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五百年前
- 黑西游:我取經路上的布局曝光了
- 天命猴
- 2439字
- 2024-09-14 20:00:00
白衣秀士消失之后,土地便帶著馬天霸、靈虛子一并趕來。
見一女子與行者一處,靈虛子撲將上來,大喝一聲:
“妖婦,休傷大圣!”
女子作垂淚狀,依偎在行者懷中,行者笑道:
“好狗兒,不得無禮。若真論起來,我還得叫她一聲嫂嫂呢。”
土地問:“小圣,莫要玩鬧了,那白衣秀士你可見了沒有?”
“自然見了,偏我要打殺他時,天降一道金光,把他給收走了。”
行者想到方才的事,氣道:“想是他背后的哪位靠山,我便給他個面子。”
土地便說:“既如此,便不去管他。那口洪鐘被藏在何處?”
“就在那溪澗之后。”
溪兒笑道:
“你既叫我聲嫂嫂,我就為你引個路。”
由溪兒打頭,幾人穿過水簾,卻是別有一番洞天,可稱是——
兩路松檜自清幽,安禪定性鳥聲閑。
洪鐘無垢待作響,靜心養神教人眠。
端的是一方參禪的好去處!
“就在此了!”
行者走到這第二口洪鐘前,說道:
“只是,尚不知那第三口的眉目。”
土地笑道:“不必著急,先敲了這一口,那第三口鐘自然浮出水面。”
咚!
行者揮棒打下,聽著鐘聲入耳,竟覺一陣暈眩。
他不免扶額閉目,徑自緩和一陣。
再睜眼時,竟已到了個輝煌的禪院門口。
行者吃了一驚,悄聲問道:“土地,這是何處?”
不見有人應答,他便又喚了靈虛子、馬天霸云云,皆無回響。
“竟只我一人來此?”
行者端詳起這方禪院,見那紅霧繚繞,齊誦經書之聲,與原來那破敗的觀音禪院大不相同,恍然道:
“莫不是我已到了那老者所言的‘五百年前’?”
他正想著,卻見從遠處來了兩人。
這二人,一個身穿無垢衣,騎一匹白馬。一個毛臉雷公貌,在前頭牽著馬,正是和行者一般無二的一只猢猻。
……
“師傅,你瞧這寺院,好生氣派!”
孫悟空遙遙指去,正是個殿宇堂皇的禪院。
三藏聞言,喜道:“悟空,我們快些走,好在天黑前借宿,也能化上一碗齋飯。”
師徒二人策馬而來,瞧見著寺院山門上,層殿映襯,恢宏氣派。
三藏忙勒住馬,下地撣撣衣上灰塵,虔誠拜了一拜,對悟空道:
“進這大寺借宿,切勿失了禮數。”
“知道!知道!”
悟空卸下擔子,牽過馬來,隨三藏一同上前叩門。
片刻后,寺門緩緩開了。
……
卻說行者,遠遠見了自幼就仰慕許久的大圣,一時手足無措,不知如何問候。
他正慌亂著,卻見二人來至面前,那和尚突然雙掌合十,對自己拜了一拜。
行者便也忙合了掌,鞠個躬道:
“子孫行者,見過大圣。”
他低著頭,卻半天不見大圣回話,一時納罕,心中暗想著:
‘莫不是大圣有難言之隱,不便與我相認?’
便又改了措辭道:“不知二位去往何處?”
說罷,行者抬起頭來,面前卻空無一人。再看去,那二位已到了行者身后,正叩著寺院大門。
行者面上一紅,怪道無人應答,原來此二人根本就沒看到自己。
回過神來,他才注意到自己的身體,竟已是無形無色,與天地融為了一體,一躍可騰飛,一息可呼風。
與那聚形散氣之術一般,卻不耗法力。
“好也!好也!”
這便正中了行者下懷,就以這副身體的優勢,將五百年前發生的事看個清楚!
……
說回三藏師徒,已被門里走出的眾僧迎入寺中。
這西行路上,竟是些強盜野獸,如今得見這些僧人,三藏只覺親切非常。就叫悟空去安頓馬匹,自己則跟著迎來的小和尚入殿飲茶。
到了殿中,掛有個燙金的牌匾,上書著“觀音禪院”。
三藏大喜道:“弟子還未謝過菩薩圣恩,今至貴禪院,實在有緣。”
他便端端正正地跪在蒲團上,納頭拜下。
咚!咚!咚!
三藏跪拜未畢,卻聽見殿外聲響,一個小和尚道:
“長老,是你那丑徒弟做的怪。”
三藏心里火起,暗罵這潑猴不知禮數,辱了自己名聲。
卻說悟空,安頓好馬匹之后,就直奔了寺里洪鐘而去,直挺挺地撞了三下。
那寺里大小僧人,皆被驚動,一齊找來問道:
“你這野人,為何擾我寺清凈?”
悟空撞罷鐘,笑道:“你外公撞鐘,自然是有緣由,你待怎樣?”
找來的僧人們,見這廝長得粗野,心里也生了畏懼,一時僵持住了。
“你這潑猴,還不快下來!”
原是三藏趨步趕來,劈頭蓋臉便要把這猴兒訓斥一番。
僧人們見有三藏撐腰,也有了膽氣,你一言我一句地吵嚷起來。
“為何吵鬧?”
從后房里出來一個小童,只說一句,就鎮住了這些僧人。
這小童原是這禪院中,那位老院主身邊的徒弟,法名喚作“廣智”者。
他來遣走了這些僧人,又對那頗不服氣的悟空說道:
“偏你最會生事,帶上你師傅,來后房吃茶吧。”
說來也怪,悟空被這小童斥責,卻也不惱,只抱拳應承兩句,便與三藏一起進了后房。
三藏到了門前,見眾僧道:“長老來了。”
就有一位小童攙著個老僧走出。
這小童法號“廣謀”,是這老僧的另一位徒弟。
至于這位老僧,見他寶頂光輝,錦衣華杉,卻已是老眼昏花,齒脫背駝,正是禪院的老院主,名叫“金池”者。
三藏與金池見過禮后,就到了房內閑敘。
金池:“聽聞長老,是從那東土大唐而來?”
三藏道:“老院主,弟子是奉了唐王之命,去往西天雷音寺拜佛求經。”
這金池院主,素來喜愛與人攀比,知道那大唐富饒,自己比他不過,不免生出些許妒心。
“長老這一路翻山涉水,路途兇險,照我看,實在不如我執掌一方天地來得自在。”
三藏點頭稱是,金池便愈發得意,對廣謀道:
“你去將我那些寶貝拿來,我為這唐朝長老講解一二。”
廣謀攜盤而來,上面裝的物事,俱是些金銀玉器、錦服華衫,真真教人眼花繚亂。
三藏看得眼迷,連連贊道,那在一旁侍立的廣智開口道:
“唐長老來處富饒,寶貝必然不少,不如也叫我師傅觀摩一番?”
金池聽的得意,也攛掇起來,那三藏擺手拒絕著,悟空卻笑道:
“師傅,你那件寶貝袈裟,何不給他們開開眼?”
“莫要胡說,我們哪有什么寶物?既是有,也比不得老院主。”
悟空卻不答應,鐵了心要與那老院主較個高下。
他急急的出去拿了包袱,將里頭的一件袈裟鋪開來,果是非同凡響。
這一件袈裟大有來頭,乃是那觀世音菩薩親賜。
其上有佛光輝映,彩氣盈庭,霎時就將那老院主的一眾寶貝比了下去。
“好袈裟!”
金池看這袈裟,眼中已有了幾分癡狂。
想他集了一生寶貝,卻沒一件能與之相比。
受了這般刺激,他頭腦一昏,就把自己嚴守著的秘密說了出來。
“我還有一件寶貝,可與長老的這一物相比!”
說罷,這金池起身跑開,竟全無老樣,跌跌撞撞地尋那一件“寶貝”去了。
見此情景,悟空與那廣智暗自相視,一笑過后,就繼續聽起了三藏的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