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北漂沒有愛情
- 楓糖說
- 1568字
- 2024-09-09 13:48:30
我走進辦公區,就看到那幾個醫護人員抬著一人往外走,我有點好奇,手機工作群里有人解答了我的疑問。
昨夜熬了通宵加班的程序員今早被發現口角歪斜不能動彈,急救的說是急性小血管堵塞,就是中風,長期腦力工作和缺乏運動造成的,據說可能偏癱。
群里說的人名我有點熟悉又仿佛不熟,在這棟大樓里每天進出的人彼此幾乎很少交流,繁重的工作和程序猿的生物本性,大家面對面的溝通技能幾乎是零。
這個工作年齡平均在29.9歲的職場,中風這種事,好像應該很遙遠,可是今天卻又那么接近。
長期的強度工作和日夜顛倒的作息,是他們這些人的常態,鮮亮的外表只是裝點在一棟棟極具未來意境的科技大樓上,還有那唯一值得留戀的高薪酬。
很多次,我想跟這個鳥不拉屎烏龜不生蛋,兔子不長毛的地方告別,但是每一次都會被工資單上那幾個零的數字給拉回來,和同樣年齡段其他公司相比,這是我能留在北京并且實現夢想的最大價值。
手機突然無聲的震動起來,高峰的名字閃爍著讓我楞了下,我已經有兩個禮拜沒有跟他見面,甚至對話了。
高峰是我的男友,當初兩個人在大學舉辦的未來高科技研討會上針鋒相對了倆個小時,彼此站隊臺下言和,一交流,居然是同鄉。
緣分是一種奇特的粘合劑,將兩個原本陌生的人聚合一處,畢業后充滿激情的想要留在首都,是高峰提出到后廠村來應聘的。
在同類行業里頭,后廠村是赫赫有名的匯集了國內幾乎所有互聯網巨頭的職場所在,他倆的專業,都能在這里生存。
盡管他們聽人說過此地最尖端的行業領軍勢態和最滯后的消費逆差,年輕的血液還是讓二人無畏艱難,熱血沸騰充滿了憧憬。
無法消費正好可以省錢,以后廠村每年平均10%的漲薪能力,一入行就萬把塊的收入,后勁十足的職業發展前景,給兩個人更平添了信心。
我和高峰都出生普通家庭,來北京讀書,已經花光了家里的積蓄,要想立足,要想買一居室都要300萬以上的房子,要想上戶口,想要扎根在這片土地,所有,都需要錢。
要靠自己,那就要拼命,趁著年輕,痛苦只是階段性的,這是幾乎所有在后廠村留下來奮斗的心聲和理由,所以一開始,他倆是有心理準備的。
可是有時候再充足的心理建設,也抵不過事實對肉體的沖擊和精神的摧毀。
每天高強度的工作量和低質量的睡眠像兩臺絞肉機,碾壓著人的靈魂和意志力,疲憊,脫發,未來的迷茫,你很難說,哪一個才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先頂不住的是高峰,三年下來,月薪過萬,卻還是會為了省兩百塊錢的伙食費,在凌晨12點下班去出租屋炒菜準備盒飯,超過百元的消費都要想一想,事業上,我成功從T3升級到了T5,離大神級別的T6只一步之遙。
盡管這一步之遙其實代表著馬里亞納海溝一般難得指數級別,但是至少,有了更大的盼頭,可是高峰的發展不順利,他所應聘的公司入職不到六個月,已經被并購重組了三輪。
在后廠村這種賣來賣去并不新鮮,甚至對于員工來說是調資的好機會,但是強大的工作量也會隨之而來,作為后端工程師,大量數據調整,有時候高峰干得口唇干裂,面色青白跟鬼沒什么兩樣。
而且他的級別一直就相當于T3,他不明白在大學里和我明明旗鼓相當,后廠村也一樣拼命三郎,怎么就讓我趕超了呢?
骨子里來說,高峰并不是個愿意拼命的人,其實就是因為不想要在社會上應酬,他才選擇來后廠村,這里人與人交流被大數據,云端科技包圍,說話都是一種奢侈。
原本這正是他想要的技術宅生活,但是有一天,他像沙丁魚一樣擠在地鐵車廂里,因為困頓而錯過站點,下了站只能往回走的時候,凌晨北京郊外的路上,遠處的科技大樓燈火通明,前方的睡城黯然無光。
他突然就生出無盡的恐懼和無力感,仿佛從明亮走進黑暗如同他未來的人生,看不見前途。
他去找我,他們倆個從開始工作至今,交流的越來越少,不是不愿意,是太累,連說話的欲望都沒有的時候,他倆肉體的激情已經完全消失殆盡。
他跟我玩笑說,還沒有等他倆結婚,他已經快沒子彈了。這個略帶黃色的笑話還是一年前。至今,他一年沒有和我那個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