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張楊的消息
- 三國:西涼武人,請王赴死
- 仲夏夜的貓頭鷹
- 2306字
- 2024-10-03 17:00:00
攸作為軍師,就不沖鋒陷陣了……
荀攸如是想著,一直在林中觀戰。饒是他看著于禁浴血沖殺,也是渾身熱血沸騰。戰場,的確不適合他們讀書人。如果強行沖鋒,他的騎術不佳,大概率是要吃尾氣的……
不稍多時,煙塵淡淡落下帷幕。
于禁提著楊丑的腦袋回來,著實嚇了荀攸一跳。
“將軍,就解決了?”
“先生說裝得像點,可惜那廝不經打……呸!”
說罷,于禁吐了一泡口水。
司馬朗騎著馬兒回來喝水,好生佩服,連連吹捧一番。
荀攸行禮道:“將軍好勇武!”
可于禁卻謙虛道:
“禁之勇武,不及韓府君十分之一。”
司馬朗一聽,更崇拜韓起。
荀攸暗想,好像是那么回事兒,韓起的武力確實有那么高。
不然怎么殺的袁紹,后來還傳聞韓起殺了蓋勛……想想他出身涼州,是董卓麾下武將,似乎一切都很合理。
可想著想著,背脊在發涼。
楊丑陣亡的消息傳回野王縣。
于禁不用半日便斬殺了楊丑和五百多部眾,打得兩千人倉惶大敗而逃。
張楊慌了,身邊也沒人拿主意。
要不……
投了?
不行!
張楊一想,吾乃堂堂驍勇并州兒郎,豈會怕那于禁,定是對方人多打人少,欺負了楊丑。
“兒郎們,今晚夜襲!”
野王縣的出擊士兵被輪換調整,今日隨楊丑出陣戰敗后的一千多人調成了守軍。
張楊帶著其余四千人酉時補給一波,在日落后迅速出城,向西面進攻。
追進西面樹林,不見敵軍蹤影。
可夜色漆黑,只好點著火把繼續尋找。
追到半夜,張楊心想不妙,這都快西進追到波縣了。
“全軍,撤退。”
“撤!”
張楊前軍改后軍,匆匆跑了一個時辰,臨近野王縣。
臨近城門,卻發現城門緊閉。
他上前破口大罵:
“開門!快開門!”
城門上舉出一排火把,韓起站在城門口,朗聲道:
“張楊歹人,冒名頂替,罪該當誅!”
“來人,射箭!”
唰唰唰——
城樓上的弓箭手對準城下就是一陣盲射。
“啊!”
慘叫連連。
張楊大驚失色,怎地,怎么我野王縣城被偷了?
他們何時進城占領的?
可他夜襲這一波四千兵卒,有騎兵、有弓兵、有刀盾,有長戟,就是沒有攻城器械。吃了眼前虧,趕忙想逃。
張楊完全看不清對方面容,厲聲質問:
“汝是何人?”
韓起自信回答:
“正是河南尹韓起!”
張楊聽得害怕,“西涼惡飛將”豈是浪得虛名?
嚇得帶兵逃回林地,趕忙命人扎營,熬到天亮再做打算。
一覺醒來,張楊發現兵卒跑了大半。
抓到一個逃兵審問,這才發現,清晨里,野王縣就有斥候來傳報“繳械投降者不殺,進城受降”。
那他手下幾乎清一色本地鄉勇,繳械投降就可以回家,為什么不投?
張楊瞬間慌了分寸,不知該何去何從,他是背棄了董卓才逃到河內郡,想折騰出一番兵士,擁兵自重。
怎么那韓起跑來追自己?
“啊!”
張楊大喊一聲,瞬間絕望。
鐺鐺鐺——
營中敲鑼報警。
“敵軍襲擊!”
張楊沒做什么反抗,也投了。
野王縣寺大堂,他見到了一身玄甲、不帶頭盔的韓起。
韓起春風滿面,神色冷峻,一拍桌案,厲聲問道:
“堂下之囚,可是張楊?”
“回府君,末將張楊,字稚叔。”
韓起繼續審問:
“何人封你為河內郡郡守,為何本官作為河南尹,竟不知此事?”
張楊哭喪著回答:
“是……是王司徒大人。”
王允!
對于這個答案,韓起還真有點始料不及。
他厲聲呵斥:“詳細說來,饒你不死。”
“諾……”
張楊絮絮叨叨把整個過程說了出來。
袁隗離開雒陽后,把王允作為留下的棋子,進行書信聯系。又因董卓上次被行刺一事,加強虎牢關、廣成關、孟津關等關口的盤查。
王允相中了張楊,張楊作為前大將軍的舊部,也不愿意為董卓效力。
兩人一拍即合,王允掌握尚書令的機會,偷偷矯詔,封了張楊一個河內郡郡守。這樣就能向東北方聯系到冀州的袁術。
韓起追問:“袁隗在不在冀州?”
“回大人,末將的確不知……可他們有書信在懷縣。”
張楊哆哆嗦嗦,繼續道,“末將在懷縣負責周轉一些。”
“書信?”
韓起略感奇怪,一般書信要么是送到對方地界,在懷縣停留作甚?
“是寫給懷縣誰的書信……”
“據說,是袁家之主寫給李邵的……”張楊補充道,“在下句句屬實。”
“李邵?”
荀攸追問,“可是巨鹿太守李邵?”
張楊連連點頭。
荀攸這才向韓起解釋說明:
“李邵原是巨鹿太守,野王縣人。后來升任冀州太守。直至黑山軍起事,朝廷調任韓馥為冀州牧后,世人皆以為李邵繼續在冀州平叛……”
韓起這下明白過來:
“哼!想不到李邵怕事,直接跑回老家了。”
“可不對啊……”
一個黑山軍起事,怎會把李邵嚇回老家呢?
他問向張楊:
“你可看過那些信件?”
“看過。”
張楊哆嗦點頭,“是袁隗說,讓李邵把冀州牧讓出來,給袁術。李邵害怕,就……就跑了。”
原來如此……
韓起當下命令:“來人,押張楊下獄,靜候發落!”
“諾。”
午后,于禁來稟報這次軍事情況。
左軍誘敵佯攻,折損將士207人;右軍主力攻城,折損將士184人。
韓起笑笑:
“很好。該賞就賞,這幾日從野王縣府庫,調配軍餉,立即分發。”
“嗯……”他抬手表示還有后續,“文則、公達記首功。我在右軍,先登是高順拿下的,記他先登之功。”
無誘敵深入,則無偷襲攻城。
加上韓起從虎牢關調來兩千五百兵,皆是他涼州的精銳,能征善戰。
荀攸笑著贊譽韓起:“府君治軍有方,這損失不上五百,竟可在六千守備軍之下拿下一城。”
韓起調侃道:
“公達,你是吹捧我呢,還是吹捧你自己……這計謀,還不是你出的?”
“呵呵……”
兩人會心一笑。
韓起突然冷著臉急問:
“李邵一事,公達你怎么看?”
荀攸坦言:“這自然得核對書信,不能聽信那張楊一面之詞。”
韓起招手叫來司馬朗:
“伯達。呃……”
司馬朗急道:“府君但說無妨。”
“且向你父親再多借你一日,領我等去一趟州縣。”韓起一向喜歡找當地人辦當地的事情,朝廷什么三互法,他完全不放在眼里。
司馬朗當然開心,點頭道:
“諾!”
韓起命令于禁調遣這一批降兵五千余人,直接帶回溫縣進行訓練。順便帶司馬朗的書信給司馬防,以作交代。
他自己帶領兩千涼州精銳,押著張楊,直撲州縣。
PS:州縣是河內郡的治所,地名。
縣寺,為漢代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