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忠孝兩全
- 三國:西涼武人,請王赴死
- 仲夏夜的貓頭鷹
- 2168字
- 2024-09-18 08:00:00
190年一月,瑞雪兆豐年。
雒陽城內的達官貴人倒是過上了踏實的新年。
河東郡王邑陣亡的消息已通報朝廷。
一時之間,人心惶惶。
郡守身死約等于河東郡淪陷,平陽郡失聯。
何太后命傳令侍郎詢問:
“眾卿家,有何良策?”
“這……”
百官議論紛紛,卻也拿不出任何注意。
袁隗稱自己大病初愈,不甚了解河東戰況局勢,把皮球踢給董卓。
董卓先前派牛輔出兵征伐白波賊,卻無功而返,頂多是保住了自己的補給線,思來想去,只好提名賈詡。
賈詡倒是無所謂:
“臣領命。”
豈料,何太后反對了,意思是牛輔打了個大敗,太尉董卓多少也要承擔點責任。
董卓氣不過:
“那太后……陛下,可有人選?”
郎官通傳太后的話語:
“任韓起為河東郡太守。”
嘩!
可是那殺了袁紹的嫌犯韓起?
朝堂上一片嘩然。
這自然引起袁隗的不滿。
該死的韓起……害死袁紹,焉能成為一郡的太守?
他還是老樣子,自己不出面,使了眼色,讓其他人出面。
何颙首先站出來反對:
“陛下,太后。任韓起為河東郡太守,恐有不妥。我朝以孝治天下,按察舉制而定,未曾聽聞有誰舉韓起為孝廉郎。”
堂上的賈詡邁出一步,直言:
“太常在上,韓牧遠之孝廉,由愚來作保。”
他朗聲對眾人娓娓而道:
“起幼年時父母雙亡,為父母守孝四載,至總角而冠,幸得一養父收留。其后,養父因病離世,起又守孝三載。年方二六,入董卓軍為御馬郎。至年二八,參與平涼州之亂,可見,起之忠孝,前所未有!”
哇……
先是為親父母守孝四年,又為養父守孝三年!
這簡直世間大孝……
守孝過后,報國入伍,抵抗涼州作亂,這是大忠!
群臣為止動搖,想不到董卓麾下,竟有如此忠孝兩全之人才。
王允都快忍不住成為韓起的舉主了,可一想賈詡是韓起的老師,天地君親師,師徒身份可不一般,便忍住了。
太尉董卓肚子一挺,朗聲道:
“這事不假,咱家可作保!”
何颙聽后,也不好說什么,看了看袁隗臉色,又諫言道:
“諸位,韓起擔任太守,有兩點不足。其一,韓起身份為庶民,不符合士農工商之序,觀其族譜,祖上并未有入仕之歷。”
“其二,韓起年歲未滿二十,未被舉孝廉。不符合祖宗法制……”
“瓜皮的!”
董卓大罵,“你就是看不起我等關西人士!”
盧植站出來,指責董卓:“董卓,此乃朝堂之上,污言穢語,成何體統!”
“體統?哼!”
董卓一甩衣袖,不與他爭辯,直接問,“那你說個人出來,現在就讓他奪回河東郡啊!一群酒囊飯!”
畢竟在董卓看來,韓起擔任河東郡太守,完全符合自身利益。
可群臣這下慌了,眼下河東郡處于淪陷狀態,派誰去不都是送死?
其他官員被董卓這一嚷嚷唬住了,沒敢出聲。
袁隗終于發話了:
“以臣愚見,可選少府劉景升,任河東郡太守。”
他推薦劉表原因有二:
一,劉表乃名士“八顧”之一。
二,劉表受黨錮之禁時,與袁紹交好。袁紹被韓起害死,劉表去河東郡可以制衡韓起。
董卓犟嘴道:
“劉景升走了……那少府一職,誰來擔任?”
此時,劉表按耐不住,終于上前一步發話:
“陛下,太后……臣愿前往河東郡,擔任太守一職。若那韓起平定河東白波之亂,臣愿輔佐之。”
“什么!”
眾人饒是一驚,這劉表可是當今名士,居然愿意輔佐韓起?
其實,劉表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來到雒陽擔任少府后,劉表發現這里水很深,少府即是會計出納一職,可自從靈帝設立西園之后,一大堆死賬爛賬,這少府就是接鍋的。
不如趁此良機,趕緊甩鍋跑路,切莫糟蹋自己“八顧”之名號……
朝會議論到午后,一加急通報趕來。
郎官宣讀:
河東郡太守韓起,已平定白波之亂。
“啊?”
“什么!”
百官又是一驚,沒想到如此迅速。
莫非那韓起有通天的本領,那可是號稱十萬余眾的白波蛾賊啊……說平就平了嗎?
董卓哈哈大笑:
“怎地?爾等不服?”
何太后此際發話:
“眾卿,韓起一騎入河東,平白波,功不可沒,當郡守是其應得之功績。至于,察舉孝廉之手續,兩年后再補不遲。”
“陛下圣明!”
董卓和劉表紛紛表示贊同。
袁隗有些無奈,往日有袁基在側,可隨時提供信息。眼下袁基已告官,去了京兆尹找皇甫嵩。
劉表剛想說什么,何太后安撫道:
“劉少府,不是陛下不放你。此際,南匈奴的於夫羅還在四處滋擾,你這般上任,不安全。”
“謝陛下!”劉表一聽,且先忍耐。
盧植站出來,質問董卓:
“董太尉,你負責迎擊流寇,這南匈奴於夫羅部?現居何方?”
董卓臉色一變,於夫羅可是正兒八經的強盜,匈奴騎兵完全是輕騎兵,搶了就跑,居無定所,對他的補給線十分危險。
“好嘛好嘛,咱家這就命人速擊南匈奴!”
此時,董卓的心中已有人選。
盧植頗為不滿,向劉辯提議:
“陛下,請容老臣前去河東郡一探虛實。”
“準奏。”
何太后也想知道,河東郡到底發生了什么,盧植為人剛正不阿,正是極佳的人選。
***
***
河東郡治所安邑城內。
白波之亂得到了和平解決,李樂、胡才向韓起投誠。
韓起設立白公府,吸納白波流民。
太守府上,諸多原官吏得到朝廷下發的詔令,這才認清這位新來的太守。
沒有胡須,年輕樣貌……
韓起則大方穿戴吏服,接過前任的銅印黑綬。
“諸君,起來貴地,只辦一件事!”
還未等眾人反應,他立即朗聲道:
“種田,種田,還是種田!”
這下贏得許多官吏佩服,此際馬上便到春耕時節,許多土地都需要重新耕地。
韓起花了一個上午清點安邑治所的種子、農具、工具,略感憂愁。
漢代常用的還是直轅犁,轅長,犁直。
連曲轅犁都沒有,得加急處理此事。
這日,他叫來張遼、于禁、徐晃,開始人事任命。
“文遠,即日起,某表奏你為別部司馬,負責統合練兵。”
張遼那個激動,跟著韓起這番時日,終于熬出頭了。
當即拜謝:
“末將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