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美學口袋書:敦煌紋樣
- 紅糖美學
- 599字
- 2024-09-13 17:05:36
聯珠紋
紋樣簡介
聯珠紋又稱連珠紋,以連續串聯的圓形或球形形狀為基礎,線狀或環狀排列后形成連續的紋樣,是隋代最具時代特色的邊飾紋樣,不同的壁畫之間往往采用窄條白色的聯珠紋邊飾隔開。聯珠紋也是波斯薩珊王朝最流行的紋樣,在公元5世紀—7世紀沿絲綢之路傳入我國,并在敦煌扎根,與中原文化結合后融入敦煌各窟壁畫的裝飾圖案中。
結構
聯珠紋邊飾往往用圓珠串聯形成邊條,有的“珠”為實心圓,有的為空心圓,還有的是同心圓。中央再以更大的圓形或環形均勻串聯。聯珠圈內再添加蓮花、對馬、翼馬、對鳥等紋樣,有簡有繁,細節豐富。

聯珠紋邊飾
隋·四〇二窟
此聯珠紋邊飾極具隋代風格,從邊條到中心,幾乎全部用圓形或環形形狀填充,在大圓的圓心處畫蓮花紋樣。造型極簡,形式感卻又很強。中心大聯珠采用間隔分布、內填深淺色的方式,增加了紋樣的變化,避免了單調。

翼馬聯珠紋邊飾
隋·四〇二窟
該聯珠紋邊飾同樣為隋代產物,造型上與前一聯珠紋邊飾如出一轍。不同之處主要有兩點:其一是整體配色以純度較高的朱砂紅、孔雀石綠和青金藍色為主,一改中原傳統配色基調,色彩豐富亮眼;其二是中心聯珠之中,間隔畫有造型不同的翼馬形象。這是受外來文化影響的表現,帶有明顯的波斯風格。


翼馬紋
翼馬紋的翼馬形象主要來源于希臘神話中一種長著雙翅的天馬——珀伽索斯。絲綢之路上的粟特商人將其從西往東傳播,并受波斯薩珊王朝風格的影響,又被中原文化改造,最終以這一形象出現在敦煌壁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