公主都被他得罪了個遍。
現在太上皇老爹在,自然無恙,可老爺子身體雖好,能活幾年呢?
屆時還不是得在哥哥、侄兒手下討生活。
是以哪怕小十七跳得再歡,只要不是蹦到自兒個頭上,禮親王對這個比自兒個兒子還小的弟弟,還是很寬容的。
太上皇手上的折子換了幾個,方才看到下面站著的兄弟二人一般,對左右道:
“老六和小十七怎么還站著?看座?!?
“是老奴的錯,兩位殿下請坐?!?
戴權輕輕拍了一下自己的臉,樂呵呵地從小內監手里接過一個繡墩,親自送到劉濤身邊,賠笑道:
“殿下請坐?!?
劉濤笑笑,向上首的老爺子行了禮,在戴權搬凳子過來時對他點了下頭示意。
戴權眼底的笑意真了兩分,又搬了一個繡墩到另一邊的十七皇子劉淇身側,少年皇子輕哼了一聲,徑直坐下。
老太監臉上笑容不變,笑意卻不達眼底:
“殿下請?!?
“你擺個臉給誰看呢!眼里沒長幼尊卑的東西!”
上首坐著的太上皇突然發怒,手中的朱筆扔向十七皇子劉淇,從未親眼見過父皇發怒的十七殿下嚇得愣在了原地,躲都沒來得及躲,任由朱筆從他頭上擦過,在頭發上留下一道鮮紅的印子后摔到了地上,斷成兩截。
在場的眾人都嚇了一跳,慌忙跪了下去。
“上皇息怒?!?
“戴權,傳朕口諭:小十七御前失儀,禁足一月,罰抄《禮記》百遍?!?
“父皇!”
十七皇子劉淇震驚,小十七委屈,不是說我是父皇最疼愛的小兒子嗎?
怎么一言不合就拿筆扔我?還要禁足罰抄書?
誰家受寵的小兒子這個待遇??!
可是太上皇剛發了火,受寵不過兩三年,對外囂張,在太上皇面前不敢有半分造次的劉淇,也不敢多說什么,委屈道:
“謝父皇,兒臣遵旨?!?
“戴權,還不把他帶下去?”
“是。”
戴權起身,看向十七皇子劉淇,躬身道:
“殿下,請。”
小十七跟著戴權出去了,劉濤和一眾侍候的內監宮女還跪在地上。
天寒地凍的,好在大明宮地龍燒得足,不然這么跪下去,膝蓋早晚受不了。
“老六,你真覺得劉淮家的兩個孩子不錯,是嗎?”
上首的太上皇不辨喜怒,拿起了一本新折子看了起來,看向老老實實跪在殿下的禮親王劉濤。
劉濤雖摸不著頭腦,卻還是按著心意答道:
“是?!?
他真沒覺得劉剡兄妹有什么問題,便是之前覺得劉剡這小子可能心思有些重,這也算不得什么。
父母俱亡,若是他還不能學會為自兒個打算,在這京城里,他們兄妹二人該怎么活下去呢。是以有點心思很正常。
至于劉清那個小丫頭,也是真的挺可愛的,說起來,劉濤甚至覺得,那小丫頭挺和自兒個眼緣的。
老爺子的想法他猜不透,但畢竟是做了多年的父子了,劉濤自認為對老爺子還是有幾分了解的,老爺子雖然心狠,但還真不至于拿兩個小孩子怎么著。
當年的東宮,忠義老千歲一脈,算是個例外。
老爺子肯定還是后悔過的,只是東宮的人都死絕了,總不能再刨出來再埋一遍吧?
“起來吧?!?
太上皇放下折子,端起了桌上的茶盞。
“謝父皇?!?
劉濤麻利地從地上爬了起來,重新坐到了繡墩上。
不多時,戴權送了十七皇子回來,就被太上皇分派了新的任務:
“戴權,讓內閣擬兩道圣旨:一道封延平郡王府劉剡為郡王世子,十五束發時襲延平郡王爵?!?
若說這一道乃是情理之中,畢竟劉淮在時,延平郡王府的圣眷可是眾人都看在眼里的,可太上皇接下來的旨意,才是讓殿內眾人驚訝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