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道德與法治》導學與實踐教程
- 《〈思想道德與法治〉導學與實踐教程》編寫組
- 6771字
- 2024-09-26 14:25:55
理論篇
要點梳理
要點一:理想信念的內涵與特征
1.理想的內涵與特征
理想的內涵: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目標的向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

理想的特征:(1)理想具有超越性。理想不僅源于現實,而且超越現實。理想在現實中產生,但它不是對現狀的簡單描繪,而是與奮斗目標相聯系的未來的現實,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2)理想具有實踐性。理想在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發展,而且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以實現。
(3)理想具有時代性。理想的時代性,不僅體現為它受時代條件的制約,而且體現為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
解析:理想,是人生希望的最高形態,是人所有最重大、最持久的希望的結晶與升華,是源自生命深處積極的精神趨向,它反映了人對生命的向前運動所懷有的最美心愿和精神追求。盡管人在生命旅途中會產生失誤,會遇到挫折和失敗,但理想的力量會使人看到前面的光明,會引導其向前奮斗。
2.信念的內涵與特征
信念的內涵:信念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并身體力行的精神狀態。信念是認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為人們矢志不渝、百折不撓地追求理想目標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信念的特征:(1)信念具有執著性。信念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堅定的信念使得人們具有強大的精神定力,不為誘惑所擾,不為困難所懼。
(2)信念具有支撐性。信念是一個人經受實踐考驗而始終堅守理想的精神力量。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共同的信念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集體意志,為社會理想的實現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3)信念具有多樣性。不同的人由于社會環境、思想觀念、利益需要、人生經歷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異,會形成不同的信念,同時一個人在社會實踐中會形成不同類型和層次的信念,并由此構成其信念體系。
解析:信念是一種動力,并且有強弱之分。信念需要支撐,信念需要韌性做紐帶,信念需要勇氣做動力。
相關鏈接:
《信念》

3.理想和信念的關系

解析:理想產生追求,信念產生意志,知識產生力量,這三者的合力可以產生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足以引導大家走向成功。追求一種理想,就意味著相信這種理想是崇高的并且能夠實現,而這種相信本身就是一種信念。
要點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決定成敗。如果說社會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燈塔和遠航的風帆。
理想信念昭示奮斗目標。要使生命富有意義,就必須在科學的理想信念指引下,沿著正確的人生道路前進。
理想信念催生前進動力。一個人有了崇高堅定的理想信念,才會以驚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業。與此相反,一個人如果沒有崇高堅定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渾渾噩噩、庸庸碌碌、虛度一生,甚至腐化墮落、走上邪路。
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一個人在精神生活領域“安身立命”的根本。沒有理想信念的支撐,人的精神世界就如同無根之木、無基之塔。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理想信念作為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統一起來,使人的精神世界成為一個健康有序的系統,避免精神的空虛和迷茫;另一方面又能引導人不斷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并在追求和實現理想目標的過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
解析: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這是非常形象的一種說法,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理想信念對一個人的重要性。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的信仰,能支撐起一個人的人生。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就好比汽車與汽油的關系一樣,汽車沒有汽油的支撐,就無法開動,無法開動的汽車和廢鐵無異,也就失去了它幫助人們行走的價值。
小試牛刀
(單選)信念是認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定不移并身體力行的心理態度和精神狀態。信念是人們追求理想目標的強大動力,決定事業的成敗。信念有不同的層次和類型,其中()。
A.低層次的信念代表了一個人的基本信仰
B.高層次的信念決定低層次的信念
C.相同社會環境中生活的人們的信念始終一致
D.各種信念沒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
解析:答案為B。信念具有多樣性:①不同的人由于社會環境、思想觀念、利益需要、人生經歷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異,會形成不同的信念。②同一個人也會形成不同類型和層次的信念,并由此構成其信念體系。在信念體系中,高層次的信念與低層次的信念的關系為:高層次的信念決定低層次的信念,低層次的信念服從高層次的信念。科學的信念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產生的,是以對客觀規律的真理性認識為基礎的。科學的信念與盲目信仰或宗教信仰是完全不同的。
要點三:增強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
1.為什么要信仰馬克思主義
第一,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第二,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指明了方向。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系及發展規律,是“偉大的認識工具”。
第三,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學的理論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
第四,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馬克思主義不僅致力于科學地解釋世界,而且致力于積極地改變世界。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科學,由科學理論轉變為社會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無可辯駁地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活的實踐性和創造性,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實踐偉力。
第五,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馬克思主義誕生于19世紀中葉,但并沒有停留在19世紀。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后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展而發展的歷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
第六,馬克思主義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參天大樹之根本,是黨和人民不斷奮進的萬里長河之泉源。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最重要的是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準確把握時代發展潮流,以科學的理想信念指引人生前進的道路和方向。
解析:堅持馬克思主義必然要求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樣,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也必然要求在意識形態領域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論是我國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我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還是我國意識形態的社會主義性質,都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視野拓展
選擇信仰的四個標準
第一,要看這種信仰怎樣對待理性和科學。它是以理性和科學的局限性為出發點,去反對理性和科學性,還是把自己的立足點建立在理性和科學的正面價值基礎上。如果有一種信仰公開反對理性,致力于讓人進入非理性的世界里,那我們就要保持警惕。
第二,要看這種信仰怎樣對待現實生活。它究竟是讓人厭棄和放棄現實生活,還是肯定現實生活;是逃避現實生活,還是勇于面對現實生活,并改造現實生活,在現實世界中追求人生幸福。如果有一種信仰,大講世界末日,否定現實世界,讓人放棄現實生活,甚至放棄地球上的生命,去追求來世的所謂“圓滿”,那就要對它保持警惕。
第三,要看這種信仰怎樣對待道德和精神追求。它是否有文化的價值,是否倡導和引領更高的精神境界,是否提倡對人生社會有益的道德。如果有一種信仰,不是致力于對真理和精神價值的追求,而是對某個人的膜拜和獻身;如果它帶給人的不是自我約束和精神提升,而是肉體上的放縱,或是對世俗權力和力量的盲目崇拜,那我們對它也要保持警惕。
第四,要看這種信仰體系是否正常和健康。信仰是在人類精神世界的深處做文章,而人類精神世界的深處科學之光還沒有完全照亮。所以,在人類制造的信仰產品中,雖然也有比較健康美好的形態,但也有不少變態和丑陋的形態。這些不健康的信仰,諸如邪教之類,是無益而有害的。對于這種違背人的生活常理、常情,走火入魔的信仰,避開得越遠越好,不要使自己成為其犧牲品。
(資料來源:劉建軍《信仰書簡:與當代大學生談理想信念》,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年版)
2.胸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共產主義社會是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實現按需分配、人的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確立了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始終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朝著這個偉大理想前行。
第一,共產主義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
第二,共產主義是現實運動和長遠目標相統一的過程。共產主義是崇高的社會理想,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的學說,同時也是一種現實運動。
第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實現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奮斗和接續努力。
解析: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無產階級政治立場和世界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是共產黨人終身所信仰、所向往、所執著追求的最高價值目標,是支配共產黨員思想和行動的強大精神支柱。
要點四: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求我們必須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
第三,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
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發展中國的必由之路,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真理。在新時代,堅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要點五:增強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它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大學生要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奮斗。
解析:大學生將個人夢想的實現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進程,堅定理想信念,立長志、做大事。青年大學生要抓住時代機遇,勇立時代潮頭,不負時代賦予的使命擔當,發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最強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相關鏈接:
與光同行

要點六:科學把握理想與現實的辯證統一
辯證看待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理想與現實是對立統一的。一方面,現實中包含著理想的因素,孕育著理想的發展;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著現實,既包含著現實中必然發展的因素,又包含著由理想轉化為現實的條件,在一定的條件下,理想就可以轉化為未來的現實。
實現理想的長期性、艱巨性和曲折性。任何一種理想的實現都不是輕而易舉的,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波折,充滿艱險和坎坷。實現理想、創造未來,必須有戰勝種種艱難險阻的堅定不移的信心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艱苦奮斗是實現理想的重要條件。對于當代青年來說,理想的實現必須通過實踐才能轉變為現實。凡有成就者,其淵博的知識、卓越的才能、閃光的智慧、不朽的業績,都是從艱苦奮斗中得來的。艱苦奮斗是成就人生事業不可或缺的條件。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理想是不會自動轉化為現實的。
解析:要避開以理想來否定現實的誤區,當理想與現實產生矛盾時,要堅持現實的主流,不要傾向于用理想來否定現實;要避開以現實來否定理想的誤區,當產生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時,要對理想充滿熱情與信心。
要點七:堅持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有機結合

1.個人理想以社會理想為指引
追求個人理想的實踐活動都是在社會中進行的,個人理想的確立不能只憑個人的主觀愿望,而要順應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趨勢要求;個人理想的實現不僅僅是個人奮斗的事情,而是要擔當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從根本上說,個人理想是由社會理想規定的。
2.社會理想是個人理想的匯聚和升華
社會是個人的聯合體,社會理想與個人理想密不可分。社會理想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由外在力量強加的,而是建立在廣大社會成員的個人理想基礎之上的。社會理想歸根到底要靠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來實現,并具體體現在每個社會成員為實現個人理想而進行的活生生的實踐中。當社會理想與個人理想有矛盾沖突的時候,有志氣、有抱負的人可以作出最大的自我犧牲,使個人理想服從于全社會的共同理想。
解析:個人理想不能脫離社會,個人理想要在社會中實現。社會的平臺是廣闊的,一個人只有在社會中才能施展他的理想,也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發展他的理想。個人理想一定要與社會發展相符合,這樣,個人理想才能實現。否則,不與社會現實相符合,個人理想就不能實現。社會理想是一個大的綜合體,包含了很多人的個人理想。所以,為了實現社會理想,就需要許許多多的人不斷努力奮斗。
時代榜樣
彭士祿是廣東海豐人,1925年11月出生,14歲就參加革命工作,后來到延安青年干部學校、延安中學學習,他的一生深刻體現了以身許國、甘于奉獻的高尚品格。

彭士祿(前右二)到工廠調研(資料照片)
在評選“時代楷模”的時候,評委們一致表示:彭士祿一生對黨忠誠,始終堅決聽黨話、永遠跟黨走,一輩子兩袖清風,克己奉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真正做到了“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自覺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無論身居何位,始終保持以身許國的家國情懷,他的故事感動了身邊的每一個人。
“我是一塊磚,哪里需要把我往哪里搬。”這句話彭士祿一直身體力行,從年僅20歲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他就一直深刻踐行作為共產黨人的莊嚴承諾。被黨和老百姓保護著長大的他,內心永遠懷著一顆感恩之心,無私無畏,敢作敢當,無怨無悔地為祖國核動力事業奉獻了一生。
1951年,品學兼優的彭士祿通過考試赴蘇聯留學,專業是化工機械,他所有的功課全部成績優秀。畢業時,彭士祿獲得蘇聯頒發的優秀化工機械工程師證書。
1956年,彭士祿即將本科畢業,正逢陳賡大將訪問蘇聯。陳賡把他叫到大使館,跟他說:“中央已決定選派一批留學生改行學核動力專業,你愿意嗎?”
“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愿意。”彭士祿不顧改行需要從頭開始學習的困難,毫不猶豫地回答。從那一刻起,彭士祿就與共和國的核動力事業緊緊連在了一起,從中國潛艇核動力到秦山一期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再到秦山二期核電站,都留下他辛勤的足跡與汗水。
在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的一生里,彭士祿從不計較個人利益得失,從未向組織提出任何個人要求。他始終以國家的利益為先,勇挑重擔,身先士卒,忘我工作,把畢生精力奉獻給祖國的核動力事業。49歲時,彭士祿在一次核潛艇調試工作中突發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可是手術后不久,他又忘我地投入工作之中。他總是說:“黨和國家給我的比我付出的要多得多。”
彭士祿無論身處多高的位置,管理多少工程、項目與人員,都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牢記是黨和人民將自己撫養長大,要回報人民,回報祖國。彭士祿生前在自述中寫道:“也許因是屬牛的吧,我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勁,不做則已,一做到底。如活著能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
(資料來源:《光明日報》2021年6月12日)
相關鏈接:
中國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彭士祿

要點八:為實現中國夢注入青春能量
大學生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重任,只有把實現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腳踏實地的奮斗上,才能放飛青春夢想,實現人生理想。
立鴻鵠志,做奮斗者。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確立理想信念。青年志存高遠,就能激發奮進潛力,青春歲月就不會像無舵之舟一樣漂泊不定。樹雄心、立壯志,是關系大學生一生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
心懷“國之大者”,敢于擔當。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獻身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肩負歷史使命,把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立為國奉獻之志,立為民服務之志,讓青春在為祖國和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熠熠生輝。
自覺躬身實踐,知行合一。漫長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實現需要一點一滴地奮斗。大學生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充分展現自己的抱負和激情,在“真刀真槍”的實干中成就一番事業。
解析: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更是青年一代的夢。這個夢,就是青年人應該立的志向,應該做的大事,需要青年一代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去實現。
- 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第二版)
- 大宗商品金融綜合實驗
- 童慶炳《文學理論新編》(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童明《美國文學史》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名校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新編新聞學概論
- 公共關系學
- 丁樹杞《大學俄語(6)》(東方老版)學習指南【詞匯短語+課文精解+全文翻譯+練習答案】
- 形象設計與表達:色彩·服飾·妝容
- 2020年貨幣銀行學考研真題(含復試)與典型題詳解[附贈兩套模擬試題]
- 《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高級(下)》學習指南【課文重點+詞匯剖析+語法精解+拓展知識+全文翻譯】
- 大學生必知的重大歷史事件
- 機電設備裝調工藝與技術
- 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綜合能力(初級)》(2010年修訂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高等數學(下冊)學習指導
-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