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李格非求見
- 景陽岡金漸層,喜歡虎打武松
- 賀道玄
- 2443字
- 2024-09-11 00:24:17
清晨朝陽初現,柔和的陽光撒進福寧殿,劉貴妃悠悠醒來,梳妝整容。
自從官家害病,劉貴妃挺著個大肚子在旁邊照料,幾日未曾睡好,自從昨日得到一撮虎毛,一夜安穩。
吩咐宮女取來針線布匹,劉妃著手來到桌前,給兒女縫制香囊。
趙煦一夜未眠,口中時不時咒罵蘇軾,劉貴妃在一旁幫腔,蘇軾在夫婦二人口中,已經成了一個黑心爛肺的玩意。
對于山寅,夫婦二人說盡好話,劉貴妃最是在意腹中胎兒與官家,寅君稍微出手,便解了趙家危機,這份恩情重若泰山,無以為報。
“官家,眼下危局已解,是否要安排蘇家人出獄,都快關了一年左右了,再關下去,人都要捂發霉了”
“不急,愛妃你先附耳過來!”
蘇過小兒,昨晚竟敢恥笑朕,看朕今天如何收拾你!
又過了一個時辰,內侍小黃門匆匆來到門外稟告,被供奉官李太監攔下。
“初入內侍省,行事毛毛躁躁,見到本供奉也不問安,官家身體抱恙,不能受到驚擾,擔心吃板子!”
小黃門初入宮廷,原本通傳官家可是一份美差,能直面天子,如何都輪不到內侍候補小黃門。
不過誰讓官家身體不好,若是通傳惹得官家不高興,說不定要人頭落地,現在可是一份險差。
小黃門剛剛進入內侍省,沒有關系靠山,自然就被上官安排到這里,看著上官的上官,小黃門低著頭回答李公公的話。
“回稟大供奉,校書郎李格非手持官家玉牌,欲求見官家,內侍上官不敢擅自做主,派遣小的前來通傳,還望大供奉相助!”
李公公踢了小黃門一腳,讓其跪在門側,說道:“本供奉先進去探一下官家口氣,待會見我眼色行事!”
小黃門連連磕頭謝恩,李公公嘆了口氣,做奴才的凡事都要看人臉色,隨后推門而入。
“回稟官家,校書郎李格非求見,官家是否接見,若是不愿,小的這就回絕!”
趙煦放下書本,苦主這么快就找上門了?朕可是被冤枉的,看著跪地不起的李公公,明白這些時日沒少受朕怨氣。
“起來吧,安排其在崇政殿(皇帝看書聽經論的地方)候著,好生招待,朕隨后便到”
話畢,看來官家今日心情不錯,李公公領命告辭,還拉上門外的小黃門。
“愛妃,將你的珠粉給朕抹上一些,做一幅病入膏肓的模樣”
崇政殿內,校書郎李格非如坐針氈,內侍省頭頭李公公端茶倒水,小黃門親自脫鞋杖灰,究其原因,不明而喻!
校書郎雖屬秘書省下正八品小官,然“非貢舉高第,書判超絕,志行清潔者不輕授”,被譽為“文士起家之良選”。
縱然如此,在京官多如牛毛的汴京城,一板磚下去能砸死一大片三品大員的地方,著實有些不夠看。
今天清晨,女兒李清照屋內傳來一聲尖叫,女兒所著詞曲被一掃而空,留下玉牌一方。
托下人前去街面上打探,明白昨夜李府周圍戒嚴,有禁軍出沒,配上玉牌佐證,真相已然呼之欲出!
來到崇政殿,李公公與黃門二人殷勤接待,更加坐實了李格非的猜想。
官家是瞧上自家女兒了!
女兒兩歲喪母,自己時常帶在身邊,可謂是整個李府的掌上明珠,家中典籍豐富,再加上女兒聰慧。
前幾月作的《如夢令》轟動京師,提親的媒人踏破李府,想必官家也是由此知曉了女兒的存在。
要是官家年富力強,李格非也不介意作趙煦的岳父。
可眼下官家已經多日未曾上朝,朝廷政令一直都是三省在操持,想必病得厲害。
要是女兒嫁去皇家,不用幾年就守活寡,李格非不想讓女兒踏這趟渾水,覺得對不起死去的妻子。
失神之際,趙煦臉色蒼白,腳步虛浮的走進大殿,七月天氣酷暑難耐,官家還穿著冬日的襖子,怎么看都不像長壽的樣子。
李格非連忙上前迎禮,趙煦揮了揮手才再次坐到凳上。
“李愛卿修撰典籍,勞苦功高,秘書省的上官時常向朕舉薦,又聽聞李府出了位才女,名動文壇,不知可有良人?”
怕啥來啥!趙煦的話在李格非腦中又是一番意思:愛卿,嫌官小?只需將女兒與我,朕賜你大官作作!
李格非思忖再三回道:“稟官家,下官有幸能得到官家賞識,然而自覺才疏學淺,難當大任,恐辜負圣上好意!”
“至于小女,頑劣笨拙,不堪管教,難登大雅之堂,下官正欲尋普通耕讀之家嫁去,之后相夫教子,收收性子!”
聞言,趙煦眉色不悅,八品小官,蹬鼻子上臉,雖然是替寅君背鍋,讓朝臣拒絕,趙官家記仇的毛病又犯了。
“愛卿哪里話!朕可是聽聞你家女兒長得花容月貌,腹有書氣,尋常鄉野村夫如何配得上?朕自有打算,愛卿回家等候,不必自作主張!”
官家是好賴話都聽不出來嗎?這幾月官家性情大變,朝中要員都不敢觸官家霉頭,君命難違,李格非只能領命告辭。
相信用不了多久禮部官員就會去李府商議章程,只是不知道女兒愿不愿意?
李格非走后,趙煦趴在案桌之上偷笑,朕還要看美女與野獸,如何會讓你得逞?
服侍寅君可是潑天富貴,李格非當真不識好歹!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趙煦心情好,附在皇城上空的陰霾又少了幾分,壓抑在宮女太監頭上的烏云再次散去。
李公公看看日頭,來到官家身旁詢問:“官家,傳膳時間到了,是否讓御廚著手準備?”
昨日寅君相邀,今天中午有吃飯的去處,自然不用準備,李公公跟隨趙煦多年,忠心耿耿,是時候給這群人謀個好出路了。
“供奉進宮幾年了?”
李公公受寵若驚,官家有多久沒問過這群下人了,連忙回話。
“回稟官家,奴才十二歲進宮,如今已有四十余年,入宮時神宗陛下剛剛降生,從小就在先帝身邊伺候”
“奴才得上天眷顧,能服侍兩位天子,是天大的殊榮,之后定當盡心盡力,回報官家恩德”
趙煦若有所思,關切的說道:“李供奉這些年月盡心盡力,朕看在眼里,再過幾日朕差內庫屬官送些銀兩與你,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不必老死宮中,朕心不忍!”
“另外這個小黃門雖然不機靈,但老實本分,不若收為義子,屆時一同放出宮去,也好有人盡孝”
趙煦話畢,李公公拉著小黃門不斷磕頭。
“多謝官家成全,老奴不在,官家可要多注意身子,保重龍體才是,大宋還離不開官家”
別看現在趙公公執掌內侍,到頭來也避免不了受人欺辱,老死深宮的命運。
之前運氣好,大宋龍位是父子傳承,這群太監也沒有受到過多苛責,眼下官家無子,又身體抱恙。
一朝天子一朝臣!
新君掌權之后,定然有番清洗,這群閹人宮女便首當其沖,要是新君仁德,還能落好,趕出宮去,另謀生路。
否則新的太監上位,老太監面對的只有盤剝欺辱,待到攢下的銀兩被搜刮殆盡,最終歸宿只有城外的亂葬崗。
“對了,再去內酒坊多拿幾壇上好的御酒,朕要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