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統計思維與方法:SPSS實戰
- 馬秀麟
- 1346字
- 2024-09-10 16:37:02
1.3.2 在社會科學領域的常見應用
隨著計算機及統計分析軟件的普及,量化研究方法逐漸滲透到交叉學科甚至文史哲領域,并取得了不錯的應用效果。本節僅從教育學科的視角探討統計分析在社會科學中的應用模式。
1.針對研究對象的現狀采集數據并展開實證性研究
在教育科學中,最常見的一類研究就是以獲得研究對象的現狀為目的的調查,并在調查數據基礎上實現基于統計分析的實證性論證。這類研究以采集能反映某一狀態的海量數據為基礎,通過對海量數據的統計描述、分類對比,以獲取被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
在當前的教育科學中,這類研究占據著重要地位。從已有的研究來看,多數面向狀態或現狀的量化研究中,數據的來源較為單一,但數據規模較大。比如,山東省近五年新入職青年教師的職業能力調查、河北省農村地區教育信息化發展狀況調查及問題分析,都屬于這一類型的研究。另外,諸如學生評教有效性的論證、教學改革成效的探索、高考命題的科學性分析、免費師范生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PACK)能力發展狀況等研究也屬于這一領域的研究問題。
在這類研究的具體執行過程中,為了能夠獲得較客觀的研究結論并提升研究結論的學術性,人們通常先借助大樣本數據開展整體性分析,然后按照特定的分類依據進行分類跟蹤,探索不同類別的樣本在目標變量維度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從而提升研究的深度,達到“歸因”的目的。
2.面向教學改革成效的實證性研究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很多新技術、新理論被教師主動地應用到教學過程中,產生了類型眾多的教學改革項目。然而,教學改革的成效如何?通常需要借助教學實踐數據并以統計分析技術來論證。為了達成這一目標,人們常常采用“實驗班-對照班”模式組織實證性的教學研究活動。
(1)此類研究的常見流程
首先,選擇2~3個具有相同知識基礎、在研究問題上具有相同表現的教學班,從中任意選擇其一作為實驗班(采用新的教學策略),其他班作為對照班(以傳統的策略組織教學活動)開展準實驗研究。
其次,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對比實驗班和對照班在研究問題維度上所呈現出的差異性來論證教學改革策略的有效性。
(2)應用模式
其一,前后測、橫縱對比的模式。
在開始教學實踐前,需采集實驗班、對照班的前測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以便論證實驗班與對照班在開展教學實踐前不存在顯著的差異。在結束教學實踐后,要采集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后測數據,檢驗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后測數據之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對于前測無顯著差異的兩個教學班,若后測數據存在著顯著差異,則說明在研究問題所聚焦的點上,新教學策略發生了作用。
在這一模式中,研究者應首先針對后測數據做實驗班與對照班之間的差異性對比(橫向對比),以論證新策略的有效性;然后再針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做前后測對比(縱向對比),以論證實驗班的成長性。最終,通過差異性是否顯著來論證教學改革是否卓有成效。
其二,基于時間序列的模式。
僅有后測數據和前測數據的準實驗研究稍顯單薄,有時并不足以論證研究結論。為了能夠充分地論證研究結論,研究者可在研究過程中組織多輪教學實踐活動,并在每輪教學實踐末期均采集實驗數據,從而形成與時間相關的數據序列。
借助前測數據、研究過程中的多輪實驗數據,可以分析教學實驗過程中學習者的變化情況,從而更準確地了解新教學策略對學習者所產生的影響,形成更可靠的研究結論。
- 數據庫技術與應用教程(Access)
- 正則表達式必知必會
- UDK iOS Game Development Beginner's Guide
- 大數據時代下的智能轉型進程精選(套裝共10冊)
- 智能數據時代:企業大數據戰略與實戰
- Lego Mindstorms EV3 Essentials
- Python金融數據分析(原書第2版)
- 網站數據庫技術
- Oracle數據庫管理、開發與實踐
- SQL Server深入詳解
- Visual Studio 2013 and .NET 4.5 Expert Cookbook
- 大數據分析:R基礎及應用
- Node.js High Performance
- 數據賦能
- 推薦系統全鏈路設計:原理解讀與業務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