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奏折事發(fā)
書名: 熊孩子朱雄英,在朱元璋頭上蹦迪作者名: 院后倆樹本章字數(shù): 2420字更新時間: 2024-10-07 21:25:35
大蒜,和葡萄一樣,都是曾經(jīng)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的好東西。
能調味當下飯菜吃,尤其是吃火鍋,油碟里必不可少的一個小寶貝,畢竟魯迅先生曾言:吃油碟不放蒜末屬于異教徒!
并且還能治病。
大蒜本來就有殺菌的效果,喜歡吃海鮮尤其是喜歡吃生腌海鮮的,一定要多吃大蒜,才能避免鬧肚子。
當青霉素沒有制作成功時,朱雄英通過葡萄立刻聯(lián)想到的辦法就是大蒜素!
大蒜素雖然沒有青霉素殺菌效果那么好,但是這個關的范圍廣啊!而且真能對肺癆有效!最關鍵的是大蒜素比青霉素好做多了。
朱橚不太理解。
“大侄子,你弄一車大蒜干什么?還有這上面的銅器,怎么形狀如此怪異,還有這幾罐,是酒嗎?你要喝酒?!”
他不理解就不理解吧。
朱雄英也沒有打算讓他理解。
這些銅器是他讓徐光祖找人做出來的蒸餾器,蒸餾器是為了提取高度烈酒的。
“五叔,有個忙需要你幫。”
“什么忙,你說。”
“你幫我找?guī)讉€肺癆的病人過來,我要讓他們試藥。”
此話一出。
朱橚表情變了。
也不知道是為什么,朱元璋和馬皇后共有五個兒子。
其中二子三子四子,皆是殺伐果斷之人。
即便是大兒子朱標,那也是明面上的仁慈之君,但是暗戳戳的也是殺人不眨眼啊。
唯獨這個五子朱橚。
卻懷著一顆拯救天下蒼生的慈悲心,不然也不會一心成為一名醫(yī)者。
一聽朱雄英要他找病人試藥,當時就在升起了抗拒心理。
或許是他還很年輕,老朱家的基因還沒正式開啟,畢竟在史書上記載,這個周王也是個狠辣不靠譜之主。
當然明朝的史書是被清朝所改動過的。
也有可能是清朝為了估計黑明朝,編纂出來的謊言。
這些都不好說。
總之,在當下,朱橚卻不愿意拿人試藥。
“雄英。你要做什么藥。讓五叔我來試藥即可!”
愚善?
朱雄英腦海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這個詞。
大蒜素的做法是比青霉素容易了不少,即便沒做出來致命性也不會那么高,最多也就是提純酒精時弄點甲醇啥的,喝不死人。
但這個也不能明知道可能會對身體不好,只是因為吃不死人家就讓自己五叔來吧。
“五叔,我知道你的心是好的,可是你要明白,如果為了救皇奶奶,你自己的身體搞垮了。即便皇奶奶恢復后,你卻躺在了病床上,你覺得皇奶奶會高興嗎?她不得內疚過一輩子?有時候自私,其實也是另一種無私。”
“況且得了肺癆的病人,本來就生命垂危了,能擁有生還的機會,他們自己也不會不同意的。”
朱橚也覺得朱雄英說的很有道理。
如果自己躺下了。
那母后肯定要難受一輩子的,他絕對不愿意看到母后難受,得了肺癆的人本來就是等待死亡,可是同時,又真的不愿意讓無辜的病人來試藥。
一時間糾結在了這里。
看著朱橚內心在瘋狂掙扎的模樣。
朱雄英嘆了口氣。
“這樣吧,我們先去找一個死刑犯,再去找一個病人。死刑犯吃完沒事后,再讓病人吃,剛好我們的川貝枇杷膏也不用五叔您再親自試藥了。”
朱橚目光一亮。
立刻拍手同意道。
“就這么辦!”
“行,剝蒜吧。”
“什么?”
朱橚有點懵,他感覺自己像是聽錯了。
朱雄英重復道。
“剝蒜!這么三大布袋的蒜!你不能讓我家王靈一個人剝吧?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難不成你想救我皇奶奶?”
“哦哦。”
說著,他招呼著自己的大伴,和他還有王靈一起剝蒜。
朱雄英坐在一塊石頭上。
不知道從哪兒掏出來一把瓜子。
嗑嗑嗑的聲音就響了起來。
一邊磕還在一邊指揮。
“都仔細點啊,壞了的堅決不能要。蒜屁股要用刀切掉,不要一點雜質。”
朱橚黑著臉。
他扭過頭。
看著沒一會就已經(jīng)一地瓜子皮的朱雄英。
無奈的說道。
“大侄子啊,五叔剛才好像聽你說‘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來著?”
朱雄英一扭頭:“喂?哪位?我皇奶奶喊我?哦,馬上來。”
說完騰騰騰跑屋里去了。
留下?lián)u頭嘆氣賣苦力的朱橚一個人在這里盯著。
他甩給下人還不行。
因為朱雄英說了,一點雜質都不能要,壞的和蒜屁股都得去除干凈才行。
這可是給母親治病的東西,換成其他人盯著朱橚根本不會放心。
只能老老實實的坐在這里干活了。
本來只是想躲進屋子里和皇奶奶聊聊天偷閑的朱雄英。
卻沒有想到。
沒過一會,還真有人找他來了。
皇宮大太監(jiān)王振。
通報后進殿內先給馬皇后行了一禮后。
立刻滿臉著急忙活的沖著朱雄英開口道。
“哎呦喂我的皇長孫殿下,您可讓奴才好找啊!快跟奴才走,陛下那邊都已經(jīng)等著急了!”
馬皇后看向朱雄英。
好奇問道。
“大孫,你又闖什么禍了?”
朱雄英臉色垮了一下。
什么情況!
怎么老朱頭找我就是我闖禍了啊?!
這幾天我只是往光祿寺跑了跑,除了吃光祿寺一頭羊,三只鴨,四條魚,六只雞,十幾條海參,一根五百年的人參,幾十根蟲草,還拿了對方幾麻袋的大蒜之外。
我還闖什么禍了?!
我不一直都在老老實實的么?
朱雄英也好奇的問王振:“公公,我皇爺爺找我干嘛呢?”
王振一臉急切。
好像是尿尿找不到口那般。
急迫的催促著朱雄英。
“哎呦喂我的皇長孫殿下,咱們先走行嗎?我路上跟你邊走邊說。”
朱雄英跟馬秀英打了聲招呼。
跟著王振離開了。
這一路,王振也大致將來龍去脈說了清楚。
清晨時,朱元璋和往常一樣和眾位大臣上早朝商議國家大事。
當前最麻煩的自然就是黃河水泛濫,大批農民失所無處可去。
這些文官大臣們通過呂本得知,朱元璋在御書房發(fā)了真火,并揚言誰在敢不關心水災問題而去逼逼賴賴皇長孫談論孔子的事兒,就砍了他的腦袋!
他們瞬間就老實了,一個個也不再提朱雄英不尊孔圣人的問題。
但是這幫人憋著壞呢,他們可沒有就這么簡單的放過朱雄英,這可是在天下讀書人眼里刷存在的好機會,一個不小心還能混個名垂千古。
只是朱元璋說的理由他們沒辦法反駁,如果在水災泛濫百姓無家可歸的情況下去刷這個存在感,那就不是名垂千古,而是臭名遠揚了。
所以他們達成了共識,等水災的問題過去后,再去找朱雄英的麻煩。
反而水災的問題并沒有那么容易過去。
一幫站在國家最頂端的大腦,撓破頭了,也沒有想出來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出來。
就在這幫人一籌莫展的時候。
侍衛(wèi)突然跑到殿前稟報,說湖廣都指揮使前來求見陛下。
朱元璋心想都指揮使雖然是二品官,可是作為湖廣的都指揮使,并不需要來上早朝的,想必是有事情要跟自己稟報。
剛想要開口將其打發(fā)去偏殿等待自己下朝。
那名護衛(wèi)啃啃巴巴的又說出一句話。
“陛下,哪位,都指揮使,是穿著,囚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