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商議大事
- 流放海島,起兵討伐朱重八
- 落寞的花生
- 2033字
- 2024-10-14 08:45:45
砰砰!
幾聲槍響過后,行刺的大漢倒在了血泊中。
林棟帶著護衛隊迅速沖出,將刺客包圍當中。看著刺客沒了動靜,接著林棟收了刺客的身,從他懷中掏出一物遞給林紓:“主公請過目。”
林紓推開嚇壞了的張淼兒,接過來一看,是一方桃木腰牌。
抬頭寫著錦衣衛三個字,左邊豎著寫著十二號,右邊寫著南坊司。
“這是錦衣衛的腰牌!”張紅燈頓時臉上變色,“朱皇帝那邊已經察覺到了瓊州府的情況,因此派了錦衣衛入城刺殺大哥?”
“也有可能是以前沒有肅清干凈的錦衣衛。他們潛藏在瓊州府,就是想趁機刺殺主公。”黃本鏡道。
“他并不是真正的錦衣衛。”林紓淡淡的道。
“你憑什么這么說?”陳經綸問。
“之前的錦衣衛我早就叫林棟將他們肅清干凈了。”林紓道,“至于后面錦衣衛想進入瓊州府,也逃不過我的眼睛。”
你也太自信了吧?陳經綸想說,不過想到之前林紓的種種計略,他就下意識的覺得,既然他說不是那就一定不是。
“既然不是錦衣衛,那么刺客到底是受何人指使?”張紅燈問道。
“刺客的幕后指使者,恐怕你們做夢也想不到是誰?”林紓臉上露出無奈的神色。
“到底是誰你倒是說呀。”
“我不能說。”林紓嘆息。
“那還出去游歷瓊州府嗎?”
“當然出去。”
……
年關過后。
林紓召集文武百官商議朝政大事。
人群只是向林紓行禮,完全摒棄了跪拜禮儀。
更不會讓熱對他三拜九叩高喊萬歲。
而且人群議事都是坐著的。
林紓的旁邊,依舊站著陳經綸和黃本鏡,張紅燈,還有好幾個百姓當陪政人員。他們都是來自各行各業有手工業者,有商人,有農民,有老師。
雖然他們可能在商議朝政大事的時候不能給出什么建設性的意見,但他們能聽。
聽了就能把會議上的事情傳播出去。
完全做到政務透明。
要是換做以前,十分重視尊卑綱常禮儀的陳經綸和黃本鏡,絕對會罵林紓這么做會讓禮崩樂壞。
他們甚至做夢都想不到,君主和臣子之間的關系還能這樣。
但是經過三年時間的洗禮,他們也接受了新思想,并且成為了習慣。
甚至在他們內心,都覺得林紓這樣做是對的。
“看來圣人教化,的確應該清除,主公之前的堅持是正確的。”陳經綸心想,“這樣大家都不用戰戰兢兢的上朝,盡說些好聽的話給他。”
“等級森嚴的朝廷,已經把奉承皇帝當成了一門處世學問。”
“這樣的環境下,誰還敢說真話?”
“大臣們都在比誰更會拍馬屁。”
就連最為堅持圣人教化的大儒的信仰,都為之動搖了。
“鄭丞相,”林紓問道,“經過三年的發展,此次的人口統計之后,瓊州府的人口共有多少?”
“回主公,共有二百五十萬人。”鄭三元拿起冊子回稟道,“由最初的五十來萬,增長到現在的二百五十萬人口,瓊州府可以說是創造了一個奇跡。”
“俗話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瓊州府百姓富足了,不用刻意招攬移民,周邊的百姓都是蜂擁而至。”
“僅僅是從兩廣,福建,江浙一代過來的移民,就有白來萬。移民的組成大多數是百姓,因為禁海令讓他們過不下去,便到這邊來了。第二多的是商賈的家屬,和鄰居,他們聽到瓊州府發展很好,也都跟著移民過來了。第三個組成部分是海外人士。”
“至于嬰孩數,比之前增加了十倍不止。”
“之前的百姓有懷上了流掉的,有不敢生的,有生了女嬰溺死的,有生下來不久就夭折的。而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幾乎沒有懷孕婦女選擇流掉,因為那樣危險性很大。百姓生活好了之后,不敢生的溺死女嬰的和夭折的情況大大減少。”
“嗯,嗯。”林紓滿意的點點頭。
“我瓊州府人丁興旺,而大明那邊,很多地方百里之地,戶不盈百,人煙稀少。”
瓊州府雖然地方小,卻已經比大明王朝,大多數行省人口都多了。
很多偏遠的行省人口甚至不足百萬。
江浙雖然是富庶之地,但剛剛經歷了戰亂,人口數量也不是很多。
“說瓊州府的情況就說瓊州府,不要提別的地方。”林紓道。
“諾!”
“百姓過的如何?”林紓又問,
“回主公,瓊州府的百姓基本上都有了工作,是做工而不是務農。”鄭三元匯報,“百姓的年收入在百兩銀子以上,即使不夠的,主公也會直接發錢給他們縮小貧富差距。瓊州府已經真正做到了,百姓們老有所依幼有所養。”
“不要說吃飽穿暖了,那都是低要求了。”
“現在的瓊州府百姓,每天幾乎都有肉吃。海外各國商船一起匯聚瓊州府,各個海港成為了世界商貿中心百姓還能不富裕嗎?”
“瓊州府并非與世隔絕的孤島,只是沒有大規模和大明王朝貿易而已。別看大明很大咱們不用和大明王朝貿易,照樣繁榮昌盛。”
“而反觀大明朝那邊。”鄭三元繼續道,“百姓餓死凍死者比比皆是,不要說一天一頓肉了,就是一年一頓肉,對那邊的百姓來說都是奢望。”
“而且,屬下聽說,一些百姓家里窮的只有一條褲子,家里的女孩子連門都不敢出。”
“有不少地方百姓實在過不下去,起事對抗朝廷都被血腥鎮壓。”
“都說了說瓊州府的情況就說瓊州府,你扯大明那邊干什么?”林紓神情凝固,語氣有了斥責的味道。
“國庫稅收充盈否?”語氣一轉又問。
“回主公,瓊州府國庫每年營收五千萬兩,折合每月四百多萬兩。”鄭三元道,“如此,瓊州府一月的稅收,足以抵得上大明朝一年稅收。”
“說這邊的稅收就說這邊,你又扯大明那邊的稅收干什么?”林紓一拍桌子,怒道。
“主公恕罪,屬下知錯了。”鄭三元道。