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1.3 質量模型的GDQA應用框架

ISO/IEC 25000標準構建了一個通用軟件質量要求和評價框架,用戶可以根據評價需求開發評價模型,適用于不同領域,但未給出具體的實施指南以及應用領域的使用指南,而且所給出的度量屬性相互獨立,沒有給出屬性之間的關聯關系及組合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該系列標準的工程應用。為了解決該問題,Nihal Kececi和Alain Abran開發了一個圖形化動態質量評估(Graphical Dynamic Quality Assessment,GDQA)框架模型,將軟件質量的評估構建為軟件過程、測試、管理乃至與人的因素相關的分層結構。

這里,我們構建了如圖2-6所示的GDQA框架模型。該GDQA框架提供了一種應用ISO質量模型的思路和方法,其輸入與開發過程綁定,適用于開發過程。在該框架結構中,其高層由軟件質量特性構成,而底層則由質量屬性組成。質量因子的可測性,既是軟件系統的特性,也是內外部質量屬性的組合,分別表征產品質量和使用質量。

圖2-6 GDQA框架模型

GDQA框架模型所關注的焦點是自頂而下或自底而上確定高層質量特性與基礎數據之間的關系。GDQA框架模型使用步驟如下:

(1)建立分層結構樹模型,分解軟件質量特性、子特性及屬性。

(2)確定質量屬性的優先級和權重。

(3)定義屬性間的關系。

(4)確定間接測量值與質量特性及子特性之間的關系。

(5)確定開發過程文檔、源代碼、測試及維護報告等評價輸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武县| 怀宁县| 襄城县| 田林县| 利津县| 和政县| 湖北省| 凤翔县| 湟中县| 福州市| 龙游县| 青田县| 海丰县| 赤壁市| 阜南县| 湖口县| 白玉县| 阳春市| 滨州市| 林州市| 丰顺县| 北安市| 泊头市| 丰台区| 筠连县| 平罗县| 南部县| 政和县| 广宗县| 屏山县| 岢岚县| 镇巴县| 绩溪县| 青州市| 岐山县| 饶阳县| 冷水江市| 建平县| 光山县| 额敏县|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