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啟示錄:互聯網如何改變世界
- 李志民
- 1455字
- 2024-09-11 17:42:57
第1節 20世紀90年代的重大科技成就——互聯網
互聯網研發始于1969年的美國,短短的幾十年時間里,互聯網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一張四通八達的、信息高速傳遞的巨型網絡,覆蓋了各行各業,走進了千家萬戶。互聯網影響著人類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個嶄新的領域,影響著世界的格局,正在促進人類文明邁上新臺階。
目前,全世界有約53億人使用互聯網。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計算技術不斷嵌入各個終端設備中并出現了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一切事物都將互聯。互聯網用戶數據量還在持續膨脹,互聯網普及率還在升高。互聯網最終會像電和水一樣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并將全方位地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互聯網改變了人類獲取信息的方式,讓信息更加透明,傳遞更加快速與方便。每一個網民都擁有獲取與傳遞信息的權利,博客、微博、微信成為人們行使話語權的平臺,滿足人們參與和表達的愿望。互聯網促進了輿論的監督,促使政府信息公開化,同時也拓寬了人們參政議政的渠道,提高了公民的參政能力。國家的大事小情,都會在互聯網上傳播,如房價是否變化、交通是否擁堵等,這將改變傳統新聞媒體壟斷信息的局面。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知曉事件、討論事件,政府可以通過互聯網聽取民意、民心。互聯網就像一座四通八達的社情民意橋梁。互聯網的發展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1]
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IPO(首次公開募股)。每年“雙11”購物節,網上購物都會帶來巨大銷售額,這意味著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電子商務正蠶食傳統消費模式的市場份額。互聯網將顛覆傳統的產業形態,形成新的產業格局。同時,互聯網會成為新經濟的發展引擎,并且已經影響到人們的衣食住行:網購、App點餐、App打車等都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些信息時代下的產物都是互聯網經濟飛速發展的最好證明。“互聯網創業”“互聯網+”“互聯網思維”等成為最熱門的詞匯,未來,互聯網奇跡會持續發生,更多更強的互聯網公司將不斷涌現,新生的互聯網產業為全球經濟的持續增長不斷貢獻力量。
互聯網在影響政治、經濟的同時,也影響著社會文化。互聯網將全世界聯為一體,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和體驗各國文化,曾經我們在電視機前的選擇很有限,現在我們可以用電腦(即計算機)看到各國新聞,美劇、英劇、日劇、韓劇等外國劇作傳播著異國的文化,這對本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互聯網的發展還催生了一種新的文化——網絡文化,它是伴隨互聯網的產生和普及興起的新事物,互聯網是這種文化的表現、傳播的載體和工具。最近,語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評選出了“2023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新質生產力”“雙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種兵式旅游”“顯眼包”“搭子”“多巴胺××”“情緒價值”“質疑××,理解××,成為××”。這十個網絡流行語,涵蓋了2023年國家政策和社會熱點,體現了網絡文化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彰顯著屬于這個時代的印記。
互聯網滲透到每個人生活中的同時,也為人們帶來了安全隱患。如何保證互聯網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是互聯網發展中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虛假信息、無價值的信息同樣在互聯網中大肆傳播,直接影響著每個互聯網用戶認知的形成。網絡謾罵、“人肉”搜索、互聯網詐騙等事件也促使我們注意網絡安全,并將信息傳播用在積極的方面。互聯網安全往小說與個人的人身財產安全相關,往大說與國家安全相關,所以保證互聯網安全和維護互聯網主權至關重要。
科學技術是推動人類發展的動力。互聯網作為支撐世界的新型重要基礎設施,將極大地推動人類文明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