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上回書我們提到了梅花六圣;那這梅花六圣到底都指的是誰呢?按史書上記載,他們分別指的是:丞相樂平、七公主田玉、東廠提督汪植、御前都督田策、大學士徐渭以及女政治家樂慧。
據(jù)坊間傳說,這六個人不僅神通廣大,而且手段更是神鬼莫測。坊間流傳“六圣出手,不是出殯,就是出喪”。不過這大抵是謠傳,但確實這六個人各有所長。據(jù)正史所載,樂平善治國、田玉善內(nèi)政、汪植通情報、田策善軍事、徐渭善洞察、樂慧善外交。
當然,說到這,我們就不得提一提這六個人的背景。這六個人之所以有這么大的能耐和他們當時所處的時代是分不開的,當時的燕國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一個統(tǒng)一的大王朝,而是一個禮崩樂壞,諸雄并起,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之所以會這樣,就不得不往回往回倒騰。說起來,這件事距離燕國大概有700年了。
話說700年前,那時的椰果還不像現(xiàn)在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大王朝。傳習16代國作已有300年有余。不過當時的燕國已經(jīng)處在一個崩潰的邊緣,當時內(nèi)部農(nóng)民起義不斷,而外部東夷國作為新興的崛起勢力開始不斷襲擾燕國邊境。與此同時,宮廷內(nèi)部我爆發(fā)了很嚴重的爭斗,當時的皇后與貴妃在繼承人的選擇上發(fā)生了嚴重的沖突,釀成了著名的六宮之亂。最后,貴妃憑著自己的美色與政治手腕扶持了自己的兒子,登上了皇位。自己則是在幕后垂簾聽政,雖然我們不知道這位皇后姓甚名誰,但他有一個響亮的名號叫“世宣太后”。
當然,這場動亂不僅影響宮中,而且也影響了當時的朝廷。不過就在此時,有一個人出于避禍的需求,向皇上請旨鎮(zhèn)守遼東,不僅成功的躲過了這次政變,也間接的成為了這場亂世的開啟者。他就是當時的燕朝三皇子——燕王田策。當然,燕王并不是他的封號,不過大家更喜歡這樣稱呼他,所以燕王田策的名號也因此廣為流傳了。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樣,還不至于造成如此嚴重的混亂,燕朝也大概像歷史上其他的王朝一樣,被其他的王朝所取代,慢慢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是誰都沒有料到一件事的發(fā)生,卻徹底的改變了歷史它原有的走向。
那是燕哀帝十年,當時的田策因在抵御東夷國建樹有方,不僅使當?shù)氐陌傩彰庠鈻|夷國的侵略,更是通過多次征戰(zhàn)收拿下了不少地盤,并以此為基礎壯大了自己的力量。
不過這一切也讓當時的太后世宣其忌憚,就在這種情況下,也不知是哪個小可愛給世宣太后出了一個主意,說我們可以與外族聯(lián)手里應外合共同對付田策。但哪知田策如同鐵板一樣,與外族軍隊交手數(shù)次不落下風。深知打不過田策,外族反而調轉槍口,開始向燕朝的軍隊攻擊。燕朝的軍隊本來就弱,見到外族的軍隊更是一觸即潰,就這樣,外族的軍隊在不費吹灰之力就殺向了當時的首都——洛陽。見此情形,世宣慌忙組織軍隊抵抗,但卻沒想到反而被圍在城里;史稱“洛陽之圍”。
就在這危急的時刻,田策卻出其不意攻入了外族的老巢;洛陽之圍就此解除。此事之后,本來田策應該成為燕國的功臣,但沒有想到的是,卻引發(fā)了他與朝廷曠日持久的大戰(zhàn)。這場戰(zhàn)爭波及范圍之國,影響程度之惡劣,直接造成了天下紛爭的局面。當然,戰(zhàn)爭的結局是田策順利拿下山東。就在他將要向洛陽進軍的時候,卻死在了他與世宣會面的宴會上。也正因為他的死燕國徹底失去了最后一塊鎮(zhèn)角石,從此,朝廷失控,諸雄并起,燕王朝就此灰飛煙滅,進入了一個人人稱王的時代。
至于田策為什么以先祖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名字,據(jù)傳言是當時的燕昭王田雄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像先祖一樣威震四方,所以采取了田策為自己孩子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