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八大幌兒
- 熊孩子朱雄英,在朱元璋頭上蹦迪
- 院后倆樹
- 2121字
- 2024-10-18 22:24:47
朱雄英攔下一個賣糖葫蘆的老頭。
那稻草做的草靶子,將一串串冰糖葫蘆插在上面,和電視劇里演的是一模一樣。
一邊走還一邊喊著:糖~~~葫蘆~~~
十個銅板一串,一串五個山楂果。
朱雄英看得出來,這裹的冰糖是紅糖做的,因為顏色很重,甚至都看不清里面的果子是不是壞的。
燒餅才賣兩銅板,一個冰糖山楂果就賣兩銅板。
售價雖然不能說是讓人吃不起,但這個價格絕對不算便宜。
朱雄英給了對方一粒碎銀子。
在老頭找錢之際。
詢問著。
“老大爺,您這里有白糖做的冰糖葫蘆嗎?”
老頭愣了一愣。
看著眼前這個衣著華麗的小孩,心想這是哪個大戶人家的小少爺跑出來了?
隨即回答著。
“白糖?我們這些小老百姓可吃不起白糖啊。白糖也太貴了,而且有錢都不一定買得到,不過老朽也聽說了,皇宮那邊好像要出售一批白糖?那些富家老爺們,都開始籌錢準備買白糖呢。”
朱雄英點了點頭。
畢竟白糖就是出自他的手,而且皇宮還暗戳戳派一批人在第三市場里回收白糖,這些都是他出的鬼主意。
老百姓能知道白糖是什么就已經不容易了。
咬了一口冰糖葫蘆。
入口甜膩酸楚,可回口卻有些發苦。
這個就是當前朝代制糖工藝的不成熟,紅糖的回口都是發苦的。
“小少爺,找您的錢。”
朱雄英接過銅板:“謝謝大爺。”
老頭背上他的草靶子高呼一聲‘冰糖葫蘆’繼續走了。
朱雄英也吃著冰糖葫蘆往前走。
他這趟出來也不是沒頭沒尾的就想往外跑。
其實也有一點目標。
白糖雪糖冰糖乃至千年陳釀,都已經有徐光祖幫忙出售了。
這些東西都是好東西。
而且都是吃上面的好東西。
但是朱雄英還有一個好東西,那就是味精。
有糖,有味精,有白酒,這么多BUFF加持,朱雄英想要開一家屬于自己的酒樓。
也算是給自己的小金庫來一個進項。
至于為什么不選擇和徐光祖繼續合作,畢竟徐光祖還是一個三品大員,是官。
著名政治學教授高植物曾經說過:當官別發財,發財別當官吶。
朱雄英就決定不帶徐光祖發財了,莫再害了他。
吃完了糖葫蘆,身邊路過了一個穿著開襠褲的小孩,順手就把棍兒插在了小孩的屁股縫里。
大步流星的朝著應天府最豪華的酒樓走去。
來到一家名為望月樓的三層酒樓。
古代就這點不好,喜歡吹牛皮,三層樓就叫什么望月樓、摘星樓,什么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讓朱雄英這個土木專業高材生不屑的歪了歪嘴角。
堂內是古樸大氣,木質桌椅光滑亮澤,擦的倍亮。
木頭都反光了,可見沒少被菜油盤。
一般這種酒樓都是晚上生意比較好,朱雄英來的點有些早,酒樓內沒啥客人,跑堂的坐在大廳內,用手撐著下巴發呆。
見朱雄英走了進來。
他語氣透著不耐煩。
“小孩!哪家的?別亂逛啊!”
朱雄英看了看他。
這人裝扮和電視劇里的差不多,一個拼接的大褂,用一條白布緊勒著腰帶,頭上戴一小帽,肩膀上掛著一條白抹布。
下巴處有一痦子,痦子上生著一根毛長長的,也屬于店小二的刻板印象了。
朱雄英咧嘴一笑,不客氣道:“望月樓,就這么對待客人的?”
“客人?”
跑堂坐直了身體。
他上下打量著這個只有八九歲的小孩,看著穿著,不像是窮人家的孩子,可這歲數也太小了。
疑惑的問道。
“小孩,你有銀子嗎?就敢來望月樓吃飯。”
被小看了?
朱雄英從懷里拿出一錠銀子出來。
也不多,只有二兩錠。
但是二兩也足夠吃飯了。
店小二這才站起身來。
依舊是那副不咸不淡的態度。
“行吧,吃點什么?”
畢竟是大酒樓的店小二,背后也是有勢力的,又面對著一個只有八歲的孩子,這個跑堂很明顯沒有把朱雄英當回事。
很敷衍的在一個本來就干凈的桌子上擦了擦。
這是大酒樓的一個規矩,哪怕桌面已經干凈到反光了,客人上桌時也得重新擦一遍表示尊重。
朱雄英也懶得糾結對方這個敷衍態度。
坐下后問道。
“你們店里的菜牌子呢?都能做點什么好吃的?”
聽到朱雄英問話。
這店小二竟然噗嗤一笑。
眼神帶著幾分驕傲和不屑的對朱雄英說著。
“小孩,你看那兒。”
朱雄英朝著他指的方向看過去。
幾個好像是燈籠的玩意掛在門里。
剛剛朱雄英沒注意,還以為真是燈籠呢,現在仔細一看,這玩意不是燈籠,反倒像是蒸饅頭的屜子。
我問你菜牌子,我要點菜,你給我看這玩意干什么?
“啥意思?”
“數數看,幾個?”
“你傻啊?八個你數不過來?”
【熊孩子積分+1】
店小二臉色一黑。
他本來是想裝逼來著,結果被這個小屁孩當成了傻子?!
黑著臉說道。
“這叫八大幌兒!知道八大幌兒是什么意思嗎?”
朱雄英搖頭。
見對方不知,店小二嘚瑟一笑。
直接坐在了對方身邊。
開口說道。
“這一幌兒,表示這家店可以做包子饅頭面條等面食,掛兩個說明這家有點小炒菜,掛三個就得是酒館得有酒,掛四個等于說是中型酒樓要有雅座。”
“而我們這兒掛八個,意思也就是說,所有的山珍海味,地上跑的天上飛的水里游的,各種做法,只要你點的出來菜名,我們酒樓,那就做得出來!”
幌子,又稱帷幔。
據說這幌子是從唐代開始,有個大廚開了一家酒樓,聲名遠揚,來這里吃飯的顧客無一不給打五星好評的。
這件事被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李世民微服私訪來到這里吃過酒菜之后,感覺確實不錯。便差人送來了四個幌子掛在酒店門前以示褒獎
后來其他酒樓也都學了去。
各家飯店都開始在門前掛幌兒,這個風俗就流傳了下來。
朱雄英瞇著眼睛看著眼前這個家伙吹牛皮。
淡然開口道。
“蒸羊羔兒。”
“得嘞!蒸羊羔兒一只!您請好嘍。”
“你等會,我還沒說完呢。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鹵豬、鹵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晾肉、香腸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