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悠成功舉辦絨花展覽后,對絨花的興趣愈發濃厚,她決定深入探尋絨花背后的故事,于是拜訪了一位資深的絨花師傅——李師傅。
李師傅的工作室不大,但充滿了濃厚的藝術氣息。墻上掛滿了他多年來創作的絨花作品,每一件都精美絕倫,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葉悠說明來意后,李師傅微笑著請她坐下,開始講述自己與絨花的不解之緣。
“我從小就對絨花著迷,看著長輩們手中的絲線和銅絲變成一朵朵絢麗的花,心里滿是好奇和向往。”李師傅的眼神中透著回憶的光芒。
“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可吃了不少苦頭。絨花制作講究精細,手指被銅絲劃破,被染料染得五顏六色都是常事。但我就是喜歡,咬著牙堅持下來了。”李師傅伸出那雙布滿老繭的手,仿佛每一道痕跡都是他與絨花相伴歲月的見證。
“曾經有一段時間,絨花這門手藝不受重視,市場也不景氣。身邊很多同行都轉行了,但我舍不得放下。”李師傅的聲音略微有些低沉。
“那時候,為了維持生計,我白天去做其他工作,晚上回來繼續鉆研絨花。家人也不理解,覺得我在瞎折騰,但我心里始終有個聲音告訴自己,不能讓這門手藝斷在我手里。”
葉悠靜靜地聽著,心中充滿了敬佩。
李師傅接著說:“后來,情況慢慢好轉。一些傳統文化開始受到關注,也有人來找我定制絨花。我就知道,我的堅持沒有錯。”
“這些年,我不斷嘗試創新,把現代的元素融入到傳統的絨花制作中,希望能讓更多年輕人喜歡。”說著,李師傅拿出幾件融合了現代設計的絨花作品,讓葉悠眼前一亮。
“但是,傳承依然是個大問題。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不愿意靜下心來學這門手藝,覺得太苦太累,賺不到錢。”李師傅的臉上露出一絲憂慮。
葉悠問道:“那您有沒有想過什么辦法來吸引年輕人呢?”
李師傅思考片刻說:“我也在嘗試通過網絡平臺展示絨花的制作過程,也開一些免費的體驗課,不過效果還不是很理想。”
葉悠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幫助李師傅,讓更多的人了解絨花這門美麗的藝術。
離開李師傅的工作室,葉悠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她深知,傳承絨花這樣的非遺文化,需要更多人的努力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