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習題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有一副對聯,上聯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聯“天心閣,閣中鴿,鴿飛閣不飛?!边@形象地說明了運動和靜止是相互依存的,靜止是( )。

A.運動的衡量尺度

B.運動的內在原因

C.運動的普遍狀態

D.運動的存在方式

2.最近,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利用一臺粒子加速器,讓兩束原子在一個圓環軌道上做高速運動,發現這些原子自身的時間確實比外界時間慢了。這項實驗進一步證明了作為物質運動存在形式的時間具有( )。

A.客觀性

B.有限性

C.相對性

D.一維性

3.有人認為,既然人的意識是對客觀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腦里的“鬼”“神”意識就是對外在世界鬼、神真實存在的反映。這種觀念錯誤在于( )。

A.把意識看成是物質的產物

B.夸大了意識的能動作用

C.認為意識是對存在的直觀反映

D.混淆了人類意識自然演化的階段

4.某地區進入供暖季后常出現霧霾,而一旦出現大風天氣或等到春暖花開后霧霾就會散去。從該地區較長時間的數據變化看,經過人們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總量在持續走低,但在某些時段,環境空氣質量污染指數會迅速攀升,甚至“爆表”,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凸顯了大氣污染防治的一個特點:天幫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叭伺Α迸c“天幫忙”之間的關系對我們處理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之間辯證關系的啟示是( )。

A.人類有意識的思想活動是掌握客觀規律的根本前提

B.尊重事物的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C.認識活動是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相統一的基礎

D.尚未認識的外在自然規律對人的實踐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5.有這樣一道數學題:“90%×90%×90%×90%×90%=?”其答案是約59%。90分看似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然而,在一項環環相扣連續不斷的工作中,如果每個環節都打點折扣,最終得出的成績就是不及格。這里蘊含的辯證法道理是( )。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變引起質變

C.必然性通過偶然性開辟道路

D.可能和現實是相互轉化的

6.《百喻經》中有一則寓言,講的是一個愚人到別人家做客,他嫌菜沒有味道,主人就給他加了點鹽。菜里加了鹽以后,味道好極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鮮美,是因為有了鹽,加一點點就如此鮮美,如果加更多的鹽豈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鹽放進嘴里,結果又苦又咸,這則寓言給我們的啟示是( )。

A.持續的量變會引起事物發生質的變化

B.在認識和處理問題時要掌握適度的原則

C.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要時時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D.不可能通過一些現象而去認識某個事物的本質

7.“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從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看,“白馬非馬”這一命題的錯誤在于( )。

A.顛倒了事物形態和功能之間的關系

B.割裂了事物共性和個性之間的聯系

C.混淆了事物內容和形式之間的區別

D.模糊了事物本質和現象之間的聯系

8.“橘生淮南則為橘,生為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遍儆饣礊殍渍f明了( )。

A.事物的發展變化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B.事物的普遍聯系是通過中介來實現的

C.任何實體事物都是普遍聯系之網上的一個網結

D.事物的變化和發展是一個過程

9.哲學的物質范疇是( )。

A.客觀存在的物體

B.各種具體物質形態、結構和屬性

C.作為物質普遍屬性的客觀實在性

D.一切自然現象

10.哲學物質范疇同自然科學物質結構范疇之間是( )。

A.普遍和特殊的關系

B.本質和現象

C.整體與部分

D.多數與少數

11.唯物辯證法認為運動的含義是指( )。

A.物體在空間的位置移動和數量的增減

B.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間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

C.從物理運動到生物運動轉化

D.客觀事物的前進上升的過程

12.各種物質運動形式的區別主要取決于( )。

A.它們不同的復雜程度

B.它們的穩定性和相互關系

C.它們的特殊矛盾

D.人們進行科學研究的不同需要

13.設想脫離物質的運動必然導致( )。

A.唯心主義

B.二元論

C.樸素唯物主義

D.形而上學

14.設想沒有運動的物質的觀點是( )。

A.唯心論觀點

B.形而上學觀點

C.庸俗唯物論觀點

D.主觀唯心論觀點

15.否認運動的絕對性,把靜止絕對化的觀點是( )。

A.唯心主義

B.唯物主義

C.形而上學

D.相對主義

16.空間是指( )。

A.運動著的物質的廣延性

B.運動著的物質的持續性

C.運動著的物質的順序性

D.運動著的物質的位置

17.時間是指( )。

A.物質運動之外的獨立存在物

B.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

C.運動著物質的客觀性

D.運動著物質的伸張性

18.人是機器的觀點屬于( )。

A.主觀唯心主義

B.客觀唯心主義

C.辯證唯物主義

D.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19.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 )。

A.絕對和相對的觀點

B.運動和靜止辯證統一的觀點

C.共性和個性的觀點

D.聯系和發展的觀點

20.唯物辯證法認為發展的實質是( )。

A.事物的永恒運動過程

B.物質世界的一般變化

C.事物由靜止向運動的轉化

D.新事物的不斷產生和舊事物的不斷滅亡

21.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 )。

A.基本內容

B.全部內容

C.首要特征

D.實質和核心

2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

A.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的性質和趨勢

B.矛盾雙方的完全一致

C.矛盾雙方相互聯系、相互吸引的性質和趨勢

D.事物與其自身完全等同

23.“割下來的手就不再是手”這句話體現了( )。

A.孤立、靜止、片面看問題的觀點

B.辯證法的部分與整體相聯系的觀點

C.形而上學的觀點

D.發展變化的觀點

24.矛盾問題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問題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關系問題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問題

D.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關系問題

25.唯物辯證法所理解的事物的度是( )。

A.事物的構成成分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

B.事物保持其質的量的限度

C.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內在規定性

D.把內容諸要素統一起來的結構

26.辯證法的否定即揚棄,它的含義是( )。

A.拋棄或放棄

B.既克服又保留

C.全面否定

D.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壞的方面的結合

27.事物的發展既是連續的又是非連續的,這是( )。

A.折中主義觀點

B.詭辯論觀點

C.辯證法的觀點

D.形而上學的觀點

28.偶然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是( )。

A.對事物的發展起著這樣或那樣的影響作用

B.在一定范圍起決定作用

C.對有的事物起作用,對有的事物不起作用

D.有時起作用,有時不起作用

29.意識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是指( )。

A.意識是溝通主觀和客觀的橋梁

B.意識是客觀精神和主觀感覺的產物

C.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

D.意識的形式是客觀的,內容是主觀的

30.實現意識對物質反作用的根本途徑是( )。

A.人們的主觀努力

B.進行思想斗爭

C.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D.社會實踐

二、多項選擇題

1.某地鄉村公路邊有很多柿子園。金秋時節,農民采摘柿子時,最后總要在樹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農民們說,這是留給喜鵲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鵲都在果樹上筑巢過冬,到春天也不飛走,整天忙著捕捉果樹上的蟲子,從而保證了來年柿子的豐收。從這個事例中,我們受到的啟示是( )。

A.事物之間有其固有的客觀聯系

B.人們可以發現并利用規律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C.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相互利用的關系

D.保持生態的平衡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

2.2006年7月12日凌晨,劉翔在瑞士洛桑國際田聯超級大獎賽男子110米欄比賽中,以12秒88勇奪冠軍,打破了由英國名特科林·杰克遜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紀錄??屏帧そ芸诉d在談起自己已被打破紀錄時,沒有一絲沮喪:“我一點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幸福。”他說:“紀錄本來就是用來被打破的?!边@在哲學上的啟示是( )。

A.創新是永無止境的

B.不斷超越前人是歷史發展的規律

C.凡是在歷史上產生的都要在歷史上滅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作為過程而發展

3.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機面前,人們應該積極主動應對,化“?!睘椤皺C”。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識能動性原理的有( )。

A.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B.我們唯一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C.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同時產生的

D.事不避難,知難不難

4.平衡是事物發展的一種狀態,小到體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雜技中的騎車走鋼絲、獨輪車表演,直升機在空中的懸停等,大到人類的生存、地球的運轉、天體的運行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種狀態。世間的萬事萬物,之所以能不停地運動、發展、前進,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為人們的“大智慧”,就要( )。

A.精確把握事物的度

B.準確掌握辯證否定的方式和方向

C.善于協調事物內部各種因素的相互關系

D.全面理解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辯證關系

5.2017年6月,我國科學家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量子糾纏”就是兩個(或多個)粒子共同構成的量子狀態。無論粒子之間相隔多遠。測驗其中一個粒子必然會影響其他粒子?!傲孔蛹m纏”現象雖然未被完全認知,但它仍然能夠說明( )

A.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B.事物聯系的主觀性和偶然性

C.事物聯系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D.物質世界聯系的客觀性和普遍性

6.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運用計算機仿真系統創建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維動態實景以及動作仿真的技術,可以給使用者提供沉浸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的互動體驗,虛擬現實技術所構造的虛擬環境說明( )。

A.物質世界不再具有客觀實在性

B.物質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樣性

C.信息是獨立于物質和意識的第三種存在狀態

D.人們可以通過實踐創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現實狀態

7.矛盾同一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表現為( )。

A.矛盾雙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發展

B.矛盾雙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因素

C.調和矛盾雙方的對立

D.規定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

8.辯證的否定是( )。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發展的環節

C.事物聯系的環節

D.揚棄

9.恩格斯說:“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边@段話所包含的辯證法觀點有( )。

A.聯系是客觀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處于相互聯系之中

C.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

D.聯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復雜多樣的

10.關于龍的形象,自古以來就有“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钡恼f法。這表明( )。

A.觀念的東西是移入人腦并在人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

B.一切觀念都是現實的模仿

C.虛幻的觀念也是對事物本質的反映

D.任何觀念都可以從現實世界中找到其物質“原型”

11.下列關于時間和空間的正確說法是( )。

A.時空是物質的存在形式

B.時空都具有客觀性

C.時間是一維的空間是三維的

D.時空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12.下列關于物質和運動的正確說法是( )。

A.物質都是運動的

B.運動都是物質所作的運動

C.脫離開物質的純精神運動和不運動的物質都是不存在的

D.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13.實踐活動的特點有( )。

A.客觀性

B.能動性

C.社會歷史性

D.主觀性

14.馬克思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边@一命題的主要含義是( )。

A.實踐是社會歷史的主體

B.實踐是社會關系形成的基礎

C.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

D.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動力

15.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的共同之處是( )。

A.都是統一的物質運動規律的表現形式

B.都不以任何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C.都表現為特定的必然性

D.都無需有意識的人的參與

16.社會規律是人們自己的“社會行動的規律”,這是因為( )

A.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

B.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

C.歷史發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動決定的

D.社會規律存在和實現于實踐活動之中

17.我國古代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故事,其哲學寓意主要是( )。

A.聯系的形式是多樣的

B.事物是客觀存在的

C.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D.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

18.“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一切都是鬼話”這一觀點的錯誤在于( )。

A.它否定了肯定與否定的對立統一關系

B.它對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片面的

C.它對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片面的

D.它否認了事物發展的曲折性

19.下列成語和常用語中,正確說明意識能動性的有(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紙上談兵,畫餅充饑

C.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20.盡管歷史上羅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說”當作異端邪說加以打擊,毀掉哥白尼的書,監禁伽利略,但這既不能改變地球繞太陽轉的規律,也不能阻止人們接受“日心說”。這一事實說明( )。

A.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B.人在客觀規律面前無能為力

C.客觀規律起作用是無條件的

D.真理中包含著不依賴于人的客觀內容

三、判斷題

1.世界統一于存在。( )

2.運動和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 )

3.脫離物質的運動和脫離運動的物質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運動就是物質,物質就等同于運動。( )

4.否定就是新舊事物之間的“一刀兩斷”。( )

5.掌握適度原則就是任何時候都不要超過事物的度。( )

6.人工智能的出現可以代替人類的思維。( )

7.唯物主義強調物質的重要性,唯心主義強調精神的重要性。( )

8.哲學是關于自然、社會、思維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 )

9.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 )

10.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因此社會矛盾越多,社會發展自然就越快。 ( )

11.“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與“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對立的,它們的分歧是哲學中的兩個基本派別的根本分歧。( )

12.辯證否定就是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 )

13.假象是不表現本質的現象。( )

14.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 )

15.并非所有的現象都表現本質,偶然的、零碎的、稍縱即逝的現象無本質可言。 ( )

16.唯心主義否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 )

17.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

18.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

19.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

20.新出現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

21.矛盾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

22.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它們都是無條件存在的、絕對的。 ( )

23.否定是事物外部矛盾運動的結果。( )

24.偶然性是科學的敵人。( )

25.人在怎樣的程度上學會改變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樣的程度上發展起來。 ( )

26.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由計算機網絡建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將成為社會的基本關系。( )

27.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 )

28.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

29.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所以它是“科學之科學”。( )

30.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 )

四、材料題

1.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我國要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就必須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

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社會治理還有弱項。

“智者慮事,雖處利地,必思所以害;雖處害地,必思所以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哲學意義上講,‘難’,是任何領域前進道路上永恒的命題?!比祟悮v史一再表明,順境中存危機,逆境中有機遇。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一些傳統產業受到嚴重影響,同時也催生出一些新型經濟業態,如“指尖交易”“云端銷售”“宅經濟”等,給我國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來新機遇。作為矛盾的雙方,危和機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關鍵是要主動求變……認清“?!敝兄?、找準發展之“機”,積極創造條件,做到因勢利導,打好化危為機的戰略主動仗。

變局因其復雜多變而充滿不確定性?!耙獔猿钟萌妗⑥q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只有準確把握分析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看清變局本質和發展大勢,順勢而為、謀事而動,提升危中尋機、化危為機的能力,沉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才能牢牢把握化危為機的主動權,為不確定的世界增加確定性。

——摘編自《人民日報》,2020年4月3日、4月16日、9月25日

根據材料請回答:

(1)分析“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這一論斷蘊含的唯物辯證法原理。

(2)運用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相統一原理,說明“主動求變”與“準確識變”之間的關系。

2.人類在大面積地馴化種植農作物以獲取食物的過程中,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同病蟲害的斗爭。在20世紀40年代,為遏止莊稼發生病蟲害,人類發明了化學農藥。然而,化學農藥在迅速殺死害蟲、有效保護農作物的同時,對環境和農產品的危害也很快顯現出來。于是,科學家們開始在生物防治領域尋找新的突破。生物防治就是利用自然界的某種生物來控制有害生物。這種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大大減輕了對環境和農產品的危害,提升了農產品的安全性和品質。

生物防治的方法,其實就是充分利用了自然界“一物降一物”的平衡法則。例如,水花生原產于南美洲,這種看起來很尋常的植物,生命力極其頑強,一顆植物一年就可以發展成一大片,如不及時清除,農作物很可能會絕收。水花生不僅侵占農田、林地,還侵染塘堰及溝渠,堵塞水道,限制水流,增加沉積,造成局部水域的水體交換受阻、水質惡化、水體缺氧、魚蟹大面積死亡。在公共綠地和居民區生長蔓延,還會傳播多種寄生蟲。為了防止水花生泛濫,農業技術人員最初分別嘗試了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如采取人工打撈、機械粉碎等手段。但物理防治手段成本高,而且加劇水花生蔓延;化學防治則會將其他水生植物一并殺死,還會帶來農藥次生污染。通過實地調研,農業技術人員最終確定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引進水花生葉甲。葉甲的神奇之處在于它具有專食性,只吃水花生,不會對一般農作物造成禍害。再如,大棚菜容易產生一種暗紅色的葉螨,科學家就找到了一種葉螨的天生“死對頭”捕食螨,巧妙地化解了這個難題。生物防治幫助人們跳出了防治病蟲害必須用化學農藥的傳統思維模式。據統計,我國每年應用生物防治技術的農作物面積達4億至5億畝次,“十三五”期間,還力爭將有害生物綠色防控率提高至40%以上。生物防治技術成為農業病蟲害治理的又一項創新之舉。跳出傳統思維模式,創新之路會越走越寬,這是生物防治帶給我們的重要啟示。

——摘編自《人民日報》,2018年5月18日、2019年1月22日

根據材料請回答:

分析自然界中的“一物降一物”平衡法則所體現的唯物辯證法原理。

五、論述題

1.談談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條件下如何認識物質與意識的關系。

2.運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說明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 2.C 3.C 4.B 5.B 6.B 7.B 8.A 9.C 10.A

11.B 12.C 13.A 14.B 15.C 16.A 17.B 18.D 19.D 20.D

21.D 22.C 23.B 24.A 25.B 26.B 27.C 28.A 29.C 30.D

二、多項選擇題

1.ABD 2.ABCD 3.ABCD 4.ACD 5.ACD

6.BD 7.ABD 8.ABCD 9.ABCD 10.AD

11.ABC 12.ABCD 13.ABC 14.ABD 15.ABC

16.ABD 17.AD 18.ABC 19.AC 20.AD

三、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四、材料題

1.(1)“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這一論斷蘊含的唯物辯證法原理為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存在著對立統一的關系。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存在對立統一關系,也即矛盾關系。矛盾雙方具有同一性和斗爭性雙重屬性。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它具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矛盾著的對立面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條件,并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二是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材料中所提及的“?!迸c“機”作為矛盾的雙方,二者相伴而生、相互依存、相互轉化。這就需要我們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有利條件,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實現中國的飛躍式發展。

(2)作為矛盾的雙方的“?!迸c“機”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但是這一轉化不是自發實現的,需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去正確發現、認識、利用客觀規律去改造世界,從而實現自己的目的。也就需要我們正確地處理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之間的關系。首先,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人們只有在認識和掌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才能達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其次,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正確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尊重事物發展的規律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統一的。最后,實踐是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統一的基礎。材料中的“準確識變”就是準確地認識客觀規律,而“主動求變”就是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世界,所以二者體現了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統一。

2.自然界中的“一物降一物”平衡法則所體現的唯物辯證法原理是矛盾的普遍性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原理。矛盾反映了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對立統一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過程始終,即所謂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自然界中的事物也是如此。

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是矛盾雙方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斗爭性是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相互聯結、相互制約的。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因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的,是包含差別和對立的同一;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斗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與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相結合,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推動事物的發展。

運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爭性原理指導實踐,還要正確把握和諧對事物的作用。它還說明和諧作為矛盾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體現著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但和諧并不意味著矛盾的絕對同一。和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只有在矛盾雙方處于平衡、協調、合作的情況下,事物才展現出和諧狀態。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都是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實現的。

五、論述題

1.(1)人工智能是相對于人的智能而言的。正是由于意識是一種特殊的物質運動形式,所以根據控制論理論,運用功能模擬的方法,制造電腦模擬人腦的部分功能,把人的部分智能活動機械化,叫人工智能。

(2)人工智能是無意識的、機械的、物理的過程,人的智能主要是生理的和心理的過程。電腦可以代替甚至超過人類的部分思維能力,但它同人腦相比,局部超出,整體不及。智能機器是人類意識的物化,它的產生和發展,既依賴于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又必須以人類意識對于自身的認識為前提。

(3)物質與意識的關系:

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

②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這種反作用就是意識的能動性):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意識具有調控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③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統一。

2.(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事物始終在矛盾中運動。

(2)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的統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統一的原理,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理論依據(哲學基礎)。

(5)我們既要堅持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則,又必須注意中國的特點,從中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只有這樣,才能把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推向前進。中國共產黨利用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中國不斷前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县| 揭阳市| 乐陵市| 西城区| 郎溪县| 淮南市| 宝应县| 灯塔市| 牙克石市| 平潭县| 商水县| 绩溪县| 会理县| 金塔县| 昆山市| 汉寿县| 嘉善县| 邢台市| 孟津县| 镇安县| 女性| 温州市| 焦作市| 子长县| 屏东县| 无为县| 沁阳市| 新安县| 梧州市| 杭锦后旗| 兴化市| 阿尔山市| 霸州市| 广饶县| 夹江县| 汉川市| 长宁区| 清新县| 迁西县| 白城市| 宁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