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張遠招供(求收藏)
- 神話大秦:從洞察他人秘密開始
- 瘋狂老柒
- 2177字
- 2024-09-25 00:20:00
“以我之斷,李府血案,皆因家父名望所累。”
李昱見荀況信心十足,心中權衡利弊,最終決定坦誠以對,“家父在蜀郡,威望太盛,蜀郡百姓,不敬郡守,不尊秦王,且家兄天賦非凡,弱冠之年,晉升武夫四品。”
李昱一頓,視線掃過臺下百姓,接著說道:“若有一日,家兄晉升七品甚至八品,振臂一呼,意欲在蜀地,立國稱王,爾等是愿共襄盛舉,還是誓死相抗?”
臺下嘩然,但無人開口回應,就算大家心中再怎么支持,此刻大庭廣眾之下,如有回應,那就等同造反了!
然而,沒有回應便是最好的回應!
李昱也沒有期望大家回答,接著開口推斷:“蜀郡乃大秦糧倉,此等情況,如何能被秦王所容忍!”
“然,要滅我李家,你們不會答應,稷下學宮也不會答應,因此,我推測,李府血案,乃秦王之意,郡守之謀,而班若,只是被蒙蔽了而已!”
李昱一口氣說完,感覺暢快淋漓,仿佛心中的壓抑,都得到了釋放,連自己的文宮,都變得更加璀璨。
他與鼠之前通過分析,懷疑李府血案乃郡守謀劃,但沒有任何證據,本想在合適的時候,用洞察他人的能力,看看郡守的秘密,可現在已經完全沒有必要了,郡守張遠通過五品律者能力影響他心神時,就已經坐實了事情乃他所為。
“天啦,居然是這樣!”
“怎么會是郡守?他不是一直在幫二郎嗎?”
“太可惡了,還以為他是好人,要不是二郎凝聚文宮自證清白,又得荀君相助,就讓他奸計得逞了!”
“我剛剛還以為是班若,沒想到啊。”
“這下麻煩大了,蜀郡要亂了!”
“干脆反了他的!”
……
李昱話音剛落,下方即喧囂之極,一些人神色畏懼,一些目光恍然,一些人義憤填膺,也有極少數帶著不為人知的目的,偷偷往外擠去,試圖離開此地將此消息傳達出去。
郡守張遠臉色蒼白,死死地盯著李昱,目光中帶有一絲疑惑,也有一絲解脫。
班若則是看著張遠,眼中充滿了血絲。
姜裕孫奇等人,也都神色復雜,他們清楚,事到如今,已經沒有緩和的余地了,不管李昱的推斷,是否為事實的真相,蜀郡,都不會再平靜了。
“要不班若縣丞你來說說,我們之間,誰的推斷,更為接近事實真相呢?”
數息之后,李昱轉過頭來,看著角落的班若,一臉玩味地問道。
“哎,可憐我班若,被人吹噓幾句,就真當自己是斷案奇才,被人愚弄而不自知,一世英名,今日毀于一旦啊,張遠老賊害我!”班若仰天長嘆,一頭向邊上用來固定高臺的木樁撞去。
他乃三品文修,體魄只相當于二品初期的武夫,這一下如果撞實了,必定頭破血流,血濺當場。
“何必急著送死,待弄清事實真相再議!”荀況衣袖輕輕一揮,班若的動作戛然而止。
“班若縣丞你只是被奸人蒙蔽,何必如此,難道你不想知道事實的真相?”李昱也朝著班若拱了拱手,勸說道。
“你不怪我?”班若恢復了行動能力,聞得此言,轉身面向李昱開口問道。
“怪你又有何用,你也是盡職而已,不過也確實有失察之責,這樣,待此間事了,答應我一個條件,將功補過,此事就此揭過如何?”
李昱笑了笑回答道,他知道以班若這剛烈的性格,要是直接完全不去追究,班若自己都不會答應。
“好!我答應了,但是不能有違法理。”班若點點頭,他只是性格剛烈,可不是蠢,而且如果不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他也不甘心。
荀況笑了笑,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轉頭對張遠說道:“張遠郡守,要不你來詳細說說,看看我這新收的弟子推斷是否正確,相信你不會拒絕對吧?”
郡守張遠此刻臉色蒼白,豆大的汗珠順著額頭流下。
他能夠拒絕嗎?看看現在仍然跪在地上的一臉懺悔的兩名刺客就知道了,現在沒有多一個仁字落在自己的頭上,并不是荀況辦不到,而是不屑為之。
但自己真如實回答,供出幕后之人,那死的可就不只是他一人了,整個家族都得遭殃。
面對荀況的詢問,無數念頭閃過的張遠,唯有保持恭敬。
“宮主吩咐,學生自當遵從,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張遠沒有辦法,只能選擇坦白交代,但是他已經決定,隱瞞此事乃秦王指使,就說是因自己嫉妒李冰,才策劃了此案。
“如此甚好!徒兒,詢問的事,就交給你了。”
荀況點了點頭,往一邊走去,一邊走,一邊開口:“君子養心,莫善于誠。”
緊接著,一個金光閃閃的誠字,瞬間出現在張遠的身前,如同烈火融化冰塊般,輕而易舉地突破了張遠自行激發的護體文氣,融入了他的身體。
張遠神色愈發黯淡,他知道,這下連說謊的機會都沒有了。
“趕快交待吧!”
“什么東西,老夫瞎了眼,方才還以為你是好人!”
“我呸!”
“道貌岸然的家伙!”
“二郎,快讓他交代清楚!”
……
李昱慢慢地走到郡守張遠身前,正欲開口時,卻感覺有人拉了拉他的袖口,他側身一看,只見姜裕眼色復雜,輕輕地搖了搖頭。
李昱明白姜裕的意思,必定是讓他點到為止,留下一個臺階,不要再次牽涉到秦王,避免蜀郡大亂。
他也清楚,現在并不是和秦王撕破臉皮的最佳時機,按照他與鼠,也就是現在的李斯之間的商議,最好是先暗中行事,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后,再一舉擊破。
至于姜裕,昨日他在李斯處也有所了解,屬于是父親的死忠,如果要獨立成國,姜裕是第一個需要拉攏的對象。
可是,方才他推斷的時候已經挑明,李府血案是因秦王對李家的忌憚而造成,現在又避開不談,就相當于掩耳盜鈴,根本爭取不到多少時間,意義不大。
況且,之前和李斯的商議,爭取稷下學宮的支持,是要等到自立為王之后,而現在,自己和李斯成了荀況的弟子,有師尊作為后盾,高端戰力根本不懼,就算有危險,自己和李斯,在師尊的保護下,也能安然無恙,整個局面,已經比計劃中,要好了很多。
現在直接指控秦王,雖然比較倉促,但是同樣也可以打秦王一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