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這個世界美麗又迷人,充滿各色奇珍異寶,但也并非完全神秘莫測。人類對大千世界或許還算不上了如指掌,事實上,我們甚至常常覺得自己只是略知皮毛,但至少我們掌握了事物運作的一些基本原理。正是這些基本原理構成了法納姆街思維模型的格柵,基于此,我們便可利用一系列寶貴的知識來應對新想法、新情況、新問題以及新挑戰。

在“思考的框架”系列圖書第一冊[1]中,我們介紹了9個基本思維模型,幫助你為構建一個經久不衰的知識格柵打下扎實的基礎。這些模型具有普適性,希望對你有所啟發,在遇到生活中的機遇和挑戰時能積極加以運用,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本書中,我們將繼續探索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的基本思想。這些學科背后的深刻思想可以廣泛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幫助我們提升事業和人際關系,成為更好的自己。

物理世界的真相,無論是幫助我們操縱能量的力量,還是驅動一切生物活動的行為,都是可以指導我們做出正確選擇的常量。

在《茶杯里的風暴:用日常之物揭開萬物之理》一書中,海倫·切爾斯基講述了“弗拉姆號”的故事,這艘船的設計原理是“與自然合作,而非對抗”。[2]在19世紀末,人們對北極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只可惜凡是開往北極的船只都會被困在北極冰層中,動彈不得。隨著船只周圍的冰越積越多,其對船體施加的壓力也不斷增加,最終致使船體破裂。要想到達北極,就必須解決冰層的問題,而船體所面臨的冰的總量及其施加的壓力完全是未知數,人們只知道冰層對船體的壓力上限要遠遠超出任何船只的船體強度。一位名叫弗里喬夫·南森的挪威科學家提出了建造“弗拉姆號”的想法——該船設計獨特。“船體呈光滑的弧形,幾乎沒有使用龍骨,發動機和船舵可以直接抬升到水面上。當冰層來襲時,‘弗拉姆號’就會變成一只漂浮的碗。如果從下方擠壓像碗或圓柱體這樣的曲面物體,它就會向上彈起。因此,一旦來自冰層的壓力過大,‘弗拉姆號’就會被推到冰層上方并被托在冰面上。”南森并未試圖大刀闊斧地改進現有船只的設計,而是利用水結冰后體積膨脹的事實來制訂設計方案。

在此后的三年時間里,“弗拉姆號”一直在北冰洋漂流,雖然還是沒能到達北極,但卻收集了大量寶貴的科學數據。它比過去任何船只都更接近北極,還以確鑿的證據證明北極地區是一片海洋。這一切成就都歸功于對一個問題的回答:“我要如何與世界合作,而非與之對抗?”正如切爾斯基所總結的那樣:“面對水結冰后體積膨脹這一不可避免的事實,‘弗拉姆號’沒有苦苦抗爭,而是利用這一規律橫跨世界之巔。”

采取與世界合作的方式會更有效,壓力更小,也更容易達到目的。我們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挑戰不可能上。

關于“思考的框架”系列圖書

“思考的框架”系列圖書旨在啟發思維、打破成見。我們希望授人以漁,不僅教給你知識,也提供一個思維框架,幫助你更好地運用知識。

本系列圖書的目標之一是基于經久不衰的知識提供一套決策工具,你可以反復使用這套工具來做出更好的決策。我們會用5本書的篇幅介紹100多個思維模型,定義、探討源于各個學科的基本概念。接著,我們會將這些概念從其所屬的學科中剝離出來,告訴你如何在意想不到的場景中加以應用。我們鼓勵你深入研究新的理念來不斷充實你的知識工具箱,但與此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已學知識,以創新的方式加以應用,從而用全新的視角看待你所面臨的挑戰。在《思考的框架》(第一冊)中,我們解釋了思維模型其實只是事物運作機理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們用模型來保存知識,簡化對于世界的理解。我們不可能每天重新學一遍所有知識,所以要構建模型來劃分規律,從而更有效地駕馭世界。法納姆街的思維模型都是經過事實反復驗證的可靠原則。運用模型既意味著不同學科的融會貫通,也意味著敢于將知識運用于非常規領域。

并非每個模型都放之四海而皆準。建立思維模型的格柵,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學習識別哪種情況最適合使用哪種模型。這需要不斷練習和試錯。在此過程中,及時反思、總結非常重要。在模型應用失敗時要分析失敗的原因。久而久之,通過反思對單個模型的使用情況,你就能明白不同模型的最佳應用場景。分析模型成功應用的原理也能讓你清楚未來在何種情況下可以再度使用。

關于本書

本書解釋、探討了源于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的核心思維模型。讀者無須擁有這些學科的學位,但如果碰巧有,本書或許可以幫你以全新的視角看待這一學科。我們選擇的都是各領域中最基礎的模型,適用范圍遠遠超出其學術應用領域。在每章中,我們會先解釋科學原理,再將概念融入現實中的例子。我們希望讓你了解每個概念的實際應用并舉一反三,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類似的應用場景。為此,我們會探討如何將科學應用于歷史故事和主題,將模型作為觀察世界的鏡頭。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你會逐漸了解一定的規律,明白自然系統的運作方式和人類的組織方式其實十分有限。生物成長的規律適用于經濟增長,化學反應的規律也適用于其他變化過程。此外,個人的經驗教訓也可以應用于團隊和組織。學習思維模型可以幫你更快地識別出各種情況下真正發揮作用的因素。見他人所不能見,方能避免釀成大錯。

本書中的一些模型(特別是在物理學部分)就像隱喻。我們旨在向讀者展示如何使用這些模型找出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因素或力量。當一個問題看起來錯綜復雜,或者人的行為讓你感到不可思議時,這些模型讓你得以一窺背后的原因。你知道得越多,就越容易設計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而其他模型(特別是源于生物學的模型)則有更直觀的應用。盡管這些模型也有助于理解某些事物背后的成因,但它們可以更直接地應用于人類行為,可以對應你的生活經歷,針對常見問題提供更好的解決辦法。例如,“慣性”多用于比喻為何有些錯誤觀念如此根深蒂固,而“合作”的概念則可以直觀地應用于識別商業機遇。

最后,務必謹記,一切科學模型都是價值中立的,可以用來闡明任何情形積極或消極的一面。決定權在你手里,你應該問自己,這個模型告訴了我什么是不該做的?它能在何種情況下幫我找到更好的前進道路?

你可以通過我們選取的故事了解不同模型在應用上的差異。每個例子都經過精心挑選,以便讀者了解模型的應用范圍。你可以把每個故事的元素當作路標,指引你在生活中找到最適合使用某一模型的類似情形。

最重要的是要記住,所有模型都只是工具。工具就是拿來不斷嘗試和探索的,要通過反復試驗習得每個工具的用途。你無法單靠任何一個工具解決所有問題,就好比你打開一個工具箱,里面既有用來敲釘子的錘子,也有用來擰螺絲的螺絲刀,經過練習你就能明白何種情況該用何種工具。最好的方法是首先要保持好奇心,在打開每一章時,以開放的心態學習和更新知識。其次就是練習,每天選一個新模型應用于你所處的情境中,看看你能否以此提高理解和決策能力。最后是反思,花點兒時間分析、總結模型應用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如此,你便能逐漸了解這個工具箱的全部潛力。

讓我們開始吧。

[1] 《思考的框架》一書已由中信出版集團于2023年1月出版。——編者注

[2] Czerski, Helen. Storm in a Teacup: The Physics of Everyday Life. New York: W. W. Norton and Company,20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州市| 资溪县| 鸡西市| 武清区| 肃南| 荣昌县| 宜兰县| 弥渡县| 灌南县| 杭锦旗| 瑞安市| 阳泉市| 泽普县| 南川市| 延吉市| 重庆市| 天柱县| 石首市| 德安县| 乐山市| 老河口市| 施秉县| 涪陵区| 濮阳市| 原平市| 渝北区| 双城市| 金堂县| 云安县| 溆浦县| 高尔夫| 漯河市| 阿图什市| 漯河市| 莱芜市| 龙里县| 崇义县| 大同市| 买车| 内江市| 汾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