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讀詩(二)
- 宋昭
- 不見再不在
- 4679字
- 2024-09-27 01:24:27
“李桓,你包扎好了去給下人說說,這些燈再掛一會就收了吧,留下幾盞照明就行。全城戒嚴,大家樂呵樂呵就可以了。”
劉備對著書房外大喊,這燃燈的油也不便宜,鋪張浪費可不好。
“知道了!”李桓的聲音從外傳來。
清風拂過,水波蕩漾,人影綽綽,水榭華庭錯落有致的王府園林中頓生雜亂。
不用李桓去說,聽到劉備吩咐的下人連連將院中的一盞盞燈火依次熄滅,也捎帶著把門口掛著的大紅燈籠取了下來。
全城戒嚴,是因為朝廷在戰爭時期重開了宵禁。
宵禁之下,不能開市,自然也就沒多少人愿意去燃燈照明,汴京城的繁華夜色也就變為了如今的燈火闌珊,畢竟燈油還是很貴的!
康王府之所以亮,則是因為傍晚的圣旨。
圣旨一出,全城都知道了,康王現在是皇帝身邊的紅人,是開封牧,不再是平時的閑散王爺了。
知道圣旨后,康王府的傭人們也是覺得臉上有了光。還不待劉備回府,傭人們就已經把王府打扮得金碧輝煌,夜間更是要張燈結彩,以彰康王如今之顯達。
而城中巡視的官兵,自然也是知道圣旨的。見到燈火通明的康王府,前去恭維都來不及,就更不會來找事了。
因此,才有了當下滿城暗淡,獨亮王府的奇景。
院中的燈火被不斷熄滅,書房中也開始變得暗淡。
終于,隨著庭院中最后一盞燈火熄滅,王府又恢復了往夜的寧靜。
“李桓,給我點根兒蠟燭。”劉備再度喊道。
“來了。”包扎好的李桓拿來數根蠟燭,扭開火折子的蓋子,輕輕一吹,火苗跳動,漆黑的書房內再度有了光明。
“又是一件巧妙的小玩意兒。”劉備已經記不清今天被這些神奇的小玩意兒震撼多少次了。
“引火如此便利,夜間想不繁華都難。”劉備感慨到。
李桓將點燃的蠟燭置于書案之上,書房不再漆黑,劉備可以看書了。
燈火隨風搖曳,書冊上蒼勁有力的墨字在燭火的映照下更加正氣盎然。
“你出去吧,今晚應該沒有其它事了,好好休息。”劉備揮了揮手,“城外的金軍都是從刀尖兒上滾出來的,你明日進了金營可別丟了份。”
“是”趙桓應聲答道,大步流星地走出房間。
在經過一天的跌宕起伏,此刻劉備雖有疲憊,可他的好奇心,卻是讓他了無睡意,他對他死后九百年里的一切都充滿好奇。
劉備翻開了《唐詩》,應著滿桌燈火,就著半墻月光,在不時透窗而進的晚風中細細品讀了起來。
雖說劉備沒怎么接受過正規的辭賦訓練,文學素養更是比不上他的老對手曹操,可慷慨激昂的感情卻總是共通的。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好豪邁的詩!”
他很喜歡這本冊子里的詩詞,越讀越是感覺神情激昂,越讀越是感覺心血滾燙,竟是連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
最后更是拍案而起,大聲誦讀起了這些絕妙的句子。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衛青霍去病,還要再被好兒郎們崇敬一千年!唐人如此崇尚衛霍,武德定然不比我大漢差!”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好!唐人視死如歸如此,胡人何敢窺視中國?漢唐并列,大唐當之無愧,唐人當之無愧!”
劉備直接站了起來,拿起書本,在書房內來回踱步。
每一句,都讓他喜愛非凡,每一句,都讓他豪情滿懷。后人的漢字,在他的心中激蕩,他久違的熱血都回來了。
劉備向空中揮舞了幾拳,連連贊嘆:“大唐,有他們,是真了不起!”
又踱步了幾圈,待激情平定,劉備再次回到了座位之上,盯著一句詩思緒萬千:
“每一句都好,不過當下最好的,應該還得是杜甫杜工部的。”
他認為最符合當下局勢的,是以“沉郁頓挫”詩風聞名的少陵野老、杜工部杜甫所寫的詩句——“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書上寫的“沉郁頓挫”是什么意思,他不知道,工部是干什么的,他也不是很清楚。
但是,這句話的意思,他卻很清楚,他也覺得很對。
完顏宗望孤軍深入,若能擒殺完顏宗望,金人必將作鳥獸散。到了那時,東京之圍,不戰自解。
“老天待我不薄,一穿越,就給了我一次了卻遺憾的機會。”劉備將書合上,對著空氣激動地說道。
對于明日的出使,他現在是滿懷期待。
之前他答應趙桓出使金營,確實是憂國憂民,害怕如果自己不去,趙桓真嚇得投降開門放金人入城了。
他沒有接觸過金人,但他知道匈奴的秉性,他不相信金人入了城會對百姓秋毫不犯,只沖著皇帝與官員來。
金人入城,此城必將化為煉獄,他不想看到這遠超長安洛陽的百年宋都化為焦土。
但現在,他卻想親自去看看,去看看那盛名遠傳的金國二太子完顏宗翰。
“完顏宗翰兵鋒如此銳利,確實有名將風范。”劉備從兜里掏出了地圖,緩緩將地圖攤開,大宋二十四路,三百軍州,涇渭分明地依次映入了他的眼簾。
這是他出了皇宮后順路去李府找李綱要的。
作為歷史上托孤獨一檔的存在,劉備太清楚了,在如今這種局勢之下,究竟什么人才是最可靠的,什么人才是最值得倚仗的。
他與李綱談了好久,大宋的軍事部署他掌握了個大概,宋現在有三只主力部隊,分別是河北禁軍,京城禁軍和西北禁軍。
“河北禁軍,按照李相的說法,本來就缺額嚴重。童貫拿了燕云之后,趙佶又是將許多河北禁軍調去充當花石綱了,河北的兵將在金人南下前就已十無二三。”
“這所剩的禁軍,大半又在宗望大軍剛剛南下之時就逃到山里去了。這河北的軍隊,怕是指望不上了。”
見到河北凋敝如此,劉備實在是氣不打一處來,越想越氣,最后直接是出言怒罵道。
“這狗娘養的趙佶,居然能把幽冀折騰成這樣?河北兵都能望風而逃?老子打了這么多年仗,就沒見過河北兵怯戰的。”
劉備自己就是涿郡人,河北在他那個時代更是名將輩出,張飛、趙云、張郃、牽招、程普都是河北人。
公孫瓚更是靠著一州之地就打得烏桓數十萬之眾不敢叩關。
這群在燕趙大地上出生,在太行山下長大,自古多慷慨悲歌的幽冀漢子們,怎會被區區金人嚇破膽?
劉備嘆了一口氣,無奈地用毛筆在河北西路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叉,但卻又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在真定府上點了一點。
“雖然宗望一路南下戰無不勝,但卻并非攻無不克,子龍的老家真定還沒被攻破。”
“河北禁軍是指望不上了,但可以靠這個真定來做點文章。”
說罷,劉備又將目光看向了開封府。
“雖然我很感謝趙桓表我為開封牧,但我之前就已經是豫州牧了,這從豫州牧變為陳留郡郡守,總感覺有些別扭。”
“我穿越到宋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宋國當時就在豫州?”(漢朝郡國并行制下的宋國。)
劉備摸了摸嘴,若有所思地想到,至于京城禁軍?
比之河北禁軍還不如!能把京城守好就不錯了,下一個。
劉備最后將目光看向了大宋的西北,用毛筆在秦鳳路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圈。
“雖然很難接受,但不得不說,這只連涼州都沒收復的西軍,是目前唯一可以指望的野戰軍隊了。”
“雖然當下局勢難看,但比我當年還是要好得多。”
“從燕云到開封,將近千里的路程,光走都走累了,更別說一路上還激戰不停。”
“就算宗望是韓信再世,我也不相信他手下的兵卒不會累,戰馬不會疲憊。”
“待種師道的西軍到了,可以與宗望一戰!”
劉備又在地圖上畫了幾筆后,就將毛筆隨手一撂,筆桿砸到案上,墨汁飛濺而出。
絲毫不顧及墨水已經將他的衣服染黑,劉備又是再次激動地站了起來,眼中涌動著精光:
“五成把握,我有五成把握讓宗望在這里全軍覆沒!”
“上輩子的遺憾,就在這里把它給圓滿了!”
“我要把戰報糊到曹孟德的墓碑上,就你小子喜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吧?”
“我也要把戰報帶到成都,讓孔明看看,雖然在夷陵我敗得很慘,但打胡人,我沒毛病。”
雖是敵人,但他十分傾佩這位能率軍深入敵境,飛渡三千里依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金軍統帥完顏宗望。
所以,他想借宗望的項上人頭一用。
劉備想模仿曹操了,他也想取胡人酋長之首踏功而還。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軍奔襲五百里,破烏桓于白狼山,大漢茫茫北境,再無遺患。
他在荊州接到這個戰報之后,整宿整宿的睡不著,整宿整宿的在庭院中來回踱步。
他羨慕的眼紅,他嫉妒的流淚,他恨的牙癢癢。
甚至,他還對自己勸諫劉表趁曹操東征之際偷襲許昌的行為感到有些羞愧。
你曹孟德想當大漢的征西將軍?我劉玄德就不想當大漢的鎮北將軍了?我也想去討滅烏桓,我也想去保境安民,我也想去名垂青史!
“張遼張文遠,我是知道的。”劉備凝視著空氣,自言自語道。
他在呂布身邊見過,關羽也給他講過,此人乃是關羽的河東老鄉,勇武過人。
當關羽講起張遼之時,劉備在其孤傲的眼中看到的是難得的贊許。
劉備也確實覺得張遼是個猛人,不然也不可能先鋒破敵,陣斬塌頓。不然也不可能只靠八百人就打得孫權小兒丟盔棄甲不敢窺北,江東孩童聞名止啼。
但是,可是,然而,不過,他二弟“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的時候,他二弟名揚河北的時候,張遼還只是曹操陣中平平無奇的呂布降將!
張遼能做到的事,他二弟沒有理由做不到!如果地理位置互換,他劉備,也能帶著人去打得烏桓再不敢叩邊,他二弟、三弟、子龍,都能讓蹋頓授首。
他們也能一起滅烏桓而歸。
他們所有人,都可因此在史書上留下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恨呀,他恨曹操憑空得來的好事。
所以,他在看到趙桓懼怕金人的時候,感覺的是十分震驚,感到的是十分不理解!
金人,來自東北,那就是東胡!在大漢,這意味著什么你知道嗎?管他什么南蠻、東胡、匈奴,西羌,只要敢來叩關,那就代表著大把大把從天而降的軍功,那就代表著憑空多出來的侯位,那就代表著留名青史。
各路諸侯爭破腦袋都搶不來的機會,就這么憑空送給趙桓了,趙桓居然會害怕!丟人呀!
當然,倒不是說他劉備有多喜歡戰爭。他也知道,兵事一起,百姓身上的負擔會更重,國家花費的金錢也會更多。
但是,卑躬屈膝地討好金人,搶著給金人送錢,更是愚不可及!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
金人要的錢,都夠十萬大軍百日之費了!與其送錢給金人,不如舉兵相抗,不如以刃相接,不如拿金人的腦袋去換名垂青史,去換拜將封侯。不如大家嗷嗷叫地拿著武器,朝著金人砍去。
所以,他欣賞唐朝詩人“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威武氣概。
他也疑惑,宋人民風不似漢人就罷了,畢竟兩代隔了九百年,中間還有司馬家那幫天才在禍亂天下。
但這宋人就是唐人之后,唐人能做到的,宋人咋就做不到?老子兒子差距就那么大?
劉備沉沉吸了一口氣,又隨之將氣吐出,一張一弛之間,按捺住了激動的心情:
“明日,就在明日,不世之功,始于明日,明日......”突然,一道靈光擊中了劉備。
“哦!我明白了。”
劉備拍了一下手,興奮地大喊道。
他明白了,他全都明白了,他明白了“沉郁頓挫”的真意。
“沉郁頓挫,沉郁頓挫。”
“沉,就是勢大力沉!”
“郁,就是身死抑郁!”
“頓,就是頓首懸顱!”
“挫,就是挫敵鋒銳!”
“沉郁頓挫”就是用勢大力沉的武器將敵軍首領一擊斃命,使其心中抑郁,還來不及思考就已經頭顱墜地。
之后,杜甫就會高懸敵軍首領的頭顱來挫敗敵人的鋒銳,最后全軍沖鋒,獲得大勝!
“杜工部所言非虛,真可謂是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工部真乃我劉玄德知己也!”劉備的聲音中全是贊嘆。
“哎,可惜,就是不知道杜工部能挽幾百石的弓,他勢大力沉的武器和我二弟的青龍偃月刀比起來,究竟是誰的重?”
劉備的目光在書案上搜尋,他想拿趙桓御賜的寶劍來推測一下杜甫那過人的臂力究竟有幾何,究竟能拉幾百石的弓。
但眼睛看了一圈都沒有找到先前放在案上的劍,他這才想起來已經把其借給了李桓。
劉備無奈地搖了搖頭,遺憾地對著空氣自然自語道:“但能憑重量就將敵首一擊斃命,肯定是比我的雌雄雙股劍重了。”
一陣微風吹過,橘黃色的燈火在晚風中擺蕩,屋內的光線明暗交雜。
案頭書冊上的“唐詩”二字依舊蒼勁有力,但卻是在飄搖不定的燭火映照下,因為劉備的解讀,在此刻莫名地多了一分詭異。
就在屋內滿是遺憾之時,再次有聲音從庭院中傳了進來,終于是阻止了劉備繼續將那驚世駭俗的思考給進行下去:
“王爺,張邦昌張相公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