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堂主攜重傷的王靈運遠走。
姚文舉也不去追。
剩余的三人,姚文舉,劉孟生,于磊,不約而同把目光集中到李洵的身上。
姚文舉反復打量李洵幾眼,進而拈須微笑,不住點頭。
而后無忌憚地大笑起來!
“哈哈哈哈……”
良久,姚文舉笑夠了,才收起笑容。
他問道:“李洵,你是怎么做到,短短不到二十天易骨的?”
姚文舉一出此言,劉于二人饒是早已想到此處,兩人神情皆震撼不已。
多番猜測,想到歸想到,親眼見證卻是另一件事。
姚文舉溫言細語,李洵面對他,無比鄭重向其躬身行了一禮。
他直起身,平實描述道:“師父傳道不悋,徒兒無以相報。
于是勤能補拙,急于求成,以期早日報效師恩。
由于實在尋不出捷徑,別無他法,只是不睡覺罷了。”
不睡覺!
李洵說的是實話。
一天睡不到三個時辰。
剩下的時間,除了匆忙吃飯之外,他全放在了武道上。
姚文舉當然料定李洵說的是實話。
他于是對李洵大感滿意,老懷大慰。
他偏頭吩咐劉孟生與于磊道:“你們二人,現(xiàn)在就去李洵家。
把他的家眷與貴重物品接來。
接來后,到前面尋個偏房安頓好了,現(xiàn)在就去吧。
快去,不要耽擱。
到前面把你們德叔叫過來,我有事讓他做。
李洵,你在這兒待著別動。他們去辦就行。”
李洵想隨劉孟生二人去接阿羅,卻被姚文舉喝住。
只得聽其吩咐。
劉于二人去前院給德叔說了一聲,便去外城李洵住所處接阿羅。
等出了內城,劉孟生于磊二人邊說著說,邊奔向李洵家。
于磊瞅著劉孟生仍然掛著溫和的笑容,看似無心,報怨道:“師父單單讓我們接李洵家那瘸腿小丫頭片子。
我們干事,卻不讓李洵隨行,這待遇真是天差地別。
大師兄,師父在您身上都沒這么盡心盡力過。”
二人知道李洵家住在哪里,對于李洵家里情況當然更是一清二楚,知道阿羅瘸腿。
劉孟生聞言微微一愣,道:“這應該是師父害怕那朱堂主沒有走遠,萬一有什么后手……
畢竟今天他們偷雞不成蝕把米,吃了這么大的虧……
倘若萬一半路生出事端,小師弟若有個閃失,那可如何是好?
我估計,不,我敢肯定,短時間內,他出不了師父的大院。”
于磊不再說這個問題。
他聊了幾句別的,又心思一動道:“那三頭馬頭鮫價值連城。
平日里連尋常品相的,都求不能得,更何況那三頭品相是這般完好。
師父年老力衰了,用上意義不大。
因此,那三頭馬頭鮫,無論是對于你我,還是其他的師兄弟,都有絕大用處。
你說師父如何處置?
總不能因為眼前小師弟突然冒出頭,就偏向他一人,把所有的好處,給給他吧?”
劉孟生想了想,他打量了于磊一眼,道:“就算全給小師弟,那又如何?
師父明年六十六了。
我三十二歲,你比我小兩歲,那時三十歲,李洵師弟十八歲。”
于磊不明白了:“師兄說這是何意?”
劉孟生嘆口氣道:“師父能耐太大!
我們從小被他撫養(yǎng)長大,是由他老人家手把手教的。
可仍然沒有見過他老人家的底手。
能耐大的人,一般仇家也多。
師父蟄伏寧渡縣二十年不爭不搶,可是……
可是今天分明不是我們的原因,還是結了仇怨。
我說這個的意思是,咱們資質一般,師父不一定能護佑我們一生。
可是一個能耐大年紀小的小師弟,卻能辦到啊!”
劉孟生的話非常實際,于磊聽完不再說了,他的眼神卻是四動不已。
……
德叔來了。
他見了姚文舉恭身道:“老爺。您找我?”
姚文舉呵呵笑道:“你把香鼎和風箱搬出來,今天我要擺陣勢。”
李洵是聽的一頭霧水。
而德叔聽了大為動容。
他偏頭看向李洵好長時間,才回過頭恭敬又神情激動道:“好!好!好!
老奴想不到今生今世,還能再次見老爺縫制天衣!
老奴這就去準備!”
他忍不住望向李洵夸贊道:“少爺,老奴平日里真沒看錯你!
您真是好極了!”
說完,便干脆利落回身去一處耳房搬運。
德叔平日里對李洵師兄弟們的稱呼,從來都是“劉大郎”“于三郎”,管李洵稱為李小郎。
從來還沒有稱李洵為什么“少爺”。
李洵由衷不解。
他問姚文舉道:“師父,德叔是什么意思?”
姚文舉高深莫測:“你待會兒就知道了。”
很快李洵便知道了。
香鼎是重一千三百五十斤的大鼎。
平日里閑置,只不過在過年時,總會被姚文舉請出,充作燒紙點香祭天的神物。
一千三百五十斤的重鼎在德叔手里,宛如小孩的玩具。
甚至,被德叔放在最內宅堂室地上,根本就不出聲!
李洵極為震動,眼珠子都差點掉出來。
“德叔,常言所謂的‘真人不露相’這句話,我平日里耳朵聽出了繭子。
今天看了您這一手舉重若輕,我才是明白是什么意思。”
德叔呵呵笑道:“老爺當面,老奴當不起少爺?shù)目洫劇!?
德叔又取來風箱安放在香鼎的旁邊。
風箱是特制的灶臺風箱,形似彎月,與那口香鼎擺在一起,能非常完美鼓風翻涌。
德叔劈的柴,全被他運了進來。
五進的院子,姚文舉封上了前院入堂之門,連劉孟生等親傳弟子都不得進入。
只剩下姚文舉、德叔、李洵三人。
香鼎內非常非常干凈,德叔不知從院子的哪處地方,拿了幾口密封著的罐子。
打開罐子的口,倒出里面的紅色液水入鼎內。
那紅色液水不知是何物,竟?jié)獬砣缬汀?
幾乎到了鼎口邊沿。
德叔見李洵發(fā)愣,耐心解釋道:“少爺,這是一頭火螭的心頭血。
泡了三百斤九陰寒山的生烏,泡足了三十年。
只要一滴,就能毒死一頭大象。”
火螭?
李洵雖了解不多,但他可知這是龍種!
他整個人現(xiàn)在陷入了一種難以描述的思飛紛雜之中。
不得不忍著內心驚濤駭浪的觸動,以重新對姚文舉的實力進行評估。
姚文舉問仍然懵懂的李洵道:“我雖教你捉云手,可有些事卻未說詳盡。
你可知武道境界?”
李洵答道:“我識得幾個朋友,之前跟我說過。
叫什么‘架鼎煉丹,五氣朝元,神照神游,立地成仙’。
我的易骨,尚在架鼎階段。
接下來是易筋,易筋大成,方可吞服五氣。”
什么朋友,不過是那莽漢楊秀明而已。
像楊秀明這種人,在姚文舉面前,值本不值得特別解釋。
姚文舉捻須笑道:“對。但又錯了。”
“請師父教我。”
“前面對了,后面錯了,”姚文舉耐心解釋道,“其實,駕鼎不止有易骨、易筋。
在吞食五氣之前,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一步——天衣不漏!
天衣者,人皮也!
織上天衣,渾身精氣不漏,最能藏神守神。
等吞服五氣,元神現(xiàn)出,其勢如大日臨空。
鼎架不好,元神不過熒熒之火。
不織天衣,即便能吞服五氣,乃至神照神游,不過是流于庸俗。
根基遠不及織天衣者雄厚。
所謂貫通精氣神,神仙不漏身。
我之前和你說過,我年輕時好任俠,常行走天下。
最后雖然委身巨鯨幫中充作牛馬走,我的本事可不是在巨鯨幫里學的。
我不大不小的顯露過幾次身手,即便退了二十年,仍讓他們念念不忘。
今天,朱萬里帶著個愣頭青,攜了這幾頭扁毛畜生,就想圖謀我的根本道法。
癡人說夢!”
李洵道:“那大師兄他們……”
姚文舉嘆道:“當然沒有教給他們。
我來此二十年,收攏蛐蛐兒,不過是游戲人生,打發(fā)無聊時間。
人的名兒,樹的影兒。
有了名氣,自然所擁者眾。
不過,跟我親近的人,我教他們謀生本事的多。
而像你們一樣,讓我教武道的人很少,前后不過十幾人。
孟生雖是好孩子,跟我最早,可他卻天分不足,遠比不上你。
而且他為人過于忠厚,太容易輕信人。
因此他最多可以管些雜事,是不能傳我道法的。
其余人等,跟我跟隨的久了,心性或忠厚或奸詐,或憐愍或假仁……我也察之如觀掌上手紋了。”
李洵猶豫再三,好奇問道:“那師父您,是個什么樣的境界?”
姚文舉哈哈大笑起來:“我的道法修為,你理解不了。
我和你說的過多,反而對你有礙。
只需記得——夠用。”
師徒兩人說著話,火已生起,德叔鼓動風箱推拉接續(xù)。
風呼呼涌出,鼎下柴火噼啪作響。
不多時,鼎中紅浪咕嚕咕嚕翻滾。
李洵此時只穿著短褲,身扎捉云手托天式。
由于屋水爐火鼎盛,故而熱浪奔襲不止。
李洵汗如水滴。
鼎內泡過九陰寒山生烏的螭血越發(fā)紅艷。
姚文舉手作爪,翻抄入鼎內,不懼高溫,攝出一團真血。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五指張開,那團真血不會沿指縫漏下去。
真血成團入手,姚文舉無懼燙燒。
他略微捏捏,適時讓李洵配合,猛地打入李洵雙足涌泉、會陰、關元、命門、膻中、至陽、天目、玉枕、百會、雙手勞宮十二竅穴中。
每當李洵被難以言喻的火熱折騰至無法忍受時,姚文舉便從那三頭馬頭鮫那里掰掉一枚鱗片或一團血肉。
續(xù)以無匹拳勁打成碎末,隨之拍入李洵皮膚。
以借其陰寒,將李洵這股躁熱壓下去。
……
“啊!”
王靈運被朱萬里挪到床上,石膏綁實的腿和胳膊受到牽動了傷勢。
劇烈似是刀砍斧斫的痛楚,粘住了王靈運的臂腿。
他頓時汗出如驟雨。
坐轎加乘船,花費幾天功夫,王靈運終于到了巨鯨幫安頓。
這個房間里已聚了幾個人。
聽完朱萬里詳細其中過程,眾人皆是臉色陰沉,烏云壓頂。
朱萬里終于受不了這種氣氛,神態(tài)不安道:“辦砸了事,還請幫主,副幫主責罰。”
朱萬里請罪,巨鯨幫主程大有卻未表態(tài)。
他確實不適合表態(tài)。
感覺過了良久。
相貌與那王靈運有幾分相似的副幫主王江寧,動了動嘴道:“你自他小時起,便慣著他。
連他求你帶他去寧渡縣這種要求都答應。
遇到這種事,吃個不大不小的虧,好歹長個記性。
早吃虧,總比晚吃虧強吧。”
見自家父親說這些話,王靈運咬牙恨聲道:“程伯伯,還請為小侄作主。
那老不死的養(yǎng)的龜兒子,出手過于狠毒了。
小侄的武道,十去其三了。”
王江寧喝罵道:“大膽!還敢犟嘴!”
朱萬里適時道:“我原以為姚老堂主氣血衰竭。
可真搭起手來,我竟掙脫不開,回撥不動。
他這般不講情面,莫非真不怕我們打上門去,將他們師徒徹底了賬?”
巨鯨幫主程大有問道:“你與他交手,他使的是什么武道?”
朱萬里回想一番,道:“當年他離開幫中時,我還年輕,所知不多。
按照幾位前輩對其武道的描述,應該是以龍形大擒拿符合。”
程大有心里暗嘆:“他最厲害的明明是炁體周游。
人家根本就沒使全力,只不過是在逗你玩。
人家連把你們留下的心思都不愿意,恐怕是嫌你們污了人家的地。
你這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豬頭。
我怎么當初就讓你當上了堂主……”
程大有不想再談這個了。
“賢侄安心養(yǎng)傷,咱們先集中力量解決眼前幫中棘手的問題。
等賢侄傷好了,幫中的事解決好了,我親自去一趟相請。
昨天晚上我收到信,下馬山燕云大當家答應了,再加上卓槍王,咱們計劃一番。
北寧江寧渡那一段,給方秉坤那狗奴埋伏一記狠的。
來,咱們謀劃謀劃細節(jié)……”
……
姚文舉架起的這鼎下的爐火,燒了三天三夜。
李洵受到了渾身上下三萬六千次拍擊。
待至鼎內最后一滴螭血被姚文舉打入李洵至陽穴,馬頭鮫最后一團肉被隨之打入李洵體內——天衣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