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紙上,魯肅的字跡筆鋒銳利,卻難掩其中暗藏的鋒芒。他言辭懇切地表達了對蜀漢近日在邊界屯兵、修筑工事的擔憂,并附上所謂“目擊者”的證詞,直指我軍意圖不軌,挑起兩國戰端。
“子涵,你怎么看?”劉備將信紙拍在桌上,眉頭緊鎖,顯然對此事頗為重視。
我接過信,心中冷笑一聲。這分明是東吳的離間之計!自關羽敗走麥城,荊州易手,孫權便對蜀漢懷恨在心,如今更是想借機挑撥離間,破壞我們與東吳的聯盟。
我深吸一口氣,將心中翻涌的思緒壓下,語氣平靜地說道:“主公,這封信疑點頗多,不可盡信。”
“哦?子涵有何高見?”諸葛亮輕搖羽扇,目光炯炯地看向我。
“首先,信中所言屯兵、修筑工事之事,我從未聽聞,更遑論下令執行。其次,這些所謂的‘目擊者’身份不明,其證詞真假難辨。最后,東吳此舉時機太過巧合,不得不讓人懷疑其用心。”我條分縷析地將自己的判斷說出,目光掃過在場的眾人,最后落在諸葛亮身上,“丞相,您認為呢?”
諸葛亮沉吟片刻,緩緩說道:“子涵所言甚是,此事確實蹊蹺。”
“軍師,難道我們就這樣坐視不理嗎?”張飛性情急躁,聽聞此事后早已按捺不住,“依我看,直接發兵攻打東吳,為二哥報仇!”
“翼德不可魯莽!”我厲聲喝道,“如今我軍剛經歷夷陵之戰,實力大損,豈可輕易言戰?更何況,此事真相未明,貿然出兵只會中了東吳的奸計!”
“子涵言之有理。”劉備點頭贊同,“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朝堂之上,眾人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我心中清楚,這封來自東吳的密信,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的漣漪遠不止于此……
劉備思慮片刻,終于拍板道:“子涵,此事事關重大,我意派你為使,前往建業一行,當面與孫權解釋清楚,務必化解誤會,維護兩家盟好。”
我心中一凜,這東吳之行,可謂是兇險異常。孫權本就對蜀漢心存芥蒂,此次更是在有心人挑撥之下,對我恨之入骨。此去建業,無異于羊入虎口。
然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若是任由東吳的陰謀得逞,蜀漢將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主公放心,云定不辱使命!”我拱手領命,語氣堅定。
“子涵,此去建業,萬事小心。”賀婉擔憂地望著我,美眸中滿是關切。
我輕輕握住她的手,柔聲安慰道:“婉兒放心,我自有分寸。你安心在成都等我回來,待我凱旋之日,便是你我成婚之時。”
賀婉面色微紅,輕輕點了點頭,卻依然滿眼擔憂。她欲言又止,最終還是忍不住說道:“子涵,讓我與你一同前往吧!也好有個照應。”
我果斷地搖了搖頭,解釋道:“不可。你身份特殊,若是與我同行,只會讓東吳更加警惕,對我更加不利。你放心,我身邊高手如云,不會有事的。”
賀婉見我心意已決,也不再堅持,只是千叮嚀萬囑咐,讓我務必小心行事。
我看著賀婉擔憂的神情,心中充滿了暖意。此去東吳,兇險萬分,但我心中卻毫無畏懼,因為我知道,我的背后,有我摯愛的女人,有我忠誠的兄弟,更有我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而我所不知道的是,就在我準備動身前往東吳之時,丞相府內,諸葛亮正手持一卷竹簡,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離開賀婉的住處,我徑直回到書房,諸葛丞相的囑咐還在耳邊回響。他將一卷竹簡交給我,上面密密麻麻記載著東吳此次發難的緣由,以及應對之策。
“子涵,此事并非偶然,背后定有人挑唆。”諸葛亮搖著羽扇,神情莫測,“東吳此舉,醉翁之意不在酒,你此去,需萬分小心。”
我展開竹簡,細細研讀,心中漸漸明朗。原來,東吳境內近期發生了一系列匪患,百姓怨聲載道。孫權為了轉移矛盾,便將矛頭指向了蜀漢,意圖挑起邊境爭端,以此來鞏固自己的統治。
諸葛亮為我制定了一套周密的應對策略,并派出一隊精銳士兵暗中保護,我心中稍安。
次日早朝,金鑾殿上氣氛凝重。魯肅一身白衣,手持節杖,義正言辭地控訴著蜀漢的“罪行”。
“我主孫權,仁義愛民,對蜀漢一向以兄弟相稱。然蜀漢卻背信棄義,屢犯我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此等行徑,天理難容!”
殿上頓時一片嘩然,不少大臣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我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說道:“魯大人所言,純屬無稽之談!我蜀漢向來以和為貴,從未主動挑起事端。倒是東吳,屢次三番增兵邊境,意欲何為?”
我從懷中掏出一份份文書,上面詳細記錄著近年來兩國邊境的兵力部署情況,以及東吳軍隊越界挑釁的證據。
“事實俱在,容不得魯大人抵賴!”我將文書擲于地上,擲地有聲地說道,“我蜀漢行的正,坐得直,不怕東吳的任何污蔑!”
我的話語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殿上頓時鴉雀無聲。
魯肅臉色鐵青,啞口無言。
劉備見狀,龍顏大悅,當即宣布蜀漢無罪,并命我盡快啟程前往建業,當面向孫權解釋清楚。
然而,就在我準備動身前往東吳的前一晚,一個神秘的黑影卻悄然潛入了我的書房……
我回到書房,發現桌上多了一張紙條,上面只有短短幾個字:
“莫云,小心你的性命!”
我的心猛地一沉,一股寒意從腳底直竄心頭。
是誰?是誰在暗中監視我?他又為什么要威脅我的性命?
我捏緊了手中的紙條,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