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反木綿最早出現于日本鹿兒島。
“反”與“端”同音,“端”是中國古代布帛的長度單位,一端為半匹,約二丈(1),根據不同史料記載具體長度有所不同。木綿,即棉質布料。一反木綿就是一塊有靈體的長形木綿白布。
據說它會在黃昏或入夜襲擊獨行路人,將人纏卷起來,蒙住其眼鼻使人窒息而死,也會將人裹起來帶到半空。
若以刀斬向一反木綿,其雖是棉布,傷口卻會有血流出。
舊時黃昏時分正是大人下地做農活,無暇看護孩子的時候,如果父母講了一反木綿的故事,小孩就不敢在大晚上去外面撒野了。一反木綿的傳說被父母用來恫嚇貪玩晚歸的孩童,十分奏效。
(1)《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幣錦二兩”晉 杜預 注:“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所謂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